摘 要: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须“聚焦”教学内容,突显学科本体性教学内容,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丰富语文积累,夯实最基本的、必备的语文素养;须“延展”学习实践过程,注重学科实践性特点,使知识形成结构,触类旁通,迁移运用,实现由“知”到“能”的转变,建构能力,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22
作者簡介:戴伍军(1972—),男,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副校长,本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每一位学科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与综合性兼具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语文课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素养的“种子”:友善、思考、独立
我们认为,人的素养体系有两个维度,“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涉及三个领域,即“道德”“能力”和“情意”。
“道德”,决定做人的方向。教育首先要培育儿童美好的人格,如友善、诚信、尽责、担当等。儿童在“道德”领域的“种子”是“友善”。“一毫之善,与人方便”“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对父母友善、对朋友友善、对动物友善、对社会友善、对自然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中,个人层面居于基础地位;“友善”,则是个人层面的四项价值观中的基础。
“能力”,解决问题的素质。信息时代,能力要有“持续改进与学会改变”的因子,即创造性思维。我们认为,儿童阶段,“能力”领域的“种子”叫“思考”。“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起源于思考。高质量学习的奥秘,就是高质量地思考;高质量教学的奥秘,就在于如何激励学生越来越多地思考、越来越深入地思考、越来越发散地思考……困惑、怀疑、不确定性,成为学习的状态;质疑、反思、不从众,成为学习的灵魂。
“情意”,人生活、工作的动力系统,是优秀人格的底子。健康向上的情意有独立、自信、上进、坚持等。儿童阶段,“情意”领域的“种子”叫“独立”。一个人没有了独立人格,沦为他人的附属品,也就失去了作为“人”的大部分意义。独立意识薄弱,独立精神稀缺,独立能力差劲,心理脆弱,没有承受挫折的勇气,都与“独立”的缺失有关。
二、“种子”的秘密: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照应
“友善”“独立”和“思考”,三粒“种子”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照应。“友善、独立、思考”,相互交融,形成了素养发展的“种子体”,从而凝聚为强大的生命内核,为人的素养——自信与诚信、进取与尽责、坚持与担当、反思与发现等的全面形成,提供持续的生发动力。“友善、独立、思考”,人的素养的DNA,如同我们的校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是我们学子素养的DNA。
一个人认识了自己是谁,才能更好地对话与发展。一个人认同了自己的祖国,才能从容地面对世界,与世界对话。因此,“种子的秘密”的背景是“国家认同”,它是“种子体”发育的肥沃土壤。不同的年段,人的核心素养要素有所不同;同一“核心素养”,不同的年段,具体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以“思考”来说,小学更多的是能提出自己的问题,中学更多的是提出反思与不从众。以“友善”来说,小学更多的是善良和诚信,中学则更多的是尽责与担当。以“独立”来说,小学更多的是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中学更多的是耐挫力和坚持。不变的是核心素养的“种子”。找到“种子”,循着“种子”生长规律,这就是揭示儿童素养秘密的要义所在。
三、“种子”的发芽:素养的表达
“分数、等级、排名”等沿用了多年的“关键词”,要转变为“友善、独立、思考”的素养的表达。“素养的表达”,只有在管理者的脑子里落了户,才会在老师的教育里自觉生长;“素养的表达”,只有在老师的教育里自觉生长了,才会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素养的种子。
一个教师成熟与否,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只是其一。一个青涩、毛糙的教师,三五年后,能否成为一个友善的人、独立的人、思考的人;一个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能否在“友善”“独立”“思考”上,给学生以“人”的影响、濡染,这才是我们要经常思考的。
素养的种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浸”出来的、“润”出来的。这个意义上讲,儿童跟“怎样的人”在一起,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提出了“能力”转化为“素养”的催化剂——教育的人文关怀,就是要让“教师”从“教学者”转化为“有素养的教学者”。
走向核心素养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这是一片美妙的教育留白,努力创新,积极实践,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涂 芳.利用翻转课堂培育语文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36-38.
[2]王晓菲.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上旬刊),2017(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