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鹏辉 吴刚
摘 要:文章介绍了湖南省长沙市长雅中学实行适合教育的情况,从全体、群体、个体三个层面创设环境,因人制宜地为每个学生给搭建适合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兴趣得到激发、习惯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以张扬、成为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适合教育;全体;群体;个体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5
作者简介:许鹏辉,湖南省长沙市长雅中学校长;
吴 刚,湖南省长沙市长雅中学教师。
一、适合教育的缘起
百年湖南雅礼中学(以下简称”雅礼”)深厚文化底蕴、历史渊源的强势注入,让我们从它的校训“公勤诚朴”和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中,渗透领悟、融会贯通,并凝练成湖南省长沙市长雅中学(以下简称“长雅”)的办学愿景——为每个孩子搭建适合的平台,力图从身心健康、乐学善思和个性张扬这三个平台来搭建适合的平台,打造适合的教育。
1. 概念提出
适合教育就是适合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也是适合7—9年级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阶段的独特身心发展要求的教育,更是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适合每一名孩子的实际需要的教育。
长雅教育从全体、群体、个体三个层面创设环境,因人制宜地为每个孩子给搭建适合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兴趣得到激发,习惯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以张扬,成为最好的自己。
2. 理论依据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特长、爱好来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我国古代教育巨著《学记》也说:“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就是指对学生要有诚心,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否则就达不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所以,从本质上说,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以走出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
适合教育,从国家层面来看,是国家教育意志的新表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话语进入中小学办学管校的日常实践。这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方向,是富强民主现代社会建设进程中的有关国家教育意志的新表达;《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努力“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也指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已成为今后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适合教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话语并进入中小学办学管校的日常实践,准确理解适合教育的内涵及探寻其实现等问题,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适合教育,从规律来看,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并幸福地生活着。回归教育的本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而教育的成果终将内化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体现在学生们的行为和工作中,并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也影响着社会和国家的未来。
适合教育,从学生层面来看,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化。“适合教育”就是要告别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真正使教育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从根本上说,适合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是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和更加精准的表达。在适合教育中,抽象的学生变成了具体的、活生生的、具有鲜活生命的现实中的每一个人。同时,又不是指向纯粹个体主义的、只见孤立的个人而无集体和他人的个人中心主义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在这两个维度上超越了传统的学生观。
进入新时期,虽然我国义务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但如何在普及的基础上,使义务教育获得更加均衡、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更好满足全社会和千家万户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已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要課题。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从而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已上升到国家政府的层面,适合教育成为国家政府的理想追求,成为教育领域的国家意志。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法规,持续彰显和强化着这一意志。
二、适合的课程体系
如何将愿景变成学校的行动和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落实适合教育理念的关键。要在学校文化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践行,在学生的一举一动中体现,最终让学生在一生中去受用。长雅开设了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建设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打造了适合教育课程体系,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特色课程以及学生自选的选修课程分别纳入通识课程、乐学课程以及飞跃课程三个级别的课程体系之中。这三个级别的课程之间既体现教师主导向学生自主学习过渡又相互之间融合,彼此相辅相成。
1. 通识—乐学—飞跃三级课程体系
通识课程以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传统必修课程为主,注重培养博雅人才。通识课程主要分为人文素养课程、科学素养课程、艺术素养课程以及着重关注青春期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康健课程,是学生开启理性,张眼看向大千世界的第一处瞭望台。
乐学课程旨在启发学生乐学好思,以学为乐,以思为乐,向学生提供学、思、做、用结合的平台。国家必修的综合实践课程在初中学段开设的“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两门课程为乐学课程的主导,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兴趣与天赋,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与成就。乐学课程引入了目前“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综合课程)课程理念,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实践项目整合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让学生将在通识课程中的各学科中学习到的基本知识综合运用,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项目成果。同时长雅还分设了信息技术和各类科学、工程、艺术、数学类选修课程,为不同需求、不同天赋的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Hands on”课程主要旨在让学生更多地动手操作与练习,弥补我国传统学校课程中学生思行分离、知行分离的弊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探究的能力。而公民教育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地球公民的公民性、作为国民的公民性以及作为地区居民的公民性,长雅开设乐学课程来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地球公民基本的素养。
飞跃课程承接以上两类课程,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飞跃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主导。德育处主题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创意课程力图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方发出声音、表达自我的天地。适才课程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设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课程。以体育为例,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长雅针对七年级学生开设了足球操,八年级学生开设了啦啦操课程,避免因为学习内容的重复造成学生兴趣降低。数学、英语两个科目也为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速度的学生进行分层课程。志愿服务利用长雅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源于百年雅礼的优良基因让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区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些课程鼓励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回报社会,将社会变革、国家发展、世界命运纳入匹夫有责的胸怀之中。为了保证教育公平,长雅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落下,同时也不能让任何一个天赋突出的学生错失机会。对于每年直升长雅本部的学生,长雅为他们开设“Elite”课程,提供机会让他们和来自耶鲁大学的毕业生进行交流和学习。而对于数学和信息技术,对有卓越天赋的学生长雅亦为他们开设专门的竞赛课程,为他们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展示才华保驾护航。
2. 三级课程间的递进与融合
长雅适合教育以通识课程为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由于面向中考,所有考试科目仍以教师主导的学科课程为主。第二级的乐学课程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落实,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和自主学习技能的提升。在乐学课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与探究,发现自身的兴趣与天赋,形成对自我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学生能更自如地游刃于第三层次的飞跃课程提供依据。第三级飞跃课程的开课数目为整个课程体系之最,既注重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又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愿望,并且强调学生学以致用,回报同伴群体及社区。
以长雅心理系列课程与活动为例,通识课程的康健课程,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级心理服务网络机制,首先是由长情雅致心理中心心理教师带动和培训学校德育管理队伍组成内涵,然后由德育管理队伍带动和吸收全体教师、全体家长组成外延,打造全员心理网络服务机制。长雅在第二级乐学课程中则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蓝丝带活动和活动漂流瓶。这些活动虽然仍由心理教师设计和指导,但课程形式是全体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其他科目教师之间生发出真实的、深刻的互动与交往。在第三级飞跃课程中,长雅每年大型的525心理活动,教师只进行活动监督和把关,具体的执行和实施全部由心理协会成员的学生来负责。这些学生通过对通识课程中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在乐学课程里充分参与相关活动,发现了自己对心理学科的兴趣,最后在飞跃课程里将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组织成大型活动,为全校师生在考前进行压力舒缓和心理放松提供服务。心理学科分散在课程体系的每一级,每一级对学生都会提出不同的要求,逐级递增难度。第三级课程又通过活动回馈给全校师生,即使那些对心理学科不那么有兴趣的学生,仍能通过其他同学提供的心理服务而再次参与其中,并从中收获身心的愉悦。学生的学习是始于通识课程,提升于乐学课程而最终成就于飞跃课程。
3. 三级课程传承“耶鲁——雅礼”的精品教育
长雅系出雅礼,课程的开設谨遵“公勤诚朴”的校训,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创新,也对百年校训作出了时代新解。
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三类课程是全体学生为学之根,为学生打下博雅基础,也启迪他们通往各个学科和领域的可能,是为公。
勤:康健课程、“STEAM”课程以及“Hands on”课程不仅让学生“四体勤”,更要让学生勤而有方,勤而有所成就。
诚:公民课程、德育处主题教育则是学生为人之基,旨在为未来多元融合的世界培养时代需要的合格公民。
朴:社团活动、创意课程以及志愿服务则旨在让学生能将所有漂浮才华与灵感通过诚恳朴实的工作与服务得以落地。
最后,自百年前美国耶鲁大学校友来中国创立雅礼起,培养读好圣贤书的同时胸怀家国天下的时代精英,以实现国家进步、世界变革和造福人类共同体就是雅礼办学的宗旨。长雅秉持这一传统,通过国际交流课程进一步扩大长雅学子的视野,也通过“Elite”课程为有能力迈向更高平台的学生提供有效的通道。
发展“适合教育”,是教育的美好愿景。四年的实践,我们做了许多,也思考了许多。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最适合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参考文献:
[1]匡爱红.践行适合教育走“课程育人”之路[J].江苏教育,2013(35):43-45.
[2]陈玉锟.只有让教育适合学生才能让学生适合教育[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