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会写,把心里所思所想通过笔尖,流畅清晰、有感情地表达出来,这非常重要。但是, 一直以来,写作是让学生头痛的事,而批阅作文,更是教师头痛的事。如何批阅作文?阅读最新课标,回忆从教20多年的经验,在此浅谈个人的微末看法。
关键词:取材;互批;自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09
作者简介:吴晟萍(1974—),女,福建省仙游县实验小学教师,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作文的批阅很让人头痛,一篇作文的批阅需要四五分钟的时间,一个班级的作文的批阅需要耗去很长的时间,而教师辛苦批阅出来的成品,很多学生不会去看。有些批阅只是走走过场,当作任务,简单写几个字,完成就行,忽略了批阅习作的有效性。有些批阅过于认真,以成人的思路去批阅作文,做了过多的修改,使作文充满成熟的气息,失了孩子的童真,失了原味。
课标要求,第三学段的习作 “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作文的批阅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互批、自改,生生之间互相交流作文,去芜存菁;鼓励学生推敲词句,让词句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稍微夸张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情感。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生活中取材,在过滤后夸张地在写作中表现出来,就是自己独有的东西了。我觉得,作文的批阅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取材入手
批阅作文,先从取材入手。叶圣陶先生说:“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是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儿、周密一点儿罢了。”可见,取材是习作很重要的一个眼。教师应根据习作要求判断取材是否得当。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把自己想象成自然界的一员,写它们的世界,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对于“要求写它们的世界”这一贴近生活的习作题材,学生感到兴致盎然,纷纷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如有位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蚂蚁,写自己在蚂蚁世界里的经历,把自己作为主角来写,与蚁兵争夺玩具挖土机。从该生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他的奇思妙想和可贵的童真。我对此做了这样的批语:“蚁兵争夺玩具挖土机真是一个有趣的题材,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老师要向你学习!”学生看到这样的批语,在以后的习作中就会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生活素材,写出自己的个性化习作。
二、从互批入手
学生互批有好处:一是喜好与观念同龄。同样的年龄,喜好的东西相似,即便不同,也能理解。学生的观念有时因为代沟,大人无法理解,但同龄人批阅作文,就能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客观评价,句子修改能做到不失童真。二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厚积薄发,慢慢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上。教师应指导学生,遇到好词好句如何标识,遇到不通顺的句子、错别字、错误标点如何修改,判断文章选材是否恰当,中心是否突出,如何做好眉批、总批,如何在批语中多褒少贬,然后让学生互批,批完可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比如,有学生写:“一只母鸡带着几只叽叽喳喳的小鸡,路过我家院子,大概看见我家院子里有米,便冒冒失失地闯进来。”另一名学生这样评价:“鸡爱吃米,看见米就不管那么多了。”这评语多有意思,多有创意,理解得好,所以评价得好。可见,学生是有能力互批的,教师应该适当指导,敢于放手。
三、从自改入手
叶圣陶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来。”教师可先指导学生改自己的作文。以范文为例,判断开头与结尾是否紧扣中心,文中的事例选取是否紧扣中心。然后细细揣摩每一词每一句,精雕细琢,让词语更好地为中心服务,让句子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略微夸张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原句为“当然我也非常调皮,因此帮了很多人的倒忙,伤害了人类。”改后为“我很调皮,是一个典型的熊孩子,因此喜欢捣乱。”这样一改,就由原来的纯贬义变成了明貶实褒,使句子变得有趣;原句为“羊终归跑不过豹子,被咬死了。”改后为“羊的速度终归比不过豹子,雪豹轻松追上了羊,它扑到羊身上,一口咬断羊的喉咙,顿时鲜血淋淋一片。”原本描写平淡,改后连续动词的使用、ABB式叠词的使用,使整个过程精彩多了。由此可见,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修改作文,而且自改带来的效果,比教师劳心劳力的批阅还要显著。当然,除了这些,教师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用词的恰当、修辞手法的使用,中心是否紧扣,等等。
小学作文的批阅是一门大学问,教师需要在日积月累的批阅与指导中积累经验,不断更新知识,更好地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