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是“托马斯”

2018-05-26 13:50徐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托马斯剪刀整理

徐赛

案例背景:

皮亚杰指出:“规则内化是在玩伴自由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在培养幼儿自主性的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的规范意识。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的出现来源于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规则的制订过程。当规则慢慢变成幼儿的自觉行为,一切活动都会变得有序,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也逐渐养成了。

案例描述:

餐后自主游戏结束了,绘画区里画过的纸乱七八糟的放着,地上还有几个断了的油画棒和油画棒上撕下来的纸。蛋糕盘画过的和没画的都混在一起了。还有小朋友玩过剪纸的,地上都是碎纸片,剪刀也没摆放整齐。

制作区里穿项链的材料地上随处可见,完成的和没完成的放在一起。还有纸盒子,本来堆放整齐的都乱了。

我对孩子们说:“游戲玩过了,怎么不整理好就出来了?”叮当说:“我和诗语都放好了,陈烨画了一会儿玩剪刀去了,油画棒衣服都撕掉,也没放好。”陈陈说:“我和诺诺、阳阳在整理盒子的,刘俊涛故意捣乱,我们也不要整理了。”梦梦说:“我叫宁宁珠子拿的少一点,她一定要拿很多,结果都掉地上了。”“那下次玩过的材料一定要整理好,想换一种材料玩,要先把玩过的收好,记住了吗?”我又一次提醒孩子。

案例分析:

每次自主游戏结束,场面都很混乱,材料浪费的多,老师都要打扫和整理一遍。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

第一,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情绪仍不稳定,容易冲动。在建构区堆放盒子时,明明放好了又倒下来,孩子生气了,就把放好的也“啪啪”推到。

第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幼儿这个学期刚刚接触剪刀,玩的次数还不多,比较新鲜,拿着各种纸随意剪。

第三,很大程度上认识依赖于行动。他们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行动的过程中进行的,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的情绪影响。无意性占优势,注意不稳定,易受干扰。由于注意水平低,注意的时间就短,因此游戏随意性大,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又玩那个去了,一个游戏没玩好,看到其它好玩的就来不及整理就换游戏了。

第四,模仿性强。看到别人玩什么,就放下手里的东西,跟着别人玩去了。看到其他孩子乱放乱撕也跟着学,缺乏辨别行为对错的意识。

孩子的这些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游戏的行为和状态。不会整理,出现混乱的场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如何有效的解决呢?《指南》解读中对游戏活动的界定:主要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的特征是:游戏者自主,表现已有经验;注重过程体验;体验积极情感的游戏。

教师在游戏中必需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幼儿充分的自由,以最少的干预,最多的欣赏来支持幼儿的游戏。

案列反思:

我觉得首先要捕捉孩子的兴趣,有些游戏的形式影响孩子的行为。一味的说教或是批评孩子根本不听,所以我找到了孩子们这段时间最感兴趣的动画片“托马斯的故事”,孩子们嘴里每天说着托马斯,穿的衣服上有托马斯,带的雨伞上也是托马斯。于是我用KT板制作了几块托马斯火车的牌子,在游戏快结束整理的时候,请动作快的小朋友举牌子做小火车,然后在教师里巡回,还要说:“整理的时间到了,请小朋友把材料整理好,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坐上我们的火车。”为了让孩子更感兴趣,我还特别准备了一个小蜜蜂话筒,这下孩子们更带劲了。火车越来越长,发现孩子们都是收拾好才上车的,地面也干净了不少。几个调皮的孩子动作特别快,抢着争做火车头呢。“徐老师,今天给我做托马斯,你看,我很干净的。”一个个都争先恐后。为了不让孩子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动作,我会创设不同的情境,如:“托马斯带我们去大滑梯了”、“托马斯带我们去大草原看风景喽!”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的整理习惯慢慢养成,除了肯定要表扬,我还会继续观察,用各种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并养成好的习惯。《指南》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快乐的游戏吧,像托马斯一样创造更多的精彩故事!

猜你喜欢
托马斯剪刀整理
怎样与一只熊分享
画与理
托马斯的一节课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石头剪刀布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