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符与春联

2018-05-26 02:31徐玉基
对联 2018年1期
关键词:桃符门神帖子

●徐玉基

春联何时兴起?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关注。人们最熟悉的是王安石《元日》诗中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很多人认为桃符即是春联。其实这个是误解,宋代题桃符虽然很流行,但题的是诗,不是春联。 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卷一写道:『尝闻纪文达师言: 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 』纪文达即纪昀(字晓岚),他告诉我们,宋代的春帖子还是使用绝句诗, 而用『对语』『朱笺』书写的春联,则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那么我们来探寻一下春联发展的轨迹,理一理从桃符到春联的来龙去脉。

一、郁垒神荼写未真(宋代词人姜夔《鹧鸪天· 丁巳元日》句)

讲春联不能不讲桃符。

桃符是从桃树能避邪的传说中演绎而来的,推测可能是『桃』谐音『逃』,寓意逃避灾难邪恶。

最初记载桃树避邪的是《山海经》,但现在的《山海经》版本没有此段论述。后人一般转引东汉王充《论衡· 订鬼》中所述:『《山海经》又曰: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 「』又有不少材料称引用《黄帝书》中记述,但《黄帝书》久佚,原始材料尽失。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祀典 》引用《黄帝书》讲述了类似故事,北齐人杜台卿所著《玉烛宝典》、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南宋戴埴《鼠璞》以及《本草经》等著作均有此语。汉代前后,正史和野史及笔记等文献屡有关于桃树及其制品避邪的记载。 追根溯源,最早均来自《山海经》和《黄帝书》。

桃树避邪的传说持续时间之久, 传播地域之广, 成为中国历史上根深蒂固的风俗。

查古籍,知道古时的桃树系列避邪物,包含了桃梗,桃印,桃人、桃偶、桃版、桃枝、桃茢、 桃弧、 桃弓等等。

最初人们避邪, 只是简单地在门边或门上挂桃梗,挂苇索,在地上插桃木。 宋代王观国《学林· 梗俑》云: 『谓之梗者,削桃为人形,以其粗有人形,大略而已,故谓之梗。 』东汉许慎在注《淮南子· 诠言篇》中说『今人以桃梗径寸许,长七八寸,中分之。书祈福禳灾之辞,岁旦插於门左右地而钉之。 』汉代开始就有在桃人上写字的记载,但是插在地上的。

这种桃梗桃枝发展到桃板(版),可以画画、写字,书符于其上,这才称为桃符。 东晋葛洪《抱朴子· 登涉》: 『上五符,皆老君入山符也。 以丹书桃板上,大书其文字,令弥满板上,以著门户上,及四方四隅,及所道侧要处,去所住处,五十步内,辟山精鬼魅。 户内梁柱,皆可施安。 』画的是咒符。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礼仪志》: 『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 』这是写文字。

同时期的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这是画门神。

大抵唐代以前,桃符上画画、写字、施咒,用以避邪。 还未见题诗题联的记载。 唐代诗人张子容《乐城岁日赠孟浩然》诗句:『插桃销瘴疠』,好像唐代时还是插桃梗于地的。宋诗宋词中有八十处谈及桃符诗,而唐诗中无一首言及。

二、大书春帖当桃符(宋代诗人胡仲弓《元日》诗句)

从桃梗、桃人、桃印、桃版到桃符,是一个精致的过程。初始的避邪功能,是斫枝桃树枝, 锯根桃木棍就可以的。 发展到桃版后,就逐渐精细加工。 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皇朝岁时杂记》记载: 『桃符之形制,以长二三尺、宽四五寸的薄木板制成,上画以狻猊白泽之类, 下书左神荼、 右郁垒,或写春词。 』比这更早的五代十国时期后蜀题桃符就有记载, 北宋初年人黄休复《茅亭客话》:『先是,蜀主每岁除日,诸宫门各给桃符一对,俾题」元、亨、利、贞「四字。时伪太子善书札,选本宫策勋府桃符亲题曰」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字,以为词翰之美。 』看来晚唐宋初时期,题桃符还处于转折阶段,既有画神荼郁垒画像的,也有题吉语的,但还没有题写诗句或对联。后蜀太子善书札有文才, 题写的两句话和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也只能是作为一个特例,当时的人都称为『桃符诗』。此时题诗题联还未形成气候。

唐末宋初, 桃树系列避邪物还保持了多样性的特征,形式可以是桃梗、桃人、桃版等,方法可以挂门上、壁间、钉地上,放置家中任一位置(户内梁柱,皆可施安)。 内容可以是白板,画神像、写神荼郁垒文字,并开始题『元亨利贞』等吉祥文字。因二三尺长四五寸宽的木板, 不能写更大更多的字,同时,木板上写字也不利于书法艺术的发挥。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即桃树是小树种,树径不大,木材弯曲,一棵树加工成二三尺长四五寸宽的木板,量不大,不能满足社会需要。题桃符便向纸质发展,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其它『桃符』。虽然还称『桃符』,但已没有『桃』的味道了。 其功能已升华,从单纯的避邪向祈福发展。 习惯还称为『桃符』, 在继续保持避邪功能的同时,部分内容向纸质拓展。 这时出现了不同于桃符的其它形式。

门笺 门笺是传统的春节门楣吉祥饰物,一般用红纸或彩纸剪刻而成,上有吉语题额,中有吉祥图案或福禄寿喜等字。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一《附说》: 『立春多在此月之初,俗间悉剪彩为燕子,置之檐楹,以戴,贴宜春之字。』唐代孙思邈《千金月令》云:『立春日贴宜春字于门。 』唐人韦庄《立春》诗云: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贴绣楣。 』这种门笺已经题写吉语了。 春胜亦是门笺,唐代称为春胜,即书写吉语的春幡。 唐李商隐《骄儿》诗: 『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

春牌 南宋末年吴自牧著《梦粱录》记载: 『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 』; 『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祖宗』。 由此可知,当时桃符与春牌、门神与桃符已分开了。

宜春帖 又名『春书』,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 于立春日用色纸剪成『宜春』二字,张贴在门柱上,或写成单句的其他吉祥话,贴于门楣上。 南朝梁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有载,立春日湘人们要写『宜春』二字贴在家中,即宜春帖,又称春帖。

题桃符 大概在唐末开始, 宋代流行起来。《宋史· 五行志》记载: 每当除夕日,『命翰林为词题桃符,正点,置寝门左右』。需要指出的是,所谓『题桃符』,从原先的写简单的『元、亨、利、贞』发展到写诗句,而不是写对联, 古文献中没有看到桃符题对联的记载,而明确地讲是写诗。

卢炳(南宋)《瑞鹧鸪》: 『冷甚只多烧木叶,诗成无处写桃符。 』陈人杰(南宋)《沁园春》: 『桃符冷落,谁撰新诗。 』赵庚夫(宋代)《除夕即事诗》: 『桃符诗句好,恐动往来人。 』朱淑真(宋代)《除夜》:『桃符自写新翻句。』舒岳祥(宋代)《守岁行》:『起写桃符觅诗句。』于石(宋代)《丁丑岁旦》:『不写桃符换旧诗。』可知桃符上写的是诗。 就是孟昶题写的所谓天下第一春联,其实也是两句诗。无论是记载此事的宋代张唐英著作《蜀梼杌》还是《宋史· 西蜀孟氏》, 都只讲到孟昶题桃符词,而桃符词就是诗。 宋代《杨文公谈苑》明确讲这是诗:『辛寅逊仕伪蜀孟昶,为学士。王师将致讨之前岁岁除,昶令学士作诗两句,写桃符上。 寅逊题曰:」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全唐诗》卷八百七十五《孟蜀桃符诗》也是作为诗收入集中的。

桃符从避邪到祈福,是从『逃、避』到『祈、求』的飞跃,从而为春联的诞生开辟了道路。从宋代留存的资料来看,题桃符已成时尚。 『自写桃符笔有神』(虞俦《岁除》);『桃符频换句难新』(薛嵎《新年换桃符》);『退归拟学旧桃符』(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桃符尽书吉利』(晁补之); 『过门人挽住, 相倩写桃符』(王谌《饭罢》),『邻人或倩写桃符』(王迈《除夕》)等等。 特别有意义的是南宋胡仲弓《元日》诗句: 『大书春帖当桃符』,可见春帖已大行其道,同时也说明春帖是春帖,桃符是桃符,二者不是一回事。

春帖子 是自宋代开始的, 题写诗句贴于门上逐渐成为风俗。 但此时写的是诗句,即纪昀所讲的『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 』春帖子多为立春日即那时的春节使用,但元日等节日也是使用的。

春帖又称春帖子、春端帖。 春端帖子,是一种在立春日贴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宋制,翰林一年八节要撰作帖子词,当然,主要是元日和立春日。 诗体近于宫词,多为五、七言绝句,文字工丽,或歌颂升平,或寓意规谏,贴于禁中门帐。 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全唐诗》没有找到春帖子的作品,而《全宋诗》则有不少,许多著名诗词大家都写有春帖子词,仅欧阳修一人就有二十首。有意思的是,苏轼书写的《春帖子词》成为他的书法代表作品。从传世的苏轼书法看,他帖子词绝不是题在桃符上的了。 兹录几首如下:

苏轼· 春帖子词

阳谷宾初日,清台告协风。

愿如风有信,长与日俱中。宋祁· 春帖子词皇帝阁十二首(选一)宜春苑里报春回,宝胜缯花百种催。瑞羽关关迁木早,神鱼泼泼上冰来。欧阳修· 春帖子词二十首(选一)

萌牙资暖律,养育本仁心。

顾彼苍生意,安知帝力深。

春帖子词以绝句为主, 大概是因为要贴在门上,字数不可能太多的缘故吧,这也印证了纪昀所说『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 所以,兴盛于宋代的由『桃符』发展起来的春帖子词, 还不具备春联的基本要求。 王安石《元日》一诗中的『新桃换旧符』,就只能是春帖子词,而不是春联。『题桃符』也从简单的写『神荼、郁垒』到吉利字再到诗句,称呼则有『题桃符』、『桃符词』、『春帖子词』等。

自此,『桃符』的功能发生了分化,一个分支保持了避邪的原始功能, 至今在中国农村还能见到上书『神荼、郁垒』的桃木板; 另一分支是神荼、郁垒作为专职门神,用漆画画在庙宇、祠堂的大门上。唐代尉迟恭、秦叔宝也曾作为门神。居家贴门神的习俗仍在一些地方保留着, 但已不用桃木板了,而是用年画、剪纸等代替。《白毛女》中即有贴门神情节。『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再一个分支就是春帖子(春胜、春牌、宜春帖等)的兴起,桃符和春帖并行不悖, 春帖子其实已不再具备桃符的功能, 尽管在一个时期内还称其为『桃符』。

但要强调一点,真正的春联还未出现。

三、桃符门挂映春联(明代诗人范景文《和北吴歌》诗句)

春联兴起,应该是在元代,此前还没有确切的贴春联的记载。 纪昀讲的『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是春联的最基本特征,第一,必须是对语,即对子、对联; 第二,用红纸书写。这种真正的春联,到了元代才有确切记载。其演化过程,应该是在春帖子成熟的基础上,更加简练,美观,醒目,适于贴在门楣上。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使历史悠久的『桃符』进入了春联时代。 春联的产生,彻底脱离了桃符的形式和内容, 人们能够更加丰富多彩地创作各具特色, 适合自己的联语,寄托自己对新年的期盼,而不是像桃符那样千篇一律内容单一。 请看史料:明代大臣都穆(一四五八—一五二五)在其所著《南濠诗话》一书中记载: 『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 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 酒半,出纸笔求作春题。 子昂援笔书云: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主人得之, 喜甚, 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

赵子昂即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字子昂,号松雪,我国著名的书画家。春二题,即春联。 此则史料人物、时间、地点、情节俱全,所作春联完全符合联律。此时将春联称为春题,比较少见,只是一个过渡的称呼,因为此后不久的史料就出现了『春联』一词。

我们见到的较早的『春联』名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一五一零—一五八二)所著《西游记》。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中, 唐僧师徒在万寿山五庄观又见那二门上有一对春联:

长生不老神仙府;

与天同寿道人家。

此联虽不工, 但价值在于明确地写到『春联』二字,可见那时春联已成为习惯称呼。吴承恩是明武宗和明世宗时代人,生活年代距明朝开国仅一百余年。 这可能是我们见到的有据可查的第一次出现『春联』二字。 虽然后来不断有文献追溯到朱元璋写春联,但文献的写作时间均比吴承恩晚。

明万历三十八年(一六一零)刻的周晖《金陵琐事》卷一有一则『春联』: 太祖御书春联,赐中山王徐公达云:

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此二十六字,乃初封信国公诰中语也。又一联云: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书中还有一则: 太祖赐驸马梅殷府门春联云:

人间尘俗不到处;

阙下恩荣第一家。

陈尚古在《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 』(陈尚古,字云瞻,生卒年代不详,著作在康熙朝刊印,应为此前人)钱谦益编选的《列朝诗集》、周晖的《金陵琐事》以及乾隆年间长沙钱德苍的《解人颐》等笔记小说都有类似记载。

关于朱元璋写春联的记载甚多, 于是有人怀疑是否牵强附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明初开始,春联已经普及,春联的名称也广泛使用。

明末史玄的《旧京遗事》载:『禁中岁除, 各宫门改易春联及安放绢画钟馗神像。 』除朱元璋外,明代皇帝中也多有喜欢对联者。明末清初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九载: 『万历二年四月,面谕辅臣作对联。先拟三字对云:

天地泰;

对曰:

日月明。

张居正贺云:永乐十一年端午,宣宗随成祖北京射柳,连发三矢皆中。 又出对云:

万方玉帛风云会;

即对云:

一统山河日月明。成祖大喜,赐名马、纻丝等物。 时宣宗年十五也。 上所对适与符合。 』

晚明范景文(一五八七—一六四四)有诗云:『桃符门挂映春联,爆竹声中又一年。 』表明春联与桃符作为不同的事物,都成为元日的必备。

桃符、春联、春帖子词在清代继续并行不悖地同时使用。 清代前期官员还要进献春帖子词给皇帝, 例如钱陈群(一六八六—一七七四, 清朝大臣。 康熙六十年进士)立春时节进献给乾隆皇帝的帖子词,有五绝一首、七绝二首。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宁荣二府过年的情景,『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可见那时门神、 联对、 桃符一股脑儿还在用。

但是此时人们对桃符的概念逐渐淡化,甚至把桃符与春联混为一谈。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

再往后, 又有变化, 到了鸦片战争前后,风俗有所不同。 顾禄(字铁卿,约生于一千八百年左右)写的《清嘉录》卷十二《门神》条:『夜分易门神。 俗画秦叔宝、尉迟敬德之像,彩印于纸,小户贴之。 或朱纸书神荼、郁垒,以代门丞,安于左右扉; 或书钟馗进士三字(注: 钟馗别名钟进士),斜贴后户以却鬼。 』这时已没有桃符,神像是彩印于纸的画,或找张红纸写神荼、郁垒之名贴门上,又增加了打鬼的钟馗。钟馗是唐玄宗时人, 因此后世在驱鬼打鬼中逐渐代替了神荼郁垒的地位,在民间兴盛起来,如今知名度更是超过了二门神。

综上所述, 桃符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先秦时民间广泛流传桃树能避邪的故事,元日挂桃梗等桃树避邪物成为风俗,汉代最盛,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大约在晋代始,人们使用桃版,上书神荼郁垒画像,或写神荼郁垒字样,或书符咒,成为真正的桃符。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桃符上题写吉语,如『元、亨、利、贞』; 大约在五代十国开始,人们在桃符上题写诗句,后成为宋朝的一种风尚,并进而使用纸质题写『春帖子』,『春帖子』多用绝句。『春帖子』与桃符分离,共同成为过年元素;大约在元代开始,出现了『春题』,即真正的春联; 明代春联处于大发展时期,宫中和民间大行其道,桃符逐渐淡化;清代继承明代风俗,春联得到广泛使用。 桃符逐渐退出,由秦叔宝、尉迟恭、钟馗等代替,纸质取代了桃木。

宋代是桃符与春联分化的转折期,尽管此前有在桃符上题写诗句的记载,但并未形成气候,究其原因,是桃符载体不适合题写诗句和对联,同时,用桃木生产的桃符版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宋代造纸业大发展,高质量的纸张适应了书法的要求。纪昀所提春联的两个要素『对语、朱笺』已经齐备,春联也就在元代应运而生,明初已经成熟。

纪昀说的『楹帖始于桃符』是非常准确的,『始于』不是『等于』,从桃符到春联,其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只有在质的飞跃产生以后,春联才真正得以诞生,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

(200336 上海市哈密路398 弄34 号202室)

猜你喜欢
桃符门神帖子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门神想吃立夏饭
元日
元日
桃符的传说
暴力老妈
门神年画展
高手是这样拍马屁的
桃符
我是怎样在坛子里堕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