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阈下城市形象在微电影中的融合传播

2018-05-25 10:46梁燕莺
电影评介 2018年7期
关键词:形象设计城市形象

梁燕莺

城市是人类的文明之光,既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又集人类形象之大“城”;静静地欣赏不同的城市,宛如静静地欣赏着一幅幅凝固的油画长卷。每座城市都自有其内在的底蕴,将这些底蕴由内而外,以影视映像的方式向公众加以正确表达与极速传播已经成为新世纪、新时期、新时代下城市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微电影式的城市形象艺术化设计与互联网承载下的城市形象极速传播,目前已成为城市形象向公众无极化介绍、宣传、推广的一种大势所趋。城市形象的设计与传播正进入到一个艺术化表达设计传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大时代。

一、 互联网时代微电影城市形象设计

(一)宏观与微观表达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而城市形象设计本身是一项全方位与多元化的形神合一的展现城市文明与精神风貌的工程,城市形象设计应旨在立体展现城市的方方面面,从地理到交通、从环境到社会、从历史到人文、从特色到美食均应进行一番全景式的展现,同时,应展现最能代表城市的季节,或者是城市的四季更叠。首先要在最能展现城市之美的位置,拍出城市最玲珑有致的靓丽图景。在天地人三才之中,人是其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元素,因此,在微电影的城市形象设计过程中,必须更加充分地体现出人与城市的互动过程,这一互动过程既能够为观众示范性地展现城市之美,又能够以一种代入性的在场感而令观众感同身受如临其城。同时,要展现影视艺术的技巧与设计巧思,以移步易景的方式,将人物与城市之中美不胜收的美景以切、化、移、叠、拼等方式,尽情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在宏观展现城市形象时,更要以微观的方式针对城市中最令人惊艳的美不断加以采撷、放大、特写。

(二)传统文化表达

城市形象设计的微电影表达能够最具艺术性、现代性、人文性地将城市形象宣介、展现、传播给公众,从而令公众在潜意识的思维原形中留存下城市的最美好印象。这种基于艺术表达的形象化认知能够在影视映像的碎片化、拼贴化、点染化表达之上,建构起令公众挥之不去的城市形象的后现代式语境晕染。从具体的城市微电影形象设计来看,除涉及到有关城市形象的地理、社会、地方特色等诸多方面而外,更要着重突出反映城市形象之中的人文与文化的方面,尤其是应针对传统文化加以深刻反映,这一点是城市形象微电影设计之中不可或缺的表达之一。城市基于传统文化的形象设计远比视听表达更具挑战性,事实上,深度挖掘任何一个城市都能找到一个最能代表城市的传奇掌故、人物、历史、习俗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将传统的戏曲表演置入到城市形象的设计中来,例如,针对北京这个城市的形象设计,即可将京剧的华彩片段置入于其中,针对苏州这个城市的形象设计,则可以将评弹、昆曲、苏剧三位一体地置入到微电影之中来,从而为微电影的表达增加文化表达的底蕴与厚度。[1]

(三)叙事表达

城市微电影对城市形象的艺术化表达,以及来自于互联网的对城市形象的关注,均为城市形象的软宣传、软推广、软传播等,开辟一个未来最为可行的方向。而基于城市形象的叙事表达则更是成为建构城市形象艺术化表达的核心与关键。微电影对于城市的介入,犹如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介入一样,均为城市带来了一种足以颠覆人与城市关系以及人对城市印象的后现代式震撼;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城市已经在微电影与互联网的双重支撑之下开始了一种崭新的叙事表达:每天都会由手持自媒体的城市公民手中,诞生出不可胜数的关于城市形象的微电影。这些微电影虽然与官方的微电影存在着艺术性方面的巨大差异,但是在叙事表达方面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官方的微电影则更加侧重于展现城市的现代文明与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同时,微电影的城市形象设计亦可以透过虚拟的人或事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事,来讲述由这种叙事所串连起来的城市化叙事表达,亦可以将以文化人物、历史人物、现代名人名星等加以有序组织与有机组合,展开关于城市形象的宏大史诗级叙事,这种叙事式地将微电影打造成城市的微名片更能令公众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地,获得由叙事之中所表达的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二、 互联网时代微电影城市形象传播

(一)基于微信等自媒体的微电影传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真正意义的到来,城市之间的软实力较量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各大城市竞相关注的焦点,互联网几何级数意义上的极速传播成为城市形象宣介与传播的必由之路。而微电影作为最为直接、快捷、便利的介入手段,自然获得了绝大多数城市的青睐。以目前国内的情况为例,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竭尽全力地打造城市微电影这张城市的新名片。微信作为一种掌控着舆论与媒体部分话语权的自媒体,其转发传播的一举一动都牵系着整个社会的神经,这种已形成近乎必然性的“蝴蝶效应”式的传播越来越令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形见绌。那些极具创意且极富趣味性与娱乐性的微电影在微信上更是如虎添翼般地呈几何级数般的传播态势,其传播的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已经远非任何一种传统媒体,利用微信进行针对城市形象的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后现代的必然选择。

(二)基于微博等网络媒体的微电影传播

互联网时代除微信传播等极速手段而外,传统的互联网传播手段亦有着极大的社会影响力,以微博这一营销传播手段为例,其中的大V级别的用户均拥有着数以千万计当量的关注。由这样的用户进行一次转发即能够一次性地影响到数以千万计的注目,并且,一旦其所传播的内容能够深入人心、打动人心、激励人心,还会获得至少数以万计乃至十万计用户的二次转发,以及由此引发的更次级的不断转发。目前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城市都已经完成了城市的政务微博的公众式打造,与此同时,针对城市形象的微电影传播的媒体微博,亦在一些大型城市中出现,一些大型城市甚至将城市形象进行切割,以不同视角的微博公众号针对城市形象的不同侧面加以差异化、目标化、对象化的更加行之有效的传播。[2]

(三)基于全媒体融合式的微电影传播

城市形象是城市最为宝贵的软资产,同时,更是城市无形之中最为珍贵的软资本。互联网时代的城市形象传播应形成一种全媒体式的城市形象传播的主体自觉。随着互联网时代各大搜索引擎的助力,人们对于城市的认知已经在不断加深,基于SEO策略式的搜索技术亦能够为城市微电影带来更多的展现机会,从而更有效率地展现城市的新风貌、新气象、新成就、新变化。例如微电影《苏州情书》中,将苏州与4000公里外的新加坡进行了移情式对比,由女主角油然地误将苏州当做新加坡,幻将金鸡湖当做圣淘沙,从而衬托出苏州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不亚于新加坡的国际知名城市。影片更为高级的技巧还在于,其虚拟了一段曾经的爱情,女主角的前男友因为由新加坡赴苏州参与工程施工,之后便不再返回新加坡而选择永久定居苏州,这样的传播表达将苏州的城市形象不容置疑地凌驾于新加坡之上,为苏州这座城市平添了由他者印证认定的蘇州魅力的恒久表达。

三、 形而上表达与深度融合

(一)要素表达

在无极化的信息时代,大数据背景与全媒体传播的语境之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决定城市形象设计的重要脉络。互联网集媒介性、传播性、内容性为一体,承载着城市形象设计与传播所需要的一切要素;首先,从媒介性而言,互联网早已成为一种不容辩驳的最为直接、显效、快捷的媒介;其次,从传播性而言,互联网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唯一能够实现几何级数增长的传播方式;最后,从内容性而言,互联网、微电影、城市形象三种异质事物均能够在互联网上协整为同一目的下的共同诉求。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城市形象设计与城市形象传播已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合过程,二者存在着深度融合性。城市形象在设计之初必须深度考量后续的城市形象傳播过程,例如,在拍摄创制的过程中,如果是水陆交通均较为发达的城市,则应以不止一种交通工具包括无人机在内进行多个视角、多种途径、多个时空遍历式地将城市之美全视角、全方位、全景化地表达出来,从而为后续的城市形象传播孕育出城市形象设计的灵魂表达,并以互联网与微电影等传播与媒介手段,由内而外地塑造、阐释、表达出一座城、一座城中人、一座城中社会组织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振兴之道。[3]

(二)形而上表达

新媒体依托互联网的层出不穷早已令后现代的城市形象设计与传播变得与众不同。互联网为人类带来的深度沉浸性亦为城市形象的设计与传播带来了新的路径。在互联网上,不但可以透过微信、微博、搜索、页面等进行城市形象的微电影式传播,而且,还能够透过游戏的方式更有针对性地对城市形象加以深度传播。例如,虚拟人生这款游戏即早已吸引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各大品牌纷纷入驻,各大品牌的微电影式表达亦在游戏中的建筑物上进行了广而告之式的呈现。与这种虚拟化塑造城市形象的设计与传播相对应的,即是更具形而上感染力的实体化表达。可见,最好的城市形象设计并不是企图能够为观众带来视觉震撼与视觉冲击的表达,而是多种途径的能够收到更可持续效果的表达,只有这样的城市形象设计表达,才能拥有经久不息的可持续传播甚至流传开来的魅力,赋予观众一种入目、入心、入脑的过目不忘常常回响的深刻表达,由此方能建构出一种透过微电影表达的城市形象设计与传播二者深度融合的脉络。[4]

(三)深度融合

城市形象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于一体,是综合发展表象化与具象化表达的一种形而上的升华,因此,针对城市的精神成就表达更能够达致一种形而上的意象化升华。后现代视阈下的城市宣介已成为一种城市形象设计与传播、微电影、互联网三者的有机融合。从更深层次的意义而言,三者之中的互联网,鉴于其所具有的媒介与传播集于一身的特质正在使得传播在互联网的助推之下成为一种超传播;超传播为传播诉求与传播实体之间建构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零距离的切近感。这种切近感对于更好地表达微电影中所蕴涵着的城市形象的精神成就显然意义尤为重大。城市形象设计的关键在于能够透过光影表达而将观众由最初的以旁观姿态出现的大他者,渐渐地一步步地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浅而深地,沉浸到城市表达的整个过程之中,慢慢地由大他者而转变为跻身其中身临其境的在场者,令其能够用全副身心去感受城市的每一缕光影所渗透出来的美的表达,并最终能够在潜意识之中,将这种体验与感受归结为置身于城市之中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5]

结语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综合协调发展的结晶,因此,针对城市形象的设计与传播的本质在于能够透过城市形象的表象化与具象化而向城市形象的抽象化象征性与意象化形而上性加以深度挖掘。唯其如此方能在城市形象的先天设计与传播秉赋之中植入新的模因与基质,令城市形象有着更加焕然一新的依托于互联网的视听表达。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透过微电影针对城市形象的设计与传播的更为高级的形式,即是将城市形象的形而上的精神成就加以抽象化象征性地设计与传播,从而为城市形象带来一种更具意象化的形而上的升华表达。

参考文献:

[1]贾雯霞.微电影的地方感审美与城市的形象建构——以福州本土微电影发展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9(5):91-95.

[2]徐鑫鑫.中原城市文化的微电影传播中政府职能定位及监管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7):107-108.

[3]崔思瑶,生晓云.城市形象微电影对城市文化的建构——以《苏州情书》系列微电影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5,1(11):33-35.

[4]王丹谊.中国城市微电影中的创意美学——以《如果我在富阳遇见你》为例[J].艺术评论,2014(12):98-101.

[5]胡志超.微电影:“微时代”中城市形象传播的新载体[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3(6):70-75.

猜你喜欢
形象设计城市形象
当下中国游戏中的妖怪形象设计分析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城市形象动漫宣传片的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动画技术在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景怀宇形象设计作品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现代领导媒介形象设计与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