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闯
错过大学成憾事
彭相虎,来自河北邢台沙河市西部山区,生于1966年,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目不识丁的庄稼人,他排行最小,自小到大,生活过得很艰辛。1983年,彭相虎17岁,读高二,因家庭困难等原因,他无奈选择了退学。
背起书本和铺盖离校的那一刻,彭相虎依依不舍,泪流满面。“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错过了大学,是一个遗憾。”彭相虎说。也是那一年,他参军入伍,在安徽某部队服役3年。
退伍返乡后,彭相虎和爱人结婚,先后生育了3个孩子,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从此以后,彭相虎的大学梦彻底搁浅,为生计奔波。彭相虎先跟着父亲干了半年泥瓦活儿,后来,又在钢铁厂、化工厂、轧钢厂、玻璃厂等单位干活,还卖过蔬菜、粮食,贩过煤炭,工作干了几十种。
彭相虎四处打零工,干的活儿杂,收入也不稳定,好的时候年收入六七万元,差的时候还不到一万元。彭相虎的爱人也是初中没上几天,是个全职妈妈,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彭相虎的肩上。
为子女上演现代版“孟母三迁”
正是深知没文化的苦处,所以彭相虎下决心培养3个孩子。为了让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彭相虎曾搬过多次家,非常折腾。
第一次,是把俩儿子从村小学送到了附近的矿区子弟学校。在一般人看来,矿区子弟学校教育质量好些,虽然离家远,接送麻烦,但彭相虎认为只要孩子学习上去了就值得。
但这还不够,县城的教育质量又比矿区子弟学校更好一些。为此,在女儿彭宋华出生的那一年,彭相虎下定决心,用多年打工、省吃俭用下来的积蓄,在沙河市区买了一套房子。他们一家全都住进了县城,俩儿子也分别转入了县城的中小学。
后来,彭相虎前往江苏南通打工,经过一番打听后,不惜成本,他又把3个子女送到了江苏读书。
“我在南方念了4年小学,而大哥、二哥在那儿上高中、初中,那可是江苏省很有名气的启东中学。”彭宋华说,“后来我们又搬回了沙河市,学校在哪里家就安在哪里。”
彭相虎的大儿子彭跃华说,他在上小学、初中和高中的10多年里,跟着父母搬了多次家,他也换了多所学校。虽然已是以前的事儿了,但回忆起多年的“乔迁生活”,他唏嘘不已。如今,彭跃华已参加工作,对于这一现代版的“孟母三迁”,既让他感动,更让他感慨。
辞工读书圆梦
“我是个地道的农民工,把仨孩子拉扯大,负担重,真是挺辛苦的。”彭相虎经常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孩子们讲述,让他们自己去体会知识和学历的重要。
彭相虎的大儿子彭跃华生于1990年,2008年高考成绩过了专科录取线,被一所学校录取但没去上,他尝试着外出打工谋职,送桶装水、在餐厅洗菜、发传单,因学历低受过不少挫折。他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一年多后,彭跃华在父亲支持下又回到了校园。2011年他的高考成绩过了三本线,但因学费高,他选择了石家庄学院,大专。同一年,他的弟弟也考入了邢台学院,也是大专。
2014年7月,经过招教考试,彭跃华在河北保定市唐县一偏远乡镇小学当了小学教师。他的弟弟在2014年毕业后继续深造,目前,在河北经贸大学读研。
“俩孩子都圆了大学梦,就剩俺了。”30多年来,彭相虎始终梦想着做一名大学生,体验一下大学生活。在听彭相虎唠叨了无数遍后,2016年暑假,他爱人对他说:“现在国家有了好政策,年龄放开了,你要真想圆梦,就去试一下吧。”
一向老实忠厚、办事踏实的彭相虎,听到爱人如此说,非常纠结,到底考不考呢?经过连续多天的认真考虑,2016年11月,彭相虎在沙河市教育局报名参加高考。
报完名后,彭相虎一边看书一边打工,直到2017年2月,他才辞去工作。彭相虎辞工求学,得到了沙河市一中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给他提供了课本及学习资料。“我一定要坚持自学,参加高考,去读自己喜欢的法律专业。”彭相虎说。
父女双双考入同一所大学
彭相虎和彭宋华在家里相互切磋,相互鼓劲,“我的数学好一些,和女儿讲题多些,而女儿的语文、英语、文综好些,给我讲得多一些。”连续4个月,彭相虎的作息时间都和沙河市一中的作息时间几乎一样,每晚12点以前没有睡过觉。“我是一名复员军人,经历也丰富,有一股不服输劲儿,因此有毅力、有耐心,坚持到了最后。”
让彭相虎没想到的是,高考成绩下来,他考了282分,河北省2017年高职(专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是200分,他超了82分,比较满意。他对法律感兴趣,第一志愿就是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法律专业,“虽然是大专,但也算进了大学校门。”彭相虎高兴地说。
彭宋华考了290多分,她喜欢教育专业,第一和第二志愿报的都是其他学校的幼师专业,但因为成绩不理想,都未被录取。这时,彭相虎发现,他报考的专业正好有3个补录名额,就告诉了女儿,最后,彭宋华也被录取了。
2017年9月9日,是新生报到的日子。51岁的彭相虎带着女儿一起乘火车从邢台来到秦皇岛。他们俩都在环境科学系,只不过彭相虎学的是法律事务,而彭宋华学的是环境法学。
父女俩一起报到的消息,在全校师生中炸开了锅。年过半百的“父亲新生”彭相虎格外引人注目。他的到来刷新了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建校以来全日制在校生的最大年龄纪录。
2017年9月23日下午,在全校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验收大会上,彭相虎代表新生及新生家长发言:“我是一名农民工,今年51岁了……自己辭工求学的行为,也是想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鼓励孩子们积极上进。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只想好好学习,在这3年里,不虚此行。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让大学成为人生中光辉而充实的旅程。”
身体力行做表率
如今,彭相虎住在普通的6人宿舍里,考虑到他的年龄,学校给他安排了下铺床位。同宿舍的其他同学是1999年左右出生的小伙子,和他相差30多岁,大家都很尊重他,叫他“彭叔”。
“可能和年轻人不一样,我不喜欢睡懒觉,一般早晨5点前起床,晚上10点休息,作息比较有规律。”彭相虎说,“算了下,一节课在85元左右,不听课就白糟蹋了。我不会刻意去劝同学别逃课,但以身作则,做好自己很重要。”
对彭相虎的学习精神和行为,师生们赞誉有加。环境科学系主任冯雨峰说:“老彭很有勇气,不顾年龄的羁绊,不顾世俗的眼光,选择坚持不懈读书,身体力行,不管对他的姑娘、在校新生还有老生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榜样。他用实际行动为大家做了表率。”
在大学里,彭相虎加入了两个社团:超级演说家协会和志愿者协会。有一次,在和超级演说家协会同学交流时,他说:“你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只要有心,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算晚。” 对于51岁成为大一新生这事,他有自己的感悟:“我觉得,一旦下了决心就要坚持到底,我这也是教给女儿做人做事的道理,哪怕是没考上我也问心无愧。”
“我母亲去世20多年了,父亲也走10年了。”彭相虎说,“现在看到同学们和爸妈开心地交流,心里一阵酸楚,我也想和父母说说话,可惜他们永远听不到了。”
由于上学,彭相虎辞掉了工作,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报到前后,上班的大儿子彭跃华先后给我邮寄了5000元,学校照顾我让我爱人来学校当了宿管员,也有点收入。”彭相虎说,父女俩上学的负担不算太大,但有空也想着打点零工,赚一些钱,贴补学费和生活费。
对于未来,彭相虎信心满满地说:“读完3年大专,想再升本科,这样下来都56岁了,再考个研究生,都60岁了。活到老学到老嘛,用知识改变命运,与年轻人共同创业。”彭相虎说,毕业后他想创建一个律师事务所,为身边的农民工兄弟出点力,也为社会传递一份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