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陈晓斌
摘要:浮世绘名家歌川广重的代表作《东海道五十三次》,描述了日本“五街道”之一的东海道沿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物产风貌,展现了各色旅行者在路途中的实际生活场景。通过对此系列作品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讲究日本江户幕府时期的“旅″文化。
关键词:歌川广重;《东海道五十三次》;日本“旅″文化
一、东海道和《东海道五十三次》
“东海道”连接着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京都等大城市,是日本最为重要的交通干道。历史上以“江户”(现东京)为起点,通向各地的街道主要有东海道、中山道、甲州街道、日光街道及奥州街道等五条街道,被称为“五街道”。
“街道”在日语中为主干道的意思。其中“东海道”的历史最为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四、五世纪,连接东西日本的道路就已出现,而“东海道”的正式开通要追溯至400余年前的江户幕府创立者德川家康时期。
随着“东海道”的兴盛,以其沿线的民俗风景为题材的风俗版画“浮世绘”也逐渐增多。菱川师宣(?-1694)及北斋(1760-1894)等版画家都有以“东海道”题材作品问世。其中最为知名的为歌川广重于1833年出版的保永堂版的《东海道五十三次》。
歌川广重本名安藤广重,1797年出生于江户一个富裕的消防世家,属于低级武士家庭。作为长子本应继承家业,但他酷爱绘画,14岁时入门歌川派开始学习浮世绘。1832年他有机会陪同将军的使者赴京都皇宫,旅途往返于东海道,以此为契机创作了《东海道五十三次》。
《东海道五十三次》的“五十三次”是指东海道沿线从东京到京都的五十三个驿站,加上起点的日本桥和终点京都三条大桥,共计五十五副作品。画家在旅途中构思完成的这部作品,结合各色旅行者途径途驿站时的实际生活场景,配以各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物产风貌描绘,在艺术风格上。画家表现了日本人对大自然各种表情所特有的敏锐感受力,展示了一幅东海道生动形象的旅行画卷。在广重60余年的生涯中,曾创作过40多套东海道题材的版画,尤以这套保永堂版的《东海道五十三次》最为著名。
二、《东海道五十三次》中的“大名行列”
这部系列版画55幅作品中单纯以风景为题材的只有8幅,绝大多数都是刻画旅游中的各种人物。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江户时期的日本旅行文化。作品中的人物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当时旅行的主体,有各地“大名”及随行者、政府官吏等封建统治阶层。在家康完成全国统一的第二年即1601年,为了便于统治下令修缮东海道,每隔8公里设立驿站,在驿站内各配备36匹马,并颁布了相关政府法律文件,为东海道这条重要政治军事要道的运行提供了物质、人员及制度上的保证。1635年家康又颁布了“参勤交代制”,规定全国的270个大名都要定期往返于领地与江户,而“东海道”就成为大名们上京的主要通道。第八代将军还对参勤大名携带的随行人数及马匹数做了具体规定,如20万石以上者可带15~20匹马,随从180人左右。到了江户后期,平均人数更是达到2000人,可以想象这种被称为“大名行列”的队伍通过东海道时是怎样的壮观。
《东海道五十三次》中出现了六次“大名行列”的身影,充分表现了当时大名参勤往返于东海道时的盛况。《日本桥-朝之景》是这一系列的开篇之作,广重描写了清晨4点时分,东海道的起点日本桥附近的景色,6位刚刚批发回鲜鱼准备挑到早市上贩卖的小生意人,为了给跨桥而来的大名行列让路,战战兢兢、慌慌忙忙…伴随着冉冉升起的旭日,画面最前方一对开启的木门及迎面走来的即将踏上旅程的大名行列,一幅浓重的清晨启程的场景氛围扑面而来。这队人马的最前方是肩扛“先箱”(大名的衣箱)的下人,紧随其后的两个人手中各举一支顶部附有白毛的长柄枪,这是表明大名身份的标志。如今画面中的木桥已被1869年建成的钢筋水泥的现代桥梁所代替,桥正中设置有日本国道基准标志,是日本国道的起点。
三、《东海道五十三次》中的劳动者
这部作品中出现的第二类人物是沿途为旅行者服务的劳动者。其中最为醒目的是一群赤裸着身体辛勤劳作的人夫。东海道上最大的障碍是沿途十几条河流。在江户时期,由于技术上的问题及军事防卫的需要,一般大的河流是没有渡桥的,只能靠人力摆渡。《小田原》和《金谷》、《嶋田》以远观的视角描绘了渡河的场景。特别是《嶋田》中大名队列徒步跨越宽约2公里的大井川的情景,场面盛大,一些赤裸着身体的人夫掺杂在行人马匹及货物间,肩扛背挑推进者旅程。《平冢-绳手道》重点描写了被称为“飞脚”的劳动者。它们由政府设置,帮助旅行者传递信件、行李,类似于现在的邮局工作人员。《东海道五十三次》以53个驿站命名,系列中有十余幅作品描绘旅行者在驿站休憩的场景,其中有店头的老板、招揽及接待客人女性,反映了客栈的人情冷暖,生动形象。
四、《东海道五十三次》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为专为政府官吏而修缮的东海道上出现了曾经不能自由出行的普通民众的身影,旅行开始向平民阶层普及。《东海道五十三次》是擅长描绘平民生活的风俗版画“浮世绘”中的名作,形形色色的普通旅行者也為这一系列作品增添了许多情趣。在广重笔下的东海道上有背着表演道具赶路的艺能人,有携带儿童的妇女,有向路遇的僧侣行礼的佛教信徒…
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不仅是艺术上的杰作,也是我们了解研究江户历史及民俗的珍贵史料。
参考文献:
[1]神崎宣武.江户的旅游文化[M].东京:岩波书店,2008.
[2]山根有三.日本美术史[M].东京: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王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陈晓斌 西安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