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与实践

2018-05-25 10:50李慧周亮
北方文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应用型院校

李慧?周亮

我國古代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这里包含了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变成了丰富的文化积淀,文化元素在这种文化积淀中逐渐提炼出来,直接或间接的深入艺术创作者心底。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如中国画、书法、篆刻、壁画、建筑艺术、民间美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遗产的体现和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至关重要。德国著名设计师霍尔格·马蒂斯曾说过:“任何国度的设计中,都应体现国度的根,这个根就是自己的文化”。那么,无论是中国的哲学思想,古典文学还是绘画、书法、篆刻、民间艺术等,都是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宝藏。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认知现状分析

前所未有的繁荣市场得益于我国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使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新媒体艺术和其他设计领域在内的国内艺术设计学科带来更大的商业机会。因此,艺术设计类高考生也逐年激增,使得全国本科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可以学用结合、学用合一、学以致用、以用致学,其核心是“用”,这就充分体现了开放性、实用性、多样性和职业性,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其核心是培养出较高层次、专业性与学科性、开放性、人文性应用技术型设计人才。然而,国内外市场和市场机制的影响,更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则倾向于以就业为首要任务,从而形成了重技能轻人文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的训练远远超越了“人”的培养,在全国高校尤其是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严重缺失,这样的缺失早已导致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整体文化素养低下。西方的设计理念更是艺术设计的学生所热烈追求的模式。西方设计模式被效仿,导致了传统的艺术审美在艺术设计中的缺失,对中国传统文化或本土文化不理解或知之甚少。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的必要性

培养具有设计技巧和技能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是当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人文性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是更重要的。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开发,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作为一名艺术设计学生,需要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但更需要学习的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素养。只具备专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是技术层面的发挥,只有在思想上、精神上、动机上、意志上得到人文素养的支撑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加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艺术设计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它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人文文化。其次,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是设计师通过综合了解各种事物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事物的整合。这个设计过程是一种文化融合。艺术设计不能独立于文化而存在。

中国有着广泛而深厚的传统文化,数千年来,中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历史中丰富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哲学美学思想,是艺术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我国古代书法篆刻艺术是艺术设计者们设计素材的源泉,尤其是文字之美、线条之美、形式之美为我们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独特的艺术遗产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了无尽的资源。加强和改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途径

(一)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树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时,除了教授专业技能和现代科学知识外,更应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并将其教化为人,使他们真正成为思想和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我们说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人成为“人”,其次才是“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因此,现阶段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应尽快改变以往只注重技能训练的技术层面的教育,而应加快转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样才能使应用型本科院校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改善学校教学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这必须从教学环境,学习氛围,校园文化,实践教学基地等多方面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传统文化能够大幅度促进应用,艺术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 本科院校设计专业也使学生从多方面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加强教学环境建设,运用耳濡目染的形式,在校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是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校园环境建设是实施人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具有其它形式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首先,学校(或学院)可成立艺术类教师工作室,师生互选,指定时间授课或辅导,结合艺术特色及相应民间艺术手工制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其次,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将优秀毕业生作品、优秀结课作品、优秀学生习作等搜集、收藏,在学校艺术展厅定期展出紧紧围绕展览主题的展览,主题体现民族特色、民族风俗、地域文化、工业题材,挖掘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内涵。再次,邀请名家、名师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的讲座,专题设计沙龙,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作品中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借鉴、吸收和再创造,创作出既体现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设计作品。最后,通过网络和新媒体等加强对校园传统文化艺术的宣传,增加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途径,让传统文化在各方面融入到学生中去,使学生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

(三)建立校内外优秀实践基地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只拘泥于校园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要借助于相关文化单位,还应该借助于传统文化艺术研究所的资源,多方面、多渠道的拓宽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途径。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如相关的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公园、景观园林、铁人纪念馆、大庆黑鱼湖书法栈道、篆刻栈道等场所,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范围,这些地方已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与相关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体验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采用课内外课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发展第二课堂,在校内外建立实习基地。

(四)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有必要开展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固本溯源”,挖掘和梳理传统文化理论和艺术实践,这样能更好地确保专业培训的质量。首先,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中应当加入有关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同时,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完善理论体系,对传统文化表层形式下思想观念与意境之间的联系提供更为详细的解释,并进行激烈的师生讨论,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作为解决的难点,掌握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专业教师也应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讨论中国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艺术设计灵感。其次,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专业课程的不同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扎根人民,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的进行现场考察、实地调研,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了解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当地文化的对应,结合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特点,获得直接地“过程研究”的实证资料,撰写详实的研究报告,使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传统艺术文化的特征。再次,学生们接受培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元素。教师需要有计划,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和熟悉传统文化的视觉元素,提高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用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中国山水画、写意花鸟画、传统书法艺术、篆刻艺术、京戏脸谱、壁画、水墨等。必须亲身体验并深入研究每个艺术门类的精髓所在。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去,便可以创造出中国韵味十足、文化内涵深邃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最后,培养学生使用和重新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中国传统文化是通过现代设计理念繼承和发展起来的,传统文化中也延伸和发展了同样的现代设计理念。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艺术,并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文化进行拷贝或者挪用,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和构成形式美的角度来重新创造出新的艺术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和重新解构,去物化表面,得内涵精髓。

四、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性、特有的艺术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才更加完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中,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地位更加稳定。学生接触更多的当地和本地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建立民族自信心,建立文化信心,创造富有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作品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真正目标。

(作者单位:李慧 大庆师范学院;周亮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星.云.海》
《花月夜》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