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明(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山西 太原 030002)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做好供给侧改革,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在发挥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走出新的发展路子,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的建设。山西作为中国的文化大省,有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基础,要建设文化强省,就必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把握资源的特征,通过创新模式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目的。
1.山西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分类
文化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资源是指生产生活中与文化活动相关的生产、生活、战争等内容的总称;狭义的文化资源是指能够产生经济利益的精神文化活动。山西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从南到北,一河两山,从吕梁山到太行山、恒山到太岳山,从汾河到黄河,漳河到沁河,山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意识形态、地域特色、生产生活方式、战争与治理等方面的各类文化。
2.山西文化资源的文化归类
第一,人类文化遗址资源。临汾襄汾陶寺遗址、芮城西侯度文化遗址、垣曲“世纪曙猿”化石,被称为中华文明“三个一”。将类人猿出现的时间推前了1000万年,将用火的时间推前了100万年,确定了尧的都城,在人类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地上文物文化遗址资源。山西的地上文物极多,占全国元代以前地上文物的70%。战国时期的雁门关,北魏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唐代建筑有五台山佛光寺,辽代的应县木塔、大同华严寺,宋代的晋祠圣母殿,金代的朔州崇福寺,元代的洪洞广胜寺、绛县绛州大堂等。元代后的戏台两千多座,还有平遥古城、皇城相府、五台山南禅寺、永济鹳雀楼、万荣飞云楼等。
第三,历史文化资源。山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山西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山西,许多历史人物也出自山西,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诸如重耳、关羽、武则天、狄仁杰、卫青、霍去病、司马光、柳宗元、罗贯中、关汉卿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山西留存了很多精神文化遗产,诸如战国时期的思想潮流、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以及神农尝百草、高平炎帝陵等神话传说。
第四,红色文化资源。山西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在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在山西留下了很多战争遗存,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西还出现了很多劳模。
第五,非物质文化资源。山西现存大量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主要以传统民间文化的形式表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一个民族的珍贵记忆,是一个民族心灵深处对历史的反映。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人世世代代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为展示民俗文化,山西建有晋中民俗博物馆、丁村民俗博物馆、河边民俗博物馆等。非物质文化遗存包括不同介质的手工制品、不同地域的生产生活文化产品,反映了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创造力。
第六,原生态自然景观文化资源。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很多艺术的存在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原生态的文化形式更多地表现在自然景观文化资源上。原生态文化资源注重文化传承的本真性,保存了人类活动的重要依据。自然景观在这方面比人文景观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更少,诸如恒山、芦芽山、黄河大峡谷、壶口瀑布、太行山大峡谷、蟒河等。
第七,山西特有的晋商文化资源。晋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留下了一座座深宅大院和晋商精神。晋商遍布山西各地,其中以汾河谷地晋中一带最具代表性。长期起来,山西一直重视对晋商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在全国有着良好的声誉,是山西特有的文化资源和现象。
历史上,山西是中国北方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从总体上看,山西历史文化资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特征和优势:
1.具有一脉相承的传承性
山西文化资源贯穿了山西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也具有传承贡献。山西南部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以芮城西侯度文化为代表;尧舜禹相继建都山西;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北魏建都大同,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唐时期,山西群星璀璨,人才荟萃,映照华夏;宋有司马光,金有元好问,元有关汉卿,明有罗贯中,清有陈廷敬。晋商行万里,寺观惊天下。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西成为中国的脊梁,涌现出了大批的英雄人物,创造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山西的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一脉相承。
2.具有鲜明的山西地方特色
山西自古表里山河,北有恒山山系,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南有太岳山,中间有汾河,西侧、南侧有黄河。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山西因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表现出了不同的地方特色,在时空的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
山西文化资源是一种以家族为中心、血缘关系为基础、重土厚生为根本的文化伦理观念。在农耕时代,晋南地区相对富裕,出现了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产生了运城盐池文化和洪洞寻根文化以及关公忠义文化;同时也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潮流派,涌现出韩非子、荀子、张仪等人物。作为晋国的主要活动地区,侯马、曲沃、襄汾至今还是重要的考古地区。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晋南地区出现了大批的重要历史人物,优秀人物数不胜数,比如闻喜县的裴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晋北地区与内蒙古一带接壤,在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区,具有典型的边塞特征。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冲突、碰撞、和解、融合、交流。北魏在这里定都,佛教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大力弘扬,还出现了诸如杨家将、张辽、尉迟恭等历史名将。黄河沿岸,呈现了以农耕文化、宗法制度、乡土观念为主线的黄河文化。晋中一带,出现了诚实守信的晋商文化。太行山一带形成了保家卫国、抵御侵略的红色文化。这些文化体现在政治、经济、法治、民俗、建筑、艺术等各个领域。
3.具有文化兼容性和辐射性
山西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极强的文化兼容性和辐射性。山西传统文化资源以儒、道、释三教合一为主要特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黄河到汾河,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据文献记载,最早称“中国”的地区在山西南部地区。山西有人类早期活动的诸多遗迹,留下了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舜耕历山等神话传说。各个民族、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发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战争、科技各个领域都有所成就,出现过彪炳千秋的人物,谱写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宽宏大量、诚实守信、兼容并包的山西文化精神。
山西文化资源的保护是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的重要依据,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要文化资源做基础和保障。只有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与价值,才能做好文化产业。
1.保护山西文化资源,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对山西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在弘扬民族精神,展现三晋文化魅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山西文化软实力,促进山西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文化资源的保护。山西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更要重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保护山西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山西的人类文明遗产
山西文化资源是山西人民世世代代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文化资源是推进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和不竭源泉,是维系山西人民的共同历史记忆的载体,一旦消失,会造成重大损失,形成历史断层。文化资源和景观文化资源的存在形式虽然不同,但同样都需要保护。通过保护文化生态来保护精神家园,通过保护自然生态来保护物质家园,只有保护好文化和自然生态,才能为人类的发展提供载体,才能将山西的文化精髓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3.保护山西文化资源,有利于山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山西要把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就要了解文化是旅游的精髓,旅游的内涵是文化。文化资源是文化旅游的基础和源头,旅游产品离不开文化包装、文化景观和文化遗产的支撑。只有把文化资源保护好,才能为旅游业提供不竭的精神文明资源。目前,山西的一些文化资源存在整合不到位的问题,还处于碎片化状态,要通过整合、盘点、记录、归类、保护,将这些文化资源系统化,形成系统的文化产品,才能更加有效地加以开发。
4.保护山西文化资源,是打造山西地方文化品牌的先决条件
山西文化资源包罗万象,兼容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形成了特有的三晋文化。在打造三晋文化的同时,各地市县也在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符号。
地方文化品牌和文化符号是地方文化精神提升的灵魂,显示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对推动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提高城市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打造文化软实力,提高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1.走政府主导和宣传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保护山西文化资源,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把保护管理机制理顺,建立省、市、县、乡、村各级文化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级文化旅游宣传部门的管理功能,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面向各级各类人员普及文化资源保护及相关法律知识,尤其要做好针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鼓励引导各级政府打造文化品牌,既要保护整体性文化资源,也要保护孤立的带抢救性质的文化资源,既要保护一座城市、一个景点,也要保护一个村子、一条街。因此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文化保护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建立博物馆、纪念馆等形式将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2.走文化资源的生命力和创新性相结合的路径
文化资源的保护就是保障其生命力,在此基础上保持创新和持续发展。文化资源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要把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做好,就脱离不开支撑它的山水、时代、活动、事件。只有保护好根本,才能在此基础上复制和栽培,才不会失去其朴素的本真,才会拒绝功利化,最终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要善于运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资源,通过扫描、复制等方法将适合的文化资源进行碎片化整理、虚拟化记录,将文化资源的生命力移植到数字技术中永久保存。要做好修缮和重建工作,处理好“修旧如旧”和“修旧如新”的关系,保护好文化遗产的本真性。
3.走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路径
山西文化资源品类繁多、性质各别,不管是物质资源还是非物质资源,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有的濒危资源需要修缮、珍藏,有的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不能一概而论。要有尊重历史、谨慎对待的态度,对珍贵资源加以抢救,对可开发资源加以合理开发,杜绝掠夺性、破坏性、杀鸡取卵式的开发。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内容,文化资源的保护要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文化产业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发掘、认识、包装,才能进入生产流通领域。利用的前提是保护,不能损毁文化资源,不能使文化产品庸俗化,要提升它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即将开发的文化资源要有科学地预测和管理,对没有把握的开发要充分论证,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走文化形态资源和自然形态资源相结合路径
文化形态资源和自然形态资源属性不同,前者注重精神、文化、艺术的传承,后者注重自然山水的构造和优美。文化资源的完整,要包括不同形态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在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要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不能为开发而破坏自然景观。在对自然景观的开发中,还要注意对原生态资源的保护,原生态资源存在于自然之中,抢救和保护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只有将原生态资源保护好,才能在此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再包装,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景观文化。
5.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相结合的路径
物质文化大都以实物的形式存在,都有实实在在的载体存在。非物质文化大都以技艺、精神的形式存在,更多地依靠人来传承、表演。文化资源保护要兼顾两者的个性特征,要擅长分析非物质文化赖以依托的物质形态和物质文化中的物质因子,不能顾此失彼。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虽然失去了科技意义,却在历史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要尊重历史,搜集整理,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