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建设应走精品化路线

2018-05-24 07:07
新课程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精品化评价课程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可以从地方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和评价四个维度,以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实践为研究案例,突出地方特色,在参照社会力量、人的发展和学生学习及学习方式变革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深入探索地方课程管理机制,尝试建立地方课程精品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地方课程建设实践,切实提升地方课程建设的实效。

开展地方课程精品化建设研究的重要意义是,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地方课程精品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三级课程之间关系的相互协调,增强地方课程的适应性,规范地方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与评价,提升区域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水平。研发凸显地方区域教育品位与特色的课程,最终目的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成长需要。

地方课程精品化建设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一种理论创新。笔者尝试搜集、整理国内外与地方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几乎没有现成的研究成果可参照。这也说明了地方课程建设类似于摸着石头过河,必然具有不可避免的薄弱环节甚至不够科学严谨之处。同时,地方课程精品化建设产生于现实工作的需要,也必然能够解决现实课程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一,有利于解决难点、突破瓶颈,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从2001年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颁布至今,课改已进入 “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明确地方课程管理的核心要素,有助于依据课程政策和地方实际,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课程,确定课程发展的目标和策略,改进和规范课程行为,从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第二,有利于完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提升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实践呼唤理论发展,理论推动实践进步。在对地方课程管理的理论框架构建中,理清课程与社会因素、人的发展因素、学生的学习及学习方式因素的关系,在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互动中,完善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提升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第三,有利于提高干部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的规划、开发能力是新课程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好的课程和发展目标是靠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的干部教师的理念和行动来完成的,需要干部教师参加到地方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来,强化课程意识和理念,发挥应有作用,提升课程研发和实施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图1地方课程精品化建设体系示意图

一、地方课程精品化是一种育人理念

三级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国家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地方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以解决地方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当地发展培养特殊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地方课程关注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随时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既致力于解决本地区存在的实际问题,又致力于进一步提高本地区的办学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图1为地方课程精品化建设体系示意图。

精品化建设思想旨在促使课程价值取向在不同层面上找到人的发展与地方课程资源的不同结合点,帮助学生不断地从低层级向高层级发展。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具体需求,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进而接触社会,学会关心社会并对社会负责,增强社会责任感。

精品化建设思想更加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地方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突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得到全面提高,在综合素养方面得到整体提升。注重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间的协调、整合,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科学创造精神、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做到真善美的完美和谐与统一。这正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本质所在,也是课程价值取向的终极目的和最高目标。

二、地方课程精品化是一种管理机制

地方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归属于地方,它的管理、督导、考核成为各级地方教育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地方课程是一种全然不同于国家课程的课程结构,其开发与研究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就决定了现阶段地方课程体系尚处在一种建构过程当中,亟待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完善、补充,用自身的实践与努力为地方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完成添砖加瓦。

精品化建设思想强调在课程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更新育人目标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性,统筹规划与目标、主题、过程的生成性相结合,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相应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生成性的核心地位,突出地方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丰富地方课程的门类,课程设置、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学校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选择课程,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

精品化建设思想强调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国家课程的框架下做好市级地方课程的统筹规划,促使地方课程建设的工作重心由 “量”的增长转为 “质”的提升,改变之前单纯追求地方课程门类数量的不良趋向,精准规划、精心研发、产出精品课程,在有限的课时内提升课程实施质量和效果,切实凸显育人效益。以达到教育培养目标必需的知识与能力为原则,对已开发的市级地方课程进行必要的优化、整合。研制各区开发地方课程的标准,为区级地方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精品化建设思想要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参照北京市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市级地方课程规划框架,结合本区域课程资源和育人需要,充分体现区域性、实践性、发展性特点,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历史、地理、生物、艺术、心理健康、职业指导等,形成完善的包括课程规划、课时安排、教材建设在内的规范的、精品化区域地方课程教材体系。关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地方课程的适应性、实效性,促进课程改革与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控制地方课程教材的门类和篇幅,对已有课程教材进行必要的优化、整合,统筹开发地方教材。

“2005年实行垂直管理后,医院整体护理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管医疗,自2004年开始主抓护理工作,盛京医院副院长张成普告诉记者,医院在国内较早实行了垂直管理,而且“非常彻底”,人、财、物与责、权、利全部划归护理部统一管理。

精品化建设思想要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辖区内地方课程的开发、申报、实施、管理与评价,及时监控地方课程的教学进展情况,深入检查,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组织地方课程教师培训,发挥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对区域的辐射、引领作用。积极争取新闻媒体、文化团体、科研机构、公司企业、公共服务等社会力量支持、配合、参与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工作,促进地方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倡导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完善地方课程学分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精品化建设思想要求建立整体性、动态的评价体系,健全地方课程开发的督导与评估制度,逐步提高市级审查标准和准入门槛。对于部分质量水平不高、实施效果不佳、长时间持续缺乏修订完善、未按时提交年度实验报告的地方课程教材,要坚决淘汰退出市级教材征订目录。其目的就是督促开发方全力提升课程教材品质,优胜劣汰,多出精品,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发展。

三、地方课程精品化是一种努力方向

地方课程在我国起步晚、时间短,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学习,各地都在摸索之中。在探索地方课程开发实施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课程专家给予指导,更多的同行进行探讨与交流,使地方课程的实施走一条科学、健康、有序的道路。

地方课程致力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及社区发展的联系,注重课程的时代性,与当下的时代特征合拍,与当下的社会生活联系全面,吸引学生的关注与兴趣,促进学生认识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发展、参与社会生活。地方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具备突出的现实性,以专题和综合课的形式来组织内容,以地方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现实为依据加以系统设计,呈现地方或社区的历史地理、社区结构、地域经济与传统文化等。地方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参与社区研究、社区服务、社区发展规划等公益活动的基本能力。

精品化建设思想要求通过地方课程建设,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进对家乡的认识和为家乡、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精品化建设思想要求地方课程进一步植根于社会土壤、顺应时代潮流,体现平等民主、国际理解、关爱自然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践行多元教育价值观,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特殊性,推行平等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地方课程建设顺应国际发展阶段的新变化,确立坐标定位,立足区域特色,引进国际优质课程资源,体现开放的课程意识。这些都是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共同方向。

四、地方课程精品化是一种推进路径

精品化建设思想旨在深化省、地市 “分层管理,统一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地方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实施。省级地方课程要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地方建设的长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展示和弘扬地方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国际视野与开放意识。建设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相协调的地方课程,优化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完善三级课程体系。省级地方课程建设遵循既定的社会发展战略,对专题教育、书法及历史、文化、科技、生态、农业、金融商贸、生命教育、美育等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整合建设。形成整体的、协调的、开放的省级地方课程体系,形成有区域特色并体现国际视野的地方课程体系。

精品化建设思想要求地方课程的目标定位紧扣本地区资源,课程的内容选择多参照学校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文化基础、人情风貌、经济状况等要素。教师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对地方课程的结构、内容、教学方式、评价等领域进行 “再加工” “再整合”,建构主题性大单元活动板块,使原有的地方课程更具校本化、个性化,更符合学生、学校、乡土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和开发地方丰富的课程资源,遵循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因地制宜地设置课程门类、教学内容,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

五、地方课程精品化是一种资源整合

精品化建设思想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及地方课程开发的相关人员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含义有明确的认识,对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有相当的主体意识。

地方课程是依照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开发,各地在长期的历史变迁及特定地理环境的作用下,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对那些具有先进性,能够代表地方文化中先进的、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尚精神追求的部分;具有育人性,利于培养和塑造学习者的文化个性与审美文化情怀的部分;具有发展性,能够促进当地或本社区学生群体与学生个体全面健康发展的部分,课程开发者应重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努力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经过认真辨析与加工后进入课程领域,使地方课程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性特征。

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社区、场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能够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实施的空间和时间,利于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兴趣爱好等多元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实现教育的理想和目的。要注意筛选和整合与实施课程有关的社区课程资源,其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价值的实现程度。开发利用社区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需要特别注意充分考虑其作为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考虑学生的身心感受。

六、地方课程精品化是一种评价参照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同课程管理机构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从规划、开发、实施、评价四个维度,针对规章制度、观念转变、教学活动、学习效果、开发管理等方面对地市的课程建设工作做出评价。强调发展性、综合性、过程性、质性的评价,关注区域差异,突出精品与实效。推动评价由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向激励与促进的功能转化和“量”向 “质”的建设重心转移,为三级课程整体有效实施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课程实施评价提出原则和方法要求,把地方课程的实施纳入学校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估指标之中。明确将地方课程的教学任务计入教师工作量,在专业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制度中体现。安排专职地方课程教研员指导学校地方课程的多样化、特色化实施,帮助学校及教师掌握科学的课程评价理论与技术。指导学校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实效的评价体系,做好对教师个体的综合评定和科研团队的整体性评价。积极探索便于教师普遍运用、利于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的评价方法,建立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课程评价的机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可采取考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论文、课题等多种评价方式,以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

地方课程是整个新课程体系中的子系统,较国家课程更具灵活性、发展性,且育人效果明显。评价地方课程要放在三级课程体系中考虑,要考虑到国家课程的要求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关注学校的特性和教师们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评价地方课程考虑地方需要,注重课程的地方适切性,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切合,不断吸收新内容。评价地方课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要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中用动态评价来进行。

评价地方课程的主要内容可包括:课程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能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课程的设置、课时的安排与实施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教学的效果,包括在规定学期内课程的完成度,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等。

地方课程以地方为本,满足地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内容上与国家课程有密切的联系,有很多内容与国家课程的学科教育主题相关联。地方课程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上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更能体现地方的特色。实施地方课程有必要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既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又能体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地方课程服务于地方,但并不局限于地方,需要具有开放的课程意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日益深入,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迫切需要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地方课程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课程资源,发挥其自身的育人途径和实施方式高度自由的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深入接触社会生活的实践机会,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地方课程具有理念更加开放、资源更加开阔、实施更加灵活、评价更加多元的优势,没有考试压力的师生们尽可以放手体验、探究、实践,更接近于基础教育的理论预期目标,是大有可为的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精品化评价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关于主题出版精品化之路的若干思考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郭彤:中国书画拍卖将更加精品化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办精品化报纸 向新时代献礼——人民日报新年改版探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倾力打造“产品成套化、精品化,服务全方位化”新平台路面机械专业品牌联盟在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