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泽平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文/段泽平
天津师范大学
本文主要研究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理财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发和访谈法对高校大学生消费等行为心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虽然了解互联网金融但并没有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的投资理财中,少部分学生由于超前消费在部分电商平台选择分期付款,普遍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具备基础理财知识。
互联网金融;大学生;分期付款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随之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得到肆意增长,当然这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2016年高校女大学生裸贷、某大学生因P2P借款达数十万元无奈退学躲债等,一时间打破了原本一片祥和的象牙塔,大家开始憎恶P2P的产生,憎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憎恶相关人员无良竟诱骗刚刚成年的无邪大学生......因此相关部门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例如禁止校园贷进校园。可这样真的就足够了吗?我们的大学生也许在大学期间真的不会再遭受校园贷的迫害,但也许没有了校园贷又出现其他的XX贷。是事情发生后的制止,还是事情发生前的疏导,尽管可能仅仅只是停留在预防?我国大学生可能绝大部分是这样的:“寒窗苦读十二载,一朝鲤鱼越龙门;春风得意”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具备足够强大的知识体,然而却缺失了作为成年人最该具备的一门常识:财商。本文并非要为校园贷正名,只是想要借校园贷一事分析高校学生理财现状及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为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金融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据挖掘、云计算、移动支付和社交网络等)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是现代信息科技与传统金融业相结合产生的新兴领域。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网络借贷指的是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这也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
在网上浏览过相关论文资料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并不理想。
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但仍存在明显的金融排斥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传统金融机构对大学生的评估排斥和营销排斥、互联网金融机构对大学生的价格排斥,以及大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自我排斥。为破解金融排斥问题,应鼓励银行扩展大学生消费信贷业务,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采取堵疏结合策略,同时加强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监管,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征信体系建设,此外,还需完善金融教育引导机制,加强对大学生金融消费者保护。
资料表明当前多数大学生除了关注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的存款业务和理财产品外,普遍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有所关注,但是在自身理财过程中参与度不高,且由于大学生每月可支配资金有限、理财意识不强,大学生理财投资整体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就2016年校园贷事件不难发现高校学生对于消费是有需求的,据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面向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完成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当大学生面临资金短缺选择贷款时,网络贷款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已达4524亿,但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6年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为801亿,渗透率占17.7%。那么很明显现在就产生一个矛盾:大学生尤其是非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可能是金融知识较少,尤其对金融业务缺乏了解,当面临复杂的金融产品审批流程或晦涩难懂的合约时往往会望而却步,直接加以拒绝;或是一些大学生虽然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但出自于对自身的经济条件的认识,担心不能承担风险因此拒绝通过互联网金融进行理财;但却在消费或某些条件下坚定选择分期付。难道这时候学生自信可以承担风险或是有什么不可抗因素吗?
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理财现状结合大学生消费心理提出相关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年轻、对新鲜事物接受学习能力强,理应是互联网金融大潮中的主力军,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金融科技更是被业内人员所看好。
大学生人口基数庞大,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大学生的消费观理财观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消费观和经济发展水平。高校大学生开始个人独立理财实践的最后一个准备阶段就是大学阶段,因此高校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关系到他们进入社会之后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理财现状以及问题产生根源,并制定出相应应对策略。
本文主要是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并根据当前状况提出相应应对措施,因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1)高校大学生每月可支配金额;(2)消费场景,消费心理是否冲动消费;(3)使用相关理财产品;(4)大学生是否有记账的习惯;(5)高校大学生是否认为有必要在高校开展理财类课程
高校大学生有一定的经济自主能力和经济独立意识,并且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由于中国人自古以来偏向于保守尤其是在钱面前,可能大家会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动态,但是尝试的人不多。
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本文以大学城范围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采取按年级分层抽样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发送网络问卷共收到有效文卷234份。
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发送以及后续问卷回收,并自动转化成图表,共得到234份有效问卷。通过访谈了解大学生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知情况。
当前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每月所提供的生活费一般在1000——2000元(如图一所示)。一个月按30天算,假如一个人一天需要伙食费30元那么一个月900元就足够了,这样就有仅1000元是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接触到校园贷,其中有高达81.82%(如图二所示)的学生是在分期购物平台上接触的校园贷,也就是说大学生接触校园贷是由于消费,而操作便捷则成为大学生选择此平台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有84.62%(如图三所示)的学生对于校园贷的利率是基本不了解的,由于对校园贷利率计算方式的不了解导致某些大学生的几十万欠款在这里似乎可以解释。
在与被研究者沟通中了解到多数大学生家境普通但是就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攀比心理、网红同款、双十一、双十二购物狂欢节等等一步步被研究者的冲动消费,还有一部分研究者在双十一购物狂欢后竟退回一半的商品,也就是说被研究者是掉入商家冲动购物的陷阱尤其是电商平台所支持的分期付,被研究者说冲动消费过后自己特别后悔,知道自己已经在平台上负债累累了,可仍然控制不了自己想要买买买的欲望,自己每个月都陷入恶性循环,有一半的生活费都要用来还电商平台的账单。
当问到对于互联网金融怎么看时,被采访者都给出肯定的意见认为金融科技将来一定形式大好,虽然不是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仍然对比特币很关注,但是当问到是否使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投资理财时,大家普遍给出否定的答案。原因是认为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很火热但他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虽然自己很看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但是由于感觉自己专业知识不够过硬,害怕不能选择合理的投资平台还有理财产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自己并没有做到完全经济独立,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除了吃喝、购买日用品以及与朋友外出聚餐也并没有多余的钱再用来投资理财产品。
由此可见,对于大学生来说超前消费要比计划消费攒钱、投资、理财容易得多,但是超前消费带来的后遗症也是不轻松的因此在问卷调查中显示有到达97.44%(如图4所示)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理财知识,认识到理财的必要性。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当代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关注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对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没有足够的资金应对风险因此相对于分期付款等借贷平台而言,大家更不敢初次试水,所以更多人处于观望的状态;当代大学生由于过于注重物质享受型消费,缺乏长期消费的意识,买买买成为不少大学生的一大课余活动,而资金来源有限的大学生只能通过电商平台分期付款功能来满足虚荣心,并从此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为金融的发展带来很多便利,尤其是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平台。互联网金融将是日后金融交易的主场,而大学生则是未来经济发展、社会生产的中坚力量,同时大学是大学生从青年到成年的重要过度阶段,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除了完成学业,学习谋生技能外也要进行财商的学习,学习如何如何管理自己的钱袋子。
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开展理财知识讲座,帮助大学生了解基本金融专业知识。高校以学院为单位,定期开展金融理财相关知识讲座,为学生普及该领域基本的常识,比如说利息的计算方式,如何进行投资组合以及如何评判风险指数,经典的理财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日后在进行投资理财时有法可依,养成投资理财的习惯。
开展模拟投资理财类比赛,以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使用操作流程,以及发现投资理财的乐趣。鼓励学生社团跨专业开展此类投资理财性质比赛,当前市面上有很多软件可以用来模拟投资,比如说:同花顺,在同花顺上,新注册用户有20万虚拟资产可以用来模拟投资,大学生群体可以利用这20万虚拟资产进行投资理财,在规定时间段内根据收益的高低以及投资组合策略的制定进行评判,获胜者可以得到相应奖励。
以比赛实操的形式进行投资理财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推广渗透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资本市场的魅力和刺激,以及理财的必要性。
骗局解密,心理疏导,避免学生因为冲动消费而陷入金融骗局。很多学生是由于冲动消费而陷入分期付等校园贷中,而产生冲动消费则是由于消费者的盲目攀比,追求体面,注重短期体验所致,因此即使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密金融骗局是很重要的,在心理上暗示其不应冲动消费。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能援军,有知识、注理性、髙自控的大学生才是我们所期待的接班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观望。
[1]王影.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重庆高校大学生理财方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2]刘嘉灏.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理财发展[F].湘潭大学,2015.
[3]李鹏,吴红芳.我国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金融排斥问题分析——从校园贷乱象说起[F].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7.
本文课题:课题的来源: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课题的名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课题的编号:20171006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