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中西鸿儒 集四方俊秀清华大学实施全球战略

2018-05-24 12:13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5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学者国际化

文/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从1911年建校起,清华大学就是一所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学校,荟中西鸿儒,集四方俊秀,迅速成为驰名中外的学术重镇。新中国成立以后,清华是第一个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积极贯彻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确立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总体办学思路,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的贺信中肯定了清华所开创的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要求清华大学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知识与人才的竞争。当今世界的顶尖大学纷纷整合资源,吸引全球人才并提升全球影响力。一流的教育资源与顶尖人才在加速跨国流动,机遇与挑战并存。顶尖大学进一步主导国际合作与竞争,引领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教育国际化已经从双边或多边合作日益转向全球合作,开放性和国际性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要的特征。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也面临着人才、资源、体制机制诸方面的严峻挑战。突破局限、探索中国高校创新发展之路是当务之急。

面对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与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与机遇,清华大学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将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确立为发展目标,于2016年制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清华大学全球战略》。《清华大学全球战略》所承载的重任是秉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传承创新、卓越发展”的原则,统筹布局,拓展优质国际化办学资源,构建科研教育全球伙伴体系和基地;突破藩篱、机制和资源约束,推动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培养新一代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卓越清华人,推动新时代的知识创造,服务中国,贡献世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清华大学全球战略》解读:九大战略方向

战略方向一:全球胜任力

将“全球胜任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全球胜任力内涵丰富,基本要素包括在全球背景下的国际视野、跨文化认知及对自我文化再认知、世界历史和现状知识、外语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及领导力等。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应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造就有志于奉献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全球拔尖人才。通过校内、国内和海外一体化统筹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个性化和研究型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战略方向二:全球学程

统筹规划校内、国内和海外一体化的国际化和跨文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全学程贯通、全球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推进高水平课程和项目建设,提供在校内即可实现的国际化培养全过程。统筹规划和开发海内外学位和非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拓展人才培养的海外渠道和基地,促进学生参与海外学习与研究。

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学者中心揭牌

战略方向三:全球学生

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国际学生招收和培养工作,提升生源质量,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对国际学生来源和规模做好战略布局,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学生群体。整合资源,统筹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基金,建立一体化的国际学生奖学金评定和资助体系,设立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奖学金基金和国际学生“三助”岗位。提升国际学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融合与共同发展。

战略方向四:全球师资

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海外引进人才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面向全球,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学者、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建设,培育跨国、跨校、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

战略方向五:全球研究

制定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科研发展规划,建立重大学术问题的发现、提出和研究启动机制。在重要基础科学、技术、工程等学科领域进行全球战略布局,建设跨学科、跨领域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对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中长期战略研究,关注亚非拉区域和国别研究。稳步提高重点科研平台常驻外籍科研人员比例。

战略方向六:全球合作

建立全球合作伙伴体系,积极参与全球优质教育科研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巩固和深化清华大学与海内外高校、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教育科研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形成层次合理、重点突出的合作新格局。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交流网络体系和资源管理模式,拓展学校吸引海外教育科研资源的能力,提高学校主动面向海外开展教育科研项目的能力。

战略方向七:卓越管理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建成适应国际化办学的学校管理体系,解决在治理体系、人事制度、教育模式、科研机制、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国际化管理与服务队伍。

战略方向八:国际化校园

改善校园国际化软硬件环境,实施双语管理与服务模式。建设以中国文化为主导、多元文化兼收并蓄、兼容并包、适宜中外师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国际化校园。加强国际化校园的教学和科研设施建设,特别是教学和学习空间建设。

战略方向九:全球声誉

建设世界顶尖大学,全面提升学术水平和学科发展能力。系统研究世界顶尖大学的内涵及学科评价方法,建立和完善学科发展评估体系,积极参加重要国际学术评估和认证。坚持学校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建立国内外统筹协调的公共关系和传播战略,务实求真,全面提升学校全球声誉和影响力。

清华大学2018年国际学生学者新年晚会

改革体制机制,建设国际学生学者中心

2016年9月5日,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学者中心揭牌仪式在蒙民伟音乐厅举行。

国际学生学者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清华大学国际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清华大学从建校之初即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1911年,学校招聘的首批19名教师中有17名为外籍教师。2017年,学校主请的国际学者共计6765人次,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950年学校接收首批国际学生14名,2017年秋季学期,共有来自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509名国际学生在清华大学就读。美丽的清华园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多元文化融合的校园。国际学生学者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升,多元的诉求,使原有国际学生、学者与中国师生相互独立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中外师生多方的诉求,一体化趋同管理、针对性服务机制改革应运而生。

一方面,推进招生、培养制度改革,提升国际生源质量,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融合与趋同管理;另一方面,加强面向国际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针对性管理与服务,提升两项职能的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国际学生学者中心的主要职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涉外管理与服务。国际学生学者中心作为职能部门归口管理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学者涉外事务及与上级涉外部门沟通联络。中心为国际学生学者提供“一站式”管理与服务,包括涉外法律政策、出入境签证手续、医疗保险、奖学金、工作学习、住宿生活等。中心作为主责单位,协调校内有关部门为国际学生提供全方位管理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校友联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

二是多元文化家园和国际文化中心。中心整合学校内外资讯和资源,为国际学生学者在校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交提供丰富的信息导引与资源支撑,帮助国际学生学者融入校园生活。中心是中外学生学者之间友谊的平台与桥梁,是全球多元的社区,是国际学生学者的“温馨家园”。中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支持发展丰富多样的学生社团组织和学者俱乐部,是学校的国际文化中心,促进构建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国际化校园。

三是培育中国根基和传承清华精神。中心开展中国文化系列浸润项目,举办主题沙龙系列研讨,加深国际学生学者对中国文化和清华品格的了解与认同。面向国际学生学者,进行中国根基和清华精神的教育。中心建设国际学生辅导体系,推动国际学生教育进一步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外学生一体化培养和共同成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清华大学全球战略》旨在全面建设适宜高端人才成长的国际化校园,坚持“高端定位,中国视角,清华特色”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培养知华友华人士,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学者中心的建立则是国内高校国际化改革的首例尝试,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将为中国高校国际化教育改革探索一条成功之路。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学者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