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马吉帝(Majdi Alhmah) (叙利亚)
长春嘉林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2006年将外资企业BFG集团引入长春,与中国北车合作组建了长春嘉林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有限公司,为中国高铁引进了2项核心技术,他还创建了全国最大的外籍人才社交和招聘平台之一——聘道网。
彼得·贝内特(Peter Bennett) (英国)
印刷技术专家,武汉金顿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总监,武汉市“黄鹤友谊奖”获得者。
前柯达公司全球报业数码印刷项目总监、英国研发部总监,推动武汉金顿激光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英国Fianium激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和湖北工业大学共同建设中英联合研究中心,形成了产学研结合体系。
曹思德(Steven M.Chapman) (美国)
企业管理专家,康明斯集团副总裁,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30余年来推动中国发动机行业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升级,提高了中国在商用车、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发展水平,推动康明斯和5家中国企业成立了发动机合资企业,在中国建成了4家研发中心,率先将全球最先进发动机技术引入中国。
(美国)
世界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
改革开放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第一人,从1985年到1995年以南开大学数学所为基地,先后举办了12次“学术活动年”,几乎所有当今中国数学界崭露头角的人物,都从中获益,堪称改革开放后数学界的“黄埔军校”。
谢里(Breard Cyrille) (美国)
飞机噪声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飞机噪声团队项目经理,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作为中国商飞公司噪声工程技术领域水平最高的技术专家,自2011年来一直活跃在中国民机研制一线,曾带队参与ARJ21飞机和C919飞机噪声技术攻关,在几乎从零起步的条件下开创出中国民机噪声工程的一片新天地,完成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为实现中国的大飞机梦贡献了智慧。
罗杰·德特尔斯(Roger Detels) (美国)
流行病学与传染病控制专家,美国流行病学研究会前主席,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从1989年起,与中国开展了长达近30年的艾滋病防治合作,利用其教学、科研专业优势及在全球公共卫生界的显著影响力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国际一流艾滋病防治专家和骨干。
克劳斯·菲尔(Klaus Filter) (德国)
赛艇技术专家,浙江华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赛艇技术总监,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多年来带领团队研发了“自动排水”等32项赛艇制造的国家专利,研发出的“无敌”号赛艇是2004雅典、2008北京、2012伦敦、2016巴西四届奥运会比赛用艇的官方唯一指定品牌。
罗伯特·嘎什(Robert Gasch) (德国)
结构动力学和风电技术专家,西工大—柏林工大旋转机械与风能装置测控研究所德方所长,中国政府友谊奖、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
自1985年以来领导西工大与德国柏林工大等单位紧密合作,开展结构动力学和风力发电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的突出成果在中国和德国得到广泛应用,联合培养风电技术骨干近千人,推动了中国风电行业的发展。
彼得·葛雷博(Peter Grabau) (丹麦)
空气动力学专家,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叶片研发总工程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自 2012 年全职在华工作后,带领研发团队设计创新型风力发电叶片,帮助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 93 米大叶轮超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研发出的全球首创的模块式叶片和局部变桨技术比传统海上风机的成本降低了30%,带动了国内整个风电产业链的发展进步。
詹姆斯·霍普(James Hope) (英国)
汽车造型设计专家,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欧洲工业设计中心执行总监,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国际知名的汽车造型设计专家,2012年初来华,担任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造型总监,全面负责奇瑞旗下众多品牌车辆造型的研发与设计,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编者按
为铭记外国专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突出贡献和真挚友谊,总结引进国外人才与智力工作服务改革开放的经验成果,《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于2018年1月至4月组织开展了“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评选活动。2018年4月14日,科技部党组成员陆明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全球才智论坛主论坛上发布了评选结果。最终入选专家名单如下:
弗农·道格拉斯·布罗斯(Vernon Douglas Burrows) (加拿大)
燕麦育种与综合利用研究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
自1998年与吉林省白城市农科院开展中加燕麦科技合作以来,传授先进燕麦研究技术,无偿援助燕麦种质资源1000多份,并合作育成了19个燕麦新品种,带动其他单位育成了30多个燕麦新品种,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燕麦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
白高颐(Guy Burgoyne) (澳大利亚、英国)
汽车造型设计专家,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造型中心中国分中心总经理。
2013年加入吉利以来,培育和建立起了一支中国一流、世界先进的造型设计团队,擅长运用中国元素,将东西方文化融入汽车设计中,大幅度提升了自主品牌汽车的“颜值”水平。
赵诚惠(Cho Sung Hye) (韩国)
外语教育专家,合肥学院韩语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自20世纪90年代来华后积极促进中韩民间交流,输送2000名学生赴韩留学,教学认真,连续多年当选学生“最喜爱的外教”,奉献爱心,援助了三所希望小学,并在韩国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和发展成就。
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 (加拿大)
外语教育专家,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国务院批准认定的第一批“外国老专家”。
著名国际友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教育家,新中国英语教学的先驱和拓荒人,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半世纪之久,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外语人才。
杜丹德(Daniel J.Dudek) (美国)
环境政策专家,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1996年以来作为美国环保协会国际项目负责人在中国开展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的工作,通过在7省市的试点工作在中国建立和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尼古拉·杜申(Nikolay Dushin) (俄罗斯)
眼科医学专家,黑龙江省大庆眼科医院眼科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2000年退休后来到黑龙江大庆眼科医院工作,十多年来为中国引进多项治疗疑难眼病的新技术,诊治患者10万多人,为2000多名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让大量眼疾患者重见光明,被誉为来自俄罗斯的“光明使者”。
(德国)
企业管理专家,武汉柴油机厂原厂长,改革开放后中国国企聘请的第一位“洋厂长”,武汉市 “黄鹤友谊奖”获得者。
1984年受聘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后大胆改革、从严治厂,引进国外以质量、市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开创了全国引进国外管理型专家的先河,拉开了中国企业界国际化人才管理的序幕。
罗宾·吉尔班克(Robin Gilbank) (英国)
外语教学专家、文学翻译家,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授,陕西省“三秦友谊奖”获得者。
2008年博士毕业后到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连续8年被评为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外籍教师”,在陕西文学作品的翻译及其海外出版方面,成绩斐然,已出版《山地故事》《老旦是一棵树》《土门》,并著有《最美丽的谎言家》《探究中国年》《罗宾博士看陕西》等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专著。
杰弗里·雷蒙(Jeffrey Sean Lehman) (美国)
教育、法学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原校长,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2006 年来华工作,先后任职于北京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将美国政商界培养顶尖人才的法律教育模式J.D.引入中国,为中国培养了上千名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促进了中美法律、教育、研究学界的高层次交流与沟通,积极为两国政府提供咨询建议。
李昌钰(Henry Lee) (美国)
刑事鉴识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国际著名刑事鉴识专家,被誉为“现场重建之王”“物证鉴识大师”,任西安交通大学法医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后,于2016年发起成立了丝路法医联盟,为法医科学国际跨领域合作创造了“共有、共为、共享”的开放共享平台,奠定了重要基础。
威廉·林赛(William Lindsay) (英国)
长城保护与研究专家,国际长城之友协会创办者,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自幼与长城结缘,1987年独自一人,历经78天,徒步行走约2500公里的长城路,成为第一个走完长城的外国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对长城的保护工作中,多次组织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者参加长城捡垃圾活动,2001年创办了国际长城之友协会。
李源祥(Yuanxiang Lee) (新加坡)
经济专家,平安保险(集团)副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
具有国际视野的经济技术专家,在保险、医疗健康等领域具备先进经验技术和创新实践能力,自2000年来华后,积极投身到中国保险、医疗健康行业的创新发展,致力于将国外先进保险理念与中国实际结合并不断发展创新。
米哈伊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米亚斯尼科维奇(Mikhail Myasnikovich)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共和国原总理、国家科学院主席团原主席、国家科学院原院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担任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长期间推动“中国—白俄罗斯高新技术科技园”落户山东省科学院,促进中、白在高技术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成果突出的交流合作,担任白俄罗斯总理后继续推动中白高层互访,为两国友好作出重要贡献。
莫里斯·托帕兹(Moris Topaz ) (以色列)
临床医学专家,希伯来大学临床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客座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自2005年来华,积极推动建设中以应急合作高端平台,开启了中以卫生应急人员引进派出的新篇章,汶川地震期间运用自己所发明的“负压技术治疗创伤”技术救助了无数伤员,被誉为“灾区白求恩”。
鲍里斯·巴顿(Borys E.Paton) (乌克兰)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长、巴顿研究所所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推动乌克兰焊接技术在华落地生根,为中乌科技合作打造了“连接器”,为中国科技进步和重点领域突破作出突出贡献。
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 Strother Phelps)(美国)
经济学专家,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院长,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2010年4月起受聘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推动建立了国内首个创业创新MBA项目,每年都参加中国高层论坛,积极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夏爱克(Eckehard Scharfschwerdt) (德国)
医学专家,扎根云南行医扶贫17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自2001年以来先后在云南省大理州、红河州等偏远贫困地区工作,为当地人民提供无偿医疗服务,并积极融入当地生活,带动民众脱贫,被誉为“当代白求恩”。
弗朗索瓦·塞黑尼尔(Francois Serneels) (比利时)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专家,重庆市“重庆友谊奖”获得者。
自1999年起将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模型带到中国重庆,使薯农增收110亿元以上,目前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已建立了预警系统,为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本·史蒂文森(Benjamin Stevenson) (美国)
芭蕾舞编导专家,中央芭蕾舞团特聘导演,北京舞蹈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唯一的外籍荣誉教授。
1978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代表美国政府来华访问的专家来华交流,自此不遗余力帮助中国芭蕾艺术走向世界,为中国芭蕾引进先进的艺术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为中芭编排《泪泉》《灰姑娘》两部代表性舞剧,持续地引发世界对中国芭蕾的关注。
(日本)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为传授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坚持不懈20余年,访华63次,跨经30个省区市巡回指导,累计在华工作1800多天,引发了中国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鼎盛时期全国每年有2亿多亩水稻因此受惠,上世纪90年代,该技术为我国累计创造了2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马克林(Colin Patrick Mackerras) (澳大利亚)
澳中关系和西方当代中国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半个世纪来 60多次访华,孜孜不倦向澳大利亚和世界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建立了澳洲大学第一个中国研究中心,近80岁高龄仍在华教授课程,其子斯蒂芬是在中国出生的第一个澳大利亚公民。
阿兰·梅里埃(Alain Louis Marcel Mérieux)(法国)
生物医药专家,梅里埃研究院总裁、生物梅里埃公司中国董事会主席、梅里埃基金会主席,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自1978年起同中国在结核病防治、感染控制、新发传染病防控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其家族几代人同中国友好交往。
西特里维·尼基弗诺维奇(Sitlivy Nigiforovich)(俄罗斯)
氟化工专家,浙江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前总工程师,中国政府友谊奖、浙江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
扎根浙江25年,培养了大批氟化工成熟技术人才,被称为巨化氟化工的“总教头”,为中国氟化工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是浙江省首位外籍劳模。
冲村宪树(Kazuki Okimura) (日本)
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前理事长,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
长期致力于中日教育和科技交流,在日本文部科学省任职时力主两国科技界交流融合,担任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理事长后,亲自主导实施了多项在中日科技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罗曼诺·路普(Romano Rupp) (德国)
非线性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陕西“三秦友谊奖”获得者。
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展了长达10年之久的合作研究,在有机分子和生物分子材料光致变色动力学、致各向异性全息光栅衍射、矢量光束控制、数字全息显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验合作研究,研究成果多次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积极评价,提升了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潘忠礼(Zhongli Pan) (美国)
食品与农产品加工安全技术专家,江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自2007年起带领江苏大学食品红外加工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申请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5项,总经费2000余万元,在催化式红外技术装备研制及其在农产品干燥、杀青、杀菌、钝酶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成果。
添田修平(Soeda Shuhei) (日本)
日语广播专家,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部专家,国务院批准认定的“外国老专家”。
在中国工作生活近半个世纪,主要从事日语播音工作,主持新闻和时事解说节目,为中国日语人才培养和中日友好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杰伊·西格尔(Jay Siegel) (美国)
化学专家,天津大学首位外裔院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受聘天津大学药学院院长以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及国际化,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将学院外籍教师比例提升至47.5%,带领学院成功获批“国际化示范学院”。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 (原美国国籍,现中国国籍)
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图灵奖的华裔计算机科学家,2004年辞去普林斯顿终身教职加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为清华大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
叶嘉莹(Ye Jiaying) (加拿大)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自1979年开始每年自费回中国,以南开大学为基地到全国多所高校讲学,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是推动中华诗词在海内外传播的杰出代表,并向南开大学捐款1500余万元人民币设立专项基金,弘扬承传古典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