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凤
生活在一点一滴地磨砺着每一个人,在这不断的磨砺中,我渐渐成长。
正如海浪与礁石,海浪要把礁石的棱角磨平,甚或要冲毁礁石,而礁石则把一波又一波汹涌袭来的海浪击得粉碎,顽强地坚持着自我。在这不断的对抗中,海浪与礁石共同演绎着一个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
我就是以這样的心境在体味生活,也是在这样的生活中不断成长。
小时候,家在偏远的农村。父亲在几百里之外的工厂上班,母亲一人带着我们挨肩儿的兄弟四个,当时的辛苦可想而知。
八岁,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诸事都要依赖大人。上学放学有人接送,回家就可以写作业,饿了张口要得着吃的,喜欢什么就得给买,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
而那时的我放学却先得给家人煮饭。当时由于个子矮,不得不蹲在锅台上刷锅。在烧火的时候,望着闪烁跃动的火苗,我的脑海中常常会幻想出种种美妙的情节:童话中美丽的 “海螺女”会出现在我身旁,她帮我做饭,我安心写作业;活泼的小白兔送来大萝卜,再不用我压水给萝卜浇地;爱跳舞的小猫要和我一起跳舞,成为我最好最好的玩伴;还有可爱的仙女姐姐带我到天宫去做客……
一个个美丽的场景在我脑海中连成片,一个个带有美好愿望的小故事也渐渐有了雏形。对事物充满好奇与遐想,让我从小就是个童话迷,大些后更是喜欢自己构想童话。从当年构思出自己第一篇童话作品的那天起,我就有个愿望:成为现代的童话大王——中国的“安徒生”。
后来,在浩瀚学海里翻腾拼搏了十多年,凭借村娃的那股纯朴、坚毅,终于走出了哺育我的那座大山,走向繁华的都市,同时也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更多,想得更深。虽然生活几经变迁,都改变不了我心中埋藏已久的夙愿:我的构想能被认可,我的人生能有一定的价值。不能让自己白来人世一遭,身后总要留下点什么。这成为我这些年一直坚持写作的持续推动力。
想到和得到中间有个最重要的,那就是——做到。
由多年的构思到落于笔端,给“骨架”添上“血肉”,直至成为有灵魂、有脉搏、有情节,贴近生活和现实的完整故事。点点细微之处的处理,这对于一个已经习惯宏观勾勒框架的我来说,算得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为了让自己的儿童故事更具特色、更有说服力,常常是写了改,改了写,甚至撕掉重写。有时还把自己认为整理得不错的故事讲给我的儿子听,从孩子的反应中找出缺点,不断改进。
在这期间,我也有过怀疑和困惑。从孩子能听故事开始,我多数都是买现成的童话故事给孩子读,《丑小鸭》 《小红帽》 《想跳舞的小猫》 ……那些传诵开来的儿童故事早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把自己写的故事讲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否真有益处呢?忐忑而矛盾的心情困扰着一个想用自己写的故事去教育好自己孩子的母亲。
在矛盾的生活轨迹不断向前延伸的进程中,在哺育孩子成长的历程里,我发现了许多现代孩子所具有的通病。有好吃的只顾自己吃,好玩的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的,唯我独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蜜罐中的孩子缺少了很多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少有体现。这让我有些担忧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
本以为自身经历了许多苦,想让下一代能更多地享受生活的甜。可我在多变复杂的现实中悟到: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为让孩子早日明白很多大道理,我在自己写的“小豆腐块”中注入道理的灵魂。宗旨是让孩子们能从看故事中体会、理解人生应该知晓的一些浅显道理。让孩子在神秘、离奇的童话世界里感知现实世界,使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人生道理的轨道上重合。这对孩子的正常、健康发展十分有益。一天一个故事,一天告诉孩子一个道理。
当道理以故事的形式给孩子讲出后,孩子变得懂事多了。知道有好吃的先让给长辈,好玩具也会和小朋友、小同学一起分享,能初步体会大人的辛苦与不易。从孩子的变化中,我看到了自己没有白努力,也更坚定了自己坚持写下去的信心。
再后来,孩子的朋友、同学也加入到听故事的行列。吵闹的孩子只要听到我写的儿童故事,就都会自觉地安定下来。有些家长还特意嘱咐我一定要写下去,写出更多、更好、更能让孩子喜欢的儿童故事,能让更多的孩子从听故事、看故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的理念让我看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会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毅力,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直至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