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切体验鲜活素材,真情表达内心情思

2018-05-23 09:48金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柳絮真情细节

金霞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可现状是如何呢?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假话连篇、胡编乱造、内容空洞、陈旧不堪。

笔者在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对于“为什么作文”,74%学生的答案是“老师要我作文”。对于“怎样看待作文”,78%学生的回答是“作文苦不堪言”。对于“能否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33%人是观察仔细、记得清楚,而知道但印象不深的学生占53%,不太留意的学生占14%。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作文简直成了“受罪”的代名词。作文给学生带来的不是跃跃欲试的愉悦和快感,而是心理上的恐惧!他们面对作文有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沮丧、无助、困惑、迷茫成为了作文过程挥之不去的阴影。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

因而,笔者近年探索的初中语文真切体验、真情表达作文教学就是以学生的交往和生活为载体的研究。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使学生生活体验深,情感丰富,有话可说,实现“真切体验鲜活素材,真情表达内心情思”,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那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真切体验,从而达到真情表达的目的呢?

一、调动多种感官,利于真情表达

鲁迅曾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对认知对象有目的的真切体验,它是学生获取素材的主要来源。没有观察,就没有对生活的真切认识和感受,习作的源泉就会枯竭。

众所周知,事物的表象以感性形态存在,具有可见、可闻、可触的直观性特点。依据这些特点,在观察过程中积极调动所有感官,便可产生多种感觉的心理效应,让众多表象进入大脑,形成完整的印象,为文章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笔者在上《春在校园》的作文课时,问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来感受春天的到来,绝大部分同学说从树或草发芽可以看出,很少有同学想到用其他感官去感知,比如春天的声音,春天的气息,还有春风掠过脸庞的凉意等等。这些体验学生不是没有,而是没有被激发。于是我让学生回顾朱自清的《春》一文动用了嗅觉、视觉、听觉、触觉等突出了春的特点,并布置学生课后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寻找春天,学生的作文马上变得生动真切了。

有一位学生抓住了当时学校柳絮纷飞的特点来写:一阵风吹来,柳絮纷纷离开了树妈妈,像一个个快乐的小精灵。瞧,它们在空中飞舞着,时起时落:一会儿落到我们的头上,一会儿又飘到我们的衣服上,一会儿落到我们脸上,痒痒的,当伸手要去抓它时,它又调皮地飞走了!“阿嚏!”一个同学打了个大大的喷嚏。怎么了?原来是小柳絮飘到他的鼻子里了,正在里面给他挠痒痒呢!看着他的狼狈样,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瞧,还有些柳絮落在了地上。哦,风姑娘推着它们轻盈的身体,让它们靠着地面飞快地滑行,好像在准备起飞。有些调皮的同学,趁柳絮飞过来,就张开手想拦住它们。小柳絮可機灵啦!忽左忽右,绕得他们眼花缭乱,更别说去抓它们了。哈,小柳絮们助跑成功,它们飞起来了!它们的身体慢慢往上升腾,好像舍不得这个美丽的校园。过了一会儿,它们就升到天空中去了,融到白云里,仿佛和我们捉迷藏。

因此,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运用自身的“五员大将”——眼、耳、口、鼻、手,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来帮助自己感知体验事物的本质现象。这样,学生的感受真切,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能更顺利地开启习作天地的大门。

二、抓住瞬间细节,便于真情表达

著名女作家池莉说:“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因而,作文要真情表达,观察体验就要抓住细节。

如课题组的乐老师针对学生《体育节》作文中不善于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出典型细节,彰显人物性格的普遍现象,开设了《捕捉瞬间,写出细节》观察体验作文教学公开课,就班级中一位女生参加“托乒乓球折返跑”比赛的照片这一瞬间指导学生,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仔细观察,然后作文。经指导后,涌现出不少的佳作,学生们都能抓住比赛时动作、神态等细节,写出人物比赛时紧张的特点。

如一位学生写道:风扬起了她的秀发,发丝在空中飘动着,她神色紧张,肤色本来就很白的脸越发地惨白了。她两眼紧盯着球拍上的乒乓球,双眉紧蹙,生怕一不小心球从拍上滚落。她右手握紧球拍,左手握拳,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左手微微抬起,两腿微曲,怕球从拍上滚落而减慢了奔跑的速度。她额头上的汗珠不经意间冒了出来,透过阳光的折射,显得耀眼。

显然,这位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她没有孤立地、静止地向学生宣读空洞的教条,而是结合实际训练,使学生观察不细的弊病“见得真切”。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便于在作文中真情表达。

三、抓住特点,实现真情表达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比如说写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注意观察人的活动,观察人所在的环境的特征变化。对待同样一件事,年龄不同的人反应也不一样,更不用说性别和性格不同了。

在教学《天才少年测试》真切体验、真情表达作文时,在发测试卷前,教师就提醒学生要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周边同学的表现,学生有的写考前,有的写考时,有的写考后,读后使人如临其境。

一位学生抓住考前片段写道:老师不紧不慢地走下讲台,分发试卷。试卷随着一双双手传递到我的面前。我看着倒扣在桌面的灰白的试卷,疑惑地想:“这就是一张普通的卷子呗!”可转念一想:“既然是测试天才少年,那这张卷子肯定有它的独特之处,不能掉以轻心啊!”我暗暗告诫自己。转头看看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打量这张卷子。有的同学忍不住与周围同学交流,有的同学拈起卷子的一角,目不转眼地盯着,甚是夸张地希望自己有一双“透视眼”。而有的同学则是瘫在桌子上,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我收回视线,暗暗地给自己鼓劲儿:“加油!”

小小的一个片段,写出了多个人物的不同表现,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由此可见,教师指导学生耐心而细致地观察生活,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并且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就能较快地提高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转换视角,拓展真情表达

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因为如此,引导学生观察就不能有所限定,不同的事物选择不同的观察角度,即便是同一个事物,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我们正是要鼓励学生在观察时学会变换角度,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还要变换观察点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观察一个人、一件物、一件事也如此。

我们来看看学生对母亲为父亲系鞋带的精彩瞬间是如何观察描写的:

远景:母亲在院中拦住了父亲。

中景:正侍弄花草的母亲拦下了父亲。俯身,弯腰。母亲为父亲系鞋带。

近景:正侍弄花草的母亲拦下了父亲。俯身,弯腰。母亲开始为父亲系鞋带。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夏日的阳光像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层光影明灭的圆圈。

这段文字正因为转换视角,多层面观察体验,因而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由此可见,让学生在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收获,这样才可以使他们的习作逐渐丰满起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体验时,多引导学生变换观察体验的角度,整理好观察体验的顺序,才不至于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

总而言之,真切体验鲜活素材,才能真情表达内心情思。笔者相信,在努力探索初中语文真切体验、真情表達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抓住细节、抓住特点、转换视角进行观察,在习作指导中激活真切体验,并且给予恰当的引导,那么作文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也一定能实现真情,表达情思。

猜你喜欢
柳絮真情细节
我用真情守护你
柳絮
柳絮飘飘
柳絮娃娃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以心换心见真情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真情扶贫见实效
细节取胜
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