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红梅
入乎其内
著名学者南怀瑾说:“没有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不创造新形象,没有一首真正的诗歌不是想象的产物,如果我们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比作金子,不管这生活多美,如果没有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沉默的金矿。”那么,高中生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呢?不妨到唐诗宋词中去寻找灵感。
许多唐诗宋词都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构成了独特的意境,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下面就以宋词《雨霖铃》为例来具体谈一谈。
一 运用联想和想象塑造艺术形象
提到柳永,定会想到他的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首词中,作者创造出了景与情合、心与物融的独特意境。“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暗合了离别凄清之意的意象,将抽象的悲凄情绪化为具体、可感、可视、可触的景物形象,创造出了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意境。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思念之浓烈,更添离愁之绵邈。再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作者设想离别之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热闹喜庆的良辰佳节,在秀丽怡人的如画景色面前更显落寞。忆起昔日,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比翼双飞,如今满腹的心事竟无人诉说,隔着多年的风尘再回首,往昔的美好也不免添了些惆怅凄苦。一个离人形象跃然纸上,浮于脑海,让读者久久不能释怀。
二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现内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意思就是写作时不要被眼前的现实限制,要跨越时空,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柳永就深谙此道。《雨霖铃》将离别之情写得淋漓尽致,但纵观全词,只有上阕“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的是离别之景与离别之时的情形,是对现实境况的呈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人放飞思绪,想到人将各奔东西,且一路暮霭烟波千里,最后孤独地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这一想象使思绪超越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状态。离愁之深、别恨之苦,借助想象溢于言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二字,突破时空局限,将一时一己之感转化为人类普遍的共同的情感体验,使词的境界开阔了很多。词人审视现实,思绪纷飞,浮想翩翩,使词作曲折有致,内容丰富深刻。试想,如果词人只是照实写景抒情,意蕴定会削弱。正是联想和想象,开拓了作者的思路。
三 运用联想和想象强化作者情感
在写作中,情感与想象是互相交织、互相作用的。一方面,情感唤起想象。一个痛苦的人,他的想象往往会显现出无限悲凄的畫面;一个快乐的人,则往往会想象出异常美好的画面。另一方面,想象会强化感情。因此,一味地说悲、说喜,未必有多少人感动,而在情感推动之下,发挥想象,新的形象中渗透的情感才能更强烈地打动读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在日常生活中是三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作者却借这三种事物表达愁苦之情,有意将三者联想在一起,从而给我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意境。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运用想象,化虚为实,以形写声,以声写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想象奇特,赞叹之情自然流露,堪称绝唱。《雨霖铃》中的想象也很妙,词人在字里行间宣泄心中的忧闷与失意,缠绵哀怨,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四 运用联想和想象拓展艺术手法
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写作时经常会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为表情达意,我们有时还可以运用比兴、象征等表现手法,而这些,都离不开联想、想象。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手法的运用必须借助联想、想象,同时,联想、想象又能拓宽情感的表现渠道。《雨霖铃》中词人在以实景、实物、真情叙写了惜别这一事件后,又以想象虚写了别后情境,做到了虚实结合。虚写部分唤起了读者的联想,让读者倾心,言有尽而意无穷。整首词结构自然,读来如行云流水一般。
因此,写好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刘勰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我们把文章比做金子,不管文章多么优秀,如若没有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沉睡的金矿。而联想和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感受活化,创造出生动新颖的新形象。没有联想和想象,文章就缺乏灵气,缺乏生气。我们要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让我们的文章别出心裁。
出乎其外
山气日夕佳
一考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题记
我缓缓抬头望向窗外,那遥远的天际,不再是蔚蓝,而是一片苍白,天空仿佛变得很沉重了。奶奶嘴里常讲的“美丽乡村”在哪里?我的眼睛看不到鲜艳的色彩,是什么遮蔽了我的双眼?
我走出屋子,来到郊外。忽然,一片翠绿撞入我的视线,空气也变得异常清新与舒爽。我四处走走,悠闲地享受着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美景。我不敢眨眼睛,怕眼前的一切消失。
忽见前面炊烟袅袅,再走近些,只见一位老者在屋旁采摘着什么。正当我靠近他时,只听得老人吟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啊,原来是陶渊明。
原来我穿越到了东晋。“您是陶渊明前辈,这儿好美呀!我一直想看看美丽乡村是什么样子,今天终于见到了。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您真是太幸福了!”
“不知姑娘从何处而来,要往何处去?”
“前辈,我只是想好好享受此刻的美景与空气。”
“姑娘所言,我虽不解,但姑娘看着好像有心事,可否与老夫一叙?”
我从兜里拿出手机让他看相册里面的图片。沙尘暴、大烟囱排放废气、汽车尾气、灰茫茫的天空……一张张图片,令前辈震惊,接着陶老呆滞了好一会儿。
“姑娘,我希望你尽自己的力量去努力改变,去拯救我们的美丽乡村。”说罢,陶老径直走进屋内将他写的保护环境心得交给我,然后说道:“姑娘,一定要努力。”
我希望,美丽乡村不应该只出现在古代,今天也应该有,明天更会有。我相信那一天会到来,那时我也能居住在美丽的乡村,于东篱之下采菊、赏花,抬头看南山的青翠,然后发自内心地吟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想象丰富,思维灵动,穿越时空与古人相遇这种旧题材装上了“美丽乡村”“空气污染”这样的新酒,新颖别致,让人耳目一新。作者通过写陶渊明看到环境被重度污染的图片时的震惊,来强化“我”对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无力与厌恶,并且作者将“我”和陶渊明之间的情感描写得很细腻,使人如临其境。文章引人深思,同时也给了我们保护环境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