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灰空间”这一概念,通常指联系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既是室内又是室外,既私密、又公共的中介空间。正因为有了“灰空间”的存在,建筑与环境之间产生了很多微妙的、多元的互动,使建筑设计更加丰富多样,使人的活动更具有趣味性。
“灰空间”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空间的复合性和趣味性,具有多义性和共享性。建筑环境中的很多空间具有多样功能,满足人类使用的各种需求,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灰空间”理解为是一种多元空间。它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多元的、内涵丰富的复合空间。从中国的传统建筑到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灰空间出现了很多新的姿态,但它始终保留着原有的性质与作用。
在展示空间中常常存在一种半私密、半敞开的空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灰空间”,它起到了分隔空间、增加空间层次的作用。
展示空间中运用灰空间形式,能很好处理各种空间的过渡,使空间之间的过渡不会特别生硬和突兀,同时也让空间具有层次感,形成良好的参观路线,让参观者在虚实之间感受展览空间变化带来的心理满足感。
用“灰空间”来丰富室内空间,是常用的设计手法。它能限定空间、缓冲视线,成为设计亮点,并为建筑空间环境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在很多展览空间都是利用老建筑进行改造而成,建筑给设计带来很多局限,与环境的协调、交通流线的处理等问题是最重要的处理内容。在设计中引入灰空间概念,适当处理半室内半室外空间,利用绿化、借景等方法营造出更舒适的空间将可以弥补建筑本身的不足。
“灰空间”在整个建筑环境中因起到过渡和衔接的作用,成为主要的交通空间。这种空间中人流量和人的活动是最丰富的,它给人提供了交往空间,并且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在展示空间中,如果将两个内容完全不同的空间生硬地拼装在一起,会显得突兀和别扭。正如黑白分明一样,令人在心理上没有一个渐变的适应过程。参观路线变得停滞,让人感觉疲劳。除了空间上的划分,颜色、材质也有灰空间的说法。比如,色彩冷暖的过渡、材质软硬的搭配等,都需要考虑如何柔和地过渡,让人的心理有良好的接受力。因此,在展示空间中正确利用“灰空间”可以使人的活动更轻松,给参观者带来更愉悦的心里感受。
本人有幸参与了“无锡泥人博物馆”室内环境规划设计,设计注重内外环境的交融,特别注重“灰空间”的设计方法。希望通过这一案例,详细叙述如何设计并创造“灰空间”,如何满足人的身心需求,使设计最终为人服务。通过研究和设计,我希望“灰空间”这种含蓄而丰富的复合空间,能够受到广大设计师的重视,不断创新和发展,通过设计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无锡泥人博物馆坐落于无锡惠山古镇,由日本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设计。泥人馆内部空间丰富多样,展示成列了各种时期、各种流派的泥人作品。
平面形式:从整体上看建筑和周围环境能相互融合,空间组合较紧凑,采光通风良好,交通方便;材料上的灵感来源于周围老墙体和玻璃,与周围老墙体产生强烈对比,体现出建筑的生命力。
立面形式:立面设计与传统风格相呼应,使用了黑色屋檐瓦片作为装饰,体现了浓厚的与历史相呼应的装饰意味。
无锡泥人博物馆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内外环境的交融,特别注重“灰空间”的设计方法,使空间之间的“起承转合”舒适流畅,达到完美的展示效果。
“入口空间”往往是一座建筑物的重要部分,它起到了引导、过渡和集散的功能,是非常完整的一个灰空间,它能很好地将室内和室外做到协调有序。
在无锡泥人博馆的入口设计中,运用了构架、片墙、绿化等多种内容的生态性设计手法,让普通的入口空间突破了单一的界面,更好地将建筑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同时还具备了遮阳、通风、节能、保温、隔热等生态性技术功能。墙面连续采用了暗色大玻璃窗以给建筑砖瓦材质引进现代元素,暗色玻璃对防止直射光,避免反射光产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顶部使用了黑色屋檐瓦片,使其博物馆独特的屋檐与墙面和周围古代房屋建筑相融合。体现了无锡江南水乡传统建筑特色。
图1
泥人博馆始终维持着如何让建筑展厅过道的结构更合理,各种功能之间往来更方便。在泥人各流派展示厅、世界泥人文化展示厅的过道设计上,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檐廊设计,形成了半室内半室外的“灰空间”,给参观者丰富的心里感受。在走上楼梯二楼入口过道设计上,采用了隧道般的过道设计,结合浮雕呈现历史故事,通过这种特殊的灰空间类型链接两个展厅,形成和谐的过渡。
设计师以较为每个人所接受的材质与色温,运用造型、线条的变化,在空间营造起新颖时髦而能轻盈无压的视觉氛围,走道便捷,参观路线明确。过道中灯光布置的变化也能渲染出空间的不同变化,或宽敞、或紧凑。变传统节点式参观为移步换景。既增加了展线,又活跃了空间。
图2
图3
泥博馆内部由各种年代馆、历史名人馆和大师工作室组成。为了营造怀旧的氛围,再现当年繁华热闹的街景,很多区域的设计采用了室内设计室外化的展现方式。通过内外庭院灰空间的交错展示,在展厅之间起着景观分区、增加韵味、引导观赏路线以及构造空间变化等作用。设计以故事叙事方式展开,循序渐进地引导参观人员体验各种内容。让人们在探寻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变化,又拒绝直白的表述,构成了东方式的迂回转承的意境。
展厅与展厅之间的设计布置充分体现了半私密、半敞开的空间形式。通过明亮的过道,展厅与走道间的“房中房”,参观者可以在这些生动的展品和这些空间中穿行,就像穿梭于不同的时空。
图4
图5
泥人博物馆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博物馆的屋檐设计、墙面材质与周围传统建筑非常融合,而博物馆的玻璃墙面和楼梯又体现出现代的冲击感,传统与现代的合理碰撞,擦出了和谐的火花。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筑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的需求。但在此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曾看到过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很多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多增加容积率和建筑覆盖率,导致绿化失调,空间扭曲。忽略了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研究“灰空间”的意义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考,它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灰空间是一种模糊、多元、复合的空间形态;另一层则是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如何共生的关系。
当我们意识到了灰空间的重要性后,在现代建筑、室内、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地体验和总结。就其对景观而言,灰空间是串联景点的小品;对建筑空间来说,能扩展空间的层次感、提高使用功能;对室内设计来说,能增加空间的多样性。因此,今天的设计师应更加注重灰空间的合理运用,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1)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等因素,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不同的居住环境要求;
(2)注重空间的融合,满足多功能使用要求;
(3)合理掌握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丰富空间层次;
(4)注重展现空间气氛,调节人的心理。
“无锡泥人博物馆”一例中各种灰空间的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是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其设计的方法也有共通性。那就是创造出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完美空间。通过“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的“灰空间”设计,达到完美的展示效果。
通过对“灰空间”这种空间形态在无锡泥人博物馆设计案例中的分析运用,我们感受到了空间设计的魅力,它是“围”与“透”矛盾的完美结合。更多的是理解了“灰空间”形态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体验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对未来的空间设计有很大的意义。
[1]郑时龄,薛密,编译.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黑川纪章[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美]罗 杰.H.克拉克,迈克尔.波斯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刘芳,苗阳.建筑空间设计[M].上海:济大学出版社,2001.
[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徐磊青.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候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