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虎,徐宁,李飞,郑敏
(1.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1)
绿色建筑是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2]不仅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还对绿色建筑产业链条的构建做了统筹安排。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从多个角度[3-6]对绿色建筑产业链条构建进行定性研究,也有少数人展开过绿建产业评价定量研究[7-8]。但是,无论是政策文件还是已有文献,对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研究,尚未摆脱“就绿色建筑论绿色建筑”的视角,忽视了其所依赖和生存的城市发展水平及产业基础,导致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现有成果中绿色建筑产业及其链条的规划多侧重于建筑生产的规模和组织方面,未能与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统计形成有效对接,难以规范和客观地反映各城市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水平,在指导未来绿色建筑产业实现规范发展和有效调控方面存在不足。
文章以建立一个综合的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方案为主要目的,考虑内在和外观的评价要求,选择10个指标构建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权重赋值和计算公式选择,以山东省的17个城市为例,通过运算,从综合得分、内外协同和空间格局3个方面进行特征分析,对山东省17地市的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城市绿色建筑发展评价提供一个较为全面而合理的方案,为实现现行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与国民经济行业统计指标之间形成衔接做出探索,为产业进一步规范化发展提供支撑。研究以山东省为案例进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可为山东省绿色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评价采取的是多指标综合评价[9-10]的思路,分3个步骤完成,即(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相关指标权重的赋值;(3)计算公式的选择。
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充分利用现有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绿色建筑产业链条在国民经济行业统计中的体现程度,由内在、外观2个方面指标构成,见表1。
表1 城市绿色建筑产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
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外观指标主要是由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相关数据组成,是城市绿色建筑产业产出的外观表现。住建部自2008年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稿)》后[11],逐步推行绿色建筑评价项目的申报活动。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有407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4.7亿m2[2]。文章确定的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外观指标包含人均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面积、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二星以上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比例、运行标识绿色建筑项目数量和高级别机构标识项目数量5个二级指标,分别代表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人均水平、总量水平、质量水平、运行水平和等级水平。
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内在指标体现的是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基础,由根据绿色建筑产业链条的环节选择的相关国民经济行业统计数据构成。绿色建筑产业链条一般是由4个方面组成,核心是绿色建筑业;上游是研发设计和标准制定;中间是绿色制造业,包括绿色建材、绿色建筑机械和绿色电器等主要制造行业;下游是建后销售、运营,包括废旧建筑再利用在内的行业,如图1所示。因为目前很难将以上4个方面的数据直接统计出来,所以,文章在内在指标的遴选中,选择了城市人均GDP、建筑业增加值、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值、房地产业增加值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业总产值等二级指标,分别代表城市的绿建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水平、骨干产业水平、上游服务配套水平、下游服务配套水平和制造业配套水平。
图1 绿色建筑产业链条环节分析简图
权重的判断一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12]和德尔菲法[13],文章采用后者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即由指标设定者拟定各指标权重打分表,经过多轮专家征询和反馈后,各项指标权重赋值趋于集中,得到集体判断的结果。经过集体判断得出的各项指标权重值,见表2。
表2 城市绿色建筑产业水平评价指标权重赋值表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10个指标的统计口径和单位不一致,为下一步的计算增加了困难,研究采用标准分数法,即z分数法,即每一指标值与其平均值之差除以该指标的标准差。各项二级指标无量纲化后,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得到-1到1之间的数值,无量纲化处理由式(1)表示为
式中:x′i为某项二级指标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标准值;xi为该项二级指标的原始数据值;x为17城市该项二级指标原始数据值的算术平均值;σ为17城市该项二级指标原始数据值的标准差。
经式(1)处理后得到各城市10个二级指标的标准值,标准值与其权重值相乘得到10个加权值,最后以城市为单位分别把这10个加权值相加求和,得到每个城市的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综合得分值,由式(2)表示为
式中:S为某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综合得分值;λ为该项二级指标权重值。
山东省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获批开始于2009年,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至2015年底,山东省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和建筑面积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6.71%和9.74%,位居全国省级行政区前列,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案例。
文章的数据来自于(1)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内在指标的相关数据来自《山东省统计年鉴(2016)》和17地市2016年统计年鉴,具体采用的是山东省17个城市2015年的统计数据;(2)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外观指标的相关数据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办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因为部分城市在2015年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文章采用了2011~2015年间的绿色建筑项目相关总量指标进行计算。利用GIS软件把相关数据制成10项二级指标专题地图,如图2所示,各城市单项指标数值情况分析如下。文章山东省底图均来源于山东省地图标准画法图(http://www.sddlr.gov.cn/tplj/sdsgtzytbzdtfw/sddt/201711/t20171113_118625.html)。
外观分项指标情况表明:在人均GDP指标上,东营市水平最高,其值为16.35万元,为排名第二位威海市的1.53倍;在建筑业增加值指标上,排名前两位的是青岛市和济南市,二者相差不大,份额均约占到全省的13%;在房地产业增加值指标上,排名前两位的是青岛市和济南市,二者相差不大,总量约占到全省的1/3;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值指标上,青岛市排名第一,其值为第二位济南市的1.72倍;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总产值指标上,淄博市排名第一,其值为第二位临沂市的2.35倍。
内在分项指标情况说明:在人均绿色建筑面积指标上,济南市水平最高,其值为第二位东营市的2.38倍;在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指标上,排名前两位的是济南市和青岛市,总量约占到全省的40%;在2星以上绿色建筑比例指标上,排名前两位的是东营市和菏泽市,其值均为100%,这与两市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较少有一定关系;在运行标示建筑数量指标上,排名第一的是潍坊市,其值为3个,占到全省的1/2,另有13个城市没有运行标识项目;在高级别单位标示建筑数量指标上,青岛市排名第一,其值是排名第二位济南市的2.3倍。
图2 山东省17地市绿建产业发展水平评价10项二级指标专题地图
山东省17个城市的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综合得分值情况,如图3所示。文章对计算结果从综合得分情况、内外指标协同情况和空间格局情况3个方面进行特征分析。
图3 山东省17地市绿建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综合得分图
2.2.1 综合得分特征
根据综合计算的结果来看,山东省17个城市的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结果由高到低依次是:济南市(1.483)、青岛市(1.36)、淄博市(0.658)、潍坊市(0.545)、烟台市(0.467)、东营市(0.43)、临沂市(-0.105)、济宁市(-0.273)、威海市(-0.305)、德州市(-0.312)、菏泽市(-0.351)、泰安市(-0.421)、滨州市(-0.488)、枣庄市(-0.559)、聊城市(-0.581)、日照市(-0.745)、莱芜市(-0.805),如图3所示。从得分高低来看,济南市得分最高,但与青岛市相差不大,二者之间差值为0.123,两者可作为山东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第一梯队的城市,得分的范围可设定为0.7~1.5。淄博市、潍坊市、烟台市和东营市4个城市得分范围为0.0~0.7,数值比较靠近,但是与第一梯队的城市相差较大,因此可作为山东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的第二梯队。临沂市、济宁市、威海市、德州市、菏泽市、泰安市、滨州市、枣庄市和聊城市等9个城市,得分范围为-0.7~0.0,可作为山东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的第三梯队。日照市和莱芜市,得分范围是-0.9~-0.7,属于山东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的第四梯队。
城市绿建产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高低基本上反映了城市的经济总量水平。根据17个城市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与绿建产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排序对应情况来看,二者基本上保持一致。即地区生产总值规模较大且排名较为靠前的城市,其绿建产业水平发展较好,如青岛市、济南市和潍坊市等城市,反之,地区生产总值较低且排名较为靠后的城市,其绿建产业水平发展也相对较差。
2.2.2 内外协同特征
城市的内在指标体现的是城市建筑产业发展基础情况,其综合得分越高说明城市建筑产业发展的基础越好,对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越大,城市绿色建筑产业的外观指标综合得分应该越高。但山东省17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中出现了内、外指标两项得分不协同的现象,近半数城市外观指标体现程度不足。文章借波士顿矩阵图,以内在指标综合值为x轴、外观指标综合值为y轴,在坐标轴上加入一条过原点的45°辅助线(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平均水平趋势线),如图4所示。青岛市、淄博市、烟台市、东营市、临沂市、威海市、泰安市等7个城市分布在辅助线下面,说明其绿色建筑外观指标体现程度不足,绿色建筑产出水平未能体现城市的绿建产业发展基础;济南市和潍坊市等10个城市的位置在辅助线之上,说明绿色建筑产业水平与城市的产业基础水平协同程度较好。其中,济南市、潍坊市、菏泽市和莱芜市的绿建产业水平超出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趋势线较多,并且其综合得分值分属4个不同梯队。因此,城市内、外指标发展协同与其所处梯队无关。产生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内、外指标综合得分不协同可能与城市绿建产业区域职能分工相关。绿色建筑产业链条上存在多种行业类型,这些行业可能存在于同一个城市范围之内,也可能因为某个行业因基础条件原因而集中在某个城市,如淄博市的建材行业、济南市和青岛市的建筑设计行业等等,不仅可以为济南市的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服务,还能为区域内的其他城市提供服务,从而造成了城市绿色建筑评价内在指标与外观指标的不够协同。
图4 山东省17城市绿建产业发展水平波士顿矩阵分析图
2.2.3 空间格局现状
由17个城市综合得分的分布可以看出,山东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为:2个发展分区、2个发展中心和1条发展主轴,如图5所示。2个发展分区是指山东省的东北区域和西南区域。其中东北区域的空间范围和山东半岛城镇群的空间范围相差不大,包括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潍坊市、烟台市、东营市和威海市7个城市,除威海市外,其他城市的绿建产业综合得分较高,属于绿建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域。西南区域的空间范围包括山东省的南部和西部的10个城市,这些城市绿建产业综合得分较低,整体属于绿建产业发展相对较低的区域。2个发展中心是指山东省的济南市和青岛市,其处在现状绿建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的第一梯队,得分远远高于周边的城市,是山东省域现有的绿色建筑产业发展中心。1条发展主轴是指沿胶济铁路发展主轴,绿建产业综合得分排名前5位的城市——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潍坊市是均是沿着这一发展轴线分布的城市。
图5 山东省绿建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现状分析图
经分析,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现状与山东省的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基本一致[14],体现了经济区划特征。胶济交通走廊沿线和沿海地区组成的东北片区是山东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具有良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内在基础和外部条件,而西南片区则相对较弱。
《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县级及以上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新增绿色建筑>2亿m2,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30%”[15]。从山东省“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发展数据来看,如果山东省维持“十二五”期间的增速,则实现“十三五”的发展的数量目标不是一件困难的工作,见表3。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山东省绿色建筑产业水平在注重数量发展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的是省域内城市的因地制宜和分类推进,发挥不同城市的产业优势,实现全省绿建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
表3 山东省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十二五”与“十三五”发展增速对照表
在“十三五”提出的由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带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整体策略的基础上,结合4个城市梯队的情况实施有序发展,梯度引导和分类推进的策略。第一梯队的济南市和青岛市,要实现优化发展,应积极提升三星级绿色设计标识项目和绿色运行标识项目的比例,着力体现省域绿色建筑产业中心的服务职能,重点引导绿色建筑设计和会展服务等高端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形成明显的区域带动性;第二梯队的淄博市、潍坊市、烟台市和东营市4个城市,应积极提升二星级绿色设计标识项目和绿色运行标识项目的比例,同时要发挥其在建材等绿色制造行业上的优势,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绿建产业区域制造基地职能,培育相关的绿建产业园区,为省域内的其他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提供材料支撑;对于第三梯队和第四梯队的城市要全面发展,数量和质量兼顾,以推动二星级及以下等级的绿色标识项目数量提升为阶段任务,并选择在发展上具有潜力的城市进行专项职能培育,如临沂市等具有区域带动型的城市,发挥其劳动力优势,加强相关的职业培训,为全省绿色建筑业发展提供劳动力支撑。
山东省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应体现城市分工和协同,发挥省住建和发改主管机构的统筹作用,积极编制绿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个城市的发展定位。协同主要针对城市自身的产业基础和绿建产出的水平差异,特别要解决多数城市绿色建筑产出偏低的现实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机构还是需要通过管理手段积极引导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申报。山东省“十二五”期间新建满足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的项目1.03亿m2,但其中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项目的面积占比<50%[15],还有一半以上的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的项目未进行绿色建筑标识的申报。虽然其中原因复杂,但是申报程序繁杂和相关奖励的减少是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主管机构应从刚性和弹性2个方面进行引导,设置后续项目管理制约环节,强制建设项目进行绿建申报。同时,还要简化申报程序,落实高等级标识项目审批权利的下放,针对项目类型采取适度的资金和审批奖励,从而实现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产出。
从空间格局上看,山东省目前呈现出的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单轴线带动的阶段性特征。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强化中心、培育极点、多轴架构网络化绿建产业新格局。强化中心要求继续提升济南市和青岛市的绿色建筑产业核心服务水平,发挥更大区域的带动能力;培育极点扶持绿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打造次级区域的中心,如临沂市、济宁市、烟台市和东营市等城市的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基础尚可,同时在所在区域具有一定的经济辐射带动能力的城市,发展成为绿建产业增长极点,将有助于山东省下一步绿建产业多中心格局的形成;在双中心和多个极点之间形成联系需要网络化的发展轴予以支撑,可以借助山东省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的契机,通过一环(济南-泰安-济宁-临沂-日照-青岛-潍坊)和多枝(济南-德州、济南-聊城、淄博-滨州-东营、青岛-烟台-威海、济宁-枣庄、济宁-菏泽)共同构成的发展网络把中心和极点组织起来。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综合得分上来看,山东省17个地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4个层级梯度化存在的特征。其中,济南市和青岛市得分最高,为第一梯队,淄博市、潍坊市、烟台市和东营市4个城市为第二梯队,临沂市、济宁市、威海市、德州市、菏泽市、泰安市、滨州市、枣庄市和聊城市共9个城市为第三梯队,日照市和莱芜市为第四梯队。经分析,城市绿建产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高低基本上反映了城市的经济总量水平。
(2)从内外协调上来看,山东省多个城市出现内、外指标2项得分不协同的现象,其中近半数城市外观指标体现程度不足。青岛市、淄博市、烟台市、东营市、临沂市、威海市、泰安市等7个城市的绿色建筑外观指标体现程度不足,绿色建筑产出水平未能体现城市的绿建产业发展基础;济南市和潍坊市等10个城市的绿色建筑产业水平与城市的产业基础水平协同程度较好。经分析,产生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内、外指标综合得分不协同可能与城市绿建产业区域职能分工相关。
(3)从空间格局上来看,山东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在空间上并不均衡,当前的空间格局可以归纳为一轴、两心和两区。济南市和青岛市双中心突出,胶济交通走廊轴向发展明显,东北片区(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潍坊市、烟台市、东营市和威海市)整体水平较高,而西南片区则相对较低。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分类推进、协同转化和优化空间格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7-03-01)[2018-04-07].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703/t20170314_230978.html.
[3]李遵白,吴贵生.绿色建筑的演进与中国绿色建筑产业竞争力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0-54.
[4]梁浩,张峰,梁俊强.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绿色建筑产业规划与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2(10):137-141.
[5]刘戈,菅卿珍.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及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1):254-257,261.
[6]陶盈盈.基于共生理论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及稳定性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6.
[7]赵欣,吴晓春,王然良.江苏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研究[J].建设科技,2014(16):33-36.
[8]张炜.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的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9]叶青.绿色建筑GPr-CN综合性能评价标准与方法——中荷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整合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
[10]戴雪芝,何维达,狄彦强.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建筑科学,2007,23(2):54-60.
[11]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稿)[EB/OL].(2008-10-10)[2018-04-07].http://www.mohurd.gov.cn/wjfb/200810/t20081014_177579.html.
[12]夏立明,潘金双,王亦虹.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J].建筑经济,2010(6):97-101.
[13]袁磊,余南阳.河西走廊地区建筑采暖形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3,39(1):130-134.
[14]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EB/OL].(2015-11-27)[2018-04-07].http://www.sdjs.gov.cn/art/2015/11/27/art_5591_369072.html.
[15]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EB/OL].(2016-09-05)[2018-04-07].http://www.sdjs.gov.cn/art/2016/9/5/art_5680_375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