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家所在的小城,既无历史名迹,也无名山大川。前两年不知谁从市区旁边那一连串的馒头山里发现了道巨大的裂缝,立时拿它做起了文章,公告天下为“大裂谷”。名字虽然有些张扬,家门边的人倒是挺喜欢,很多人乐意在闲时去大裂谷里,消磨一段和顽石流溪相伴的时光。
关键词:大裂谷;小城;隐形的巨斧
在一个天气晴好的下午,我们一时兴起去爬大裂谷。秋日的阳光温暖明亮,米白的云朵在空中缓慢地张开翅膀。我们高高兴兴地一路飞驶,从繁华的城市驶入破旧的小村庄,那低矮的瓦房、水泥建造的灰色小楼、闲散的鸡群,都是那样熟悉,仿佛又回到奶奶家的小院。遥远的蓝色群山,带着清新冷洌的空气,向我们飞跑过来。终于,群山停下脚步,一座高大的徽派牌楼自山前崛起,我们的目的地到了。
沿着幽密的竹林小道,旁边的山溪带着我们蜿蜒向上。转过一片树林,一片片巨石突兀林立,皖西大裂谷向我们袒露了它沉睡几万年的伤痕。是一把隐形的巨斧将这古老的山脉从中一劈两半,从而相望形成千岩万壑吧。在我们之前,是明末的起义首领张献忠,他曾在这天然的屏障里躲避追兵,那一大片紧密相连的纯天然石洞,他将其作为点将台、粮草仓。守着这绝壁美景却不能忘我欣赏,实在遗憾。在石洞的前面,是真正的峭壁,两边钉满踏足的铁条,左右都有一条粗重的铁链,粗犷地锁住这绵延的群山。
我们一大串人,拖拖拉拉地进了谷,两脚用力,两手拽紧铁链,使劲地将自己悬在峭壁之间,脚下小溪虽然溪水清浅,石块突兀,但要是一脚踩空摔下去,也会狼狈万分。我小心地拽紧铁链,循着嵌在山壁中的铁条,一步步谨慎地往上爬。手攥着铁链,掌心传来的是深沉的冰冷之气,真像是千年寒冰做的。我时而分踏左右,时而攀援一边,仿佛一时成为手脚敏捷的猿猴,一时成为负重前行的麋鹿。那伸出山体的铁条粗短、坚固,异常光滑。每一次踩上去,都很担心滑下去。虽然如此,我们仍然都心惊胆战却又兴高采烈地往上攀,耳边不时传来林间飞鸟清脆的叫声,抬头只见一条细细窄窄的天空。偶尔,会见到一两棵在峭壁间奋力生长的小树,虽然枝干纤细,却韧性十足,可着劲儿地往上长。
爬到一大半,我们被一块横空出世的巨大石块拦住了,这块石头稳稳地卡在这深谷的中间,高直陡滑,简直无可攀登。好在石块下面有人架了一架结实的木头梯子,可是这角度垂直向上,根本就不是让人爬的,把人吊上去还差不多。我的心里有些打鼓,就此返回吧,心有不甘。往上爬吧,又实在很愤怒这陡峭的角度。四周一望,大伙儿都若无其事地往上爬,难道就只有我生畏这冷冰冰的高度?这倒让我有些惭愧,于是逼迫自己拿出一些勇气来,故作豪迈地登上梯子,脚一踏上去,感觉人像要倒悬过来似的!果然好陡,按捺住心跳,一级一级地登上去,不知不觉间竟也轻松到了顶。这时转而再想刚才的踟蹰,已是如释重负。
余下的路便轻松许多,只是仍然需要拽着铁链,踩着铁条,一步步向前,和刚才的艰难相比,这简直就是坦途了。
出了山谷,我意犹未尽。大山不会想到,它的一道裂痕会带给人们这么大的欢乐,而时光流逝,它也从屯兵之所变成人们笑容绽放的游玩之地,大山会是爱这开心的笑声吧。竹林上方,一朵白云静静地收拢了翅膀,夕阳斜暮,那喷薄而出的不是余晖,而是这天然巨壑中浩荡的山野之气。
通过对大裂谷园区的地质地貌考察以及对皖西大裂谷形态特征的实地调研和分析,初步得出其地学成因机制:1. 大别山构造抬升形成的山前盆地——凤凰台盆地构造是形成皖西大裂谷的构造背景;2. 凤凰台组砾岩与砂岩互层是其物质基础;3. 区域构造断裂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力前提;4. 重力崩塌作用、流水作用以及风力作用等是其进一步不断深入侵蚀的外力基础。对皖西大裂谷地学形成机理的探究,有助于大別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地学科普价值的实现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广胜,郝李霞,谭绿贵,赵怀琼.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皖西大裂谷的地学成因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
[2]王新兵.武陵山大裂谷:以人为本创5A[N].中国旅游报.
[3]刘瑞莹.重庆涪陵武陵山大裂谷:心随境开的森林氧吧[J].旅游纵览(下半月).
作者简介:
张少禹,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