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研究

2018-05-21 08:41楼亚菁
读天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解决方法

摘 要:德育作为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日益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生活本身就是德育的内容和途径之一,是道德养成的基石,因此探索德育生活化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和实施,初中生的主体性意识日益提上工作日程,同时呈现出了诸多围绕初中生的社会生活进行道德教育的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实现德育教育

一、 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主体偏离

初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此时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目前在大部分课堂上,教师仍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就导致学生不愿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利于德育教育开展的。

(二) 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所以即使在素质教育慢慢取代应试教育地位的现在,仍旧有许多教师使用以灌输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厌烦心理。

(三) 过于依赖学校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却不是唯一场所,要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提高其德育修养,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共同努力,但是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人忽略了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重要性,单纯依靠学校进行教育是无法取得最佳教育成果的。

二、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所学的知识多半来自于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师生间的沟通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在以德育教育为主的素质教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现在,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对德育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德育修养的目的。要想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学校和教师做到以下两点:

(一)教师要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很难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位置上,则会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加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

由于中学生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制约,他们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这时就需要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教育制度,让学生在生活中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达到通过点滴小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提高其德育修养的目的。

三、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实际效用

生活化的德育教育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在思想品德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模范,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从而在实践中自觉地去规范自身的言行。这种贴近初中学生生活的德育方式,围绕学生本身进行,学生能在德育过程里体会到活生生的道德情感,进而产生强大的道德驱动力,使初中德育教育的实用性进一步提升。

(二) 推动初中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

社会能力是指人在社会中的交往和活动能力,社会能力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社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素质,也是需要学校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初中学生处在适应性行为、社会技能培养的初期阶段,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加入生活化的内容,注重将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性,鼓励学生认识生活中真正的自己,通过德育理论知识学习理清社会道德规范。

(三) 丰富了素质教育的方法

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要加强对素质教育方法的探索,真正实践素质教育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 如何实现德育生活化

(一) 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要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在自觉培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习惯”,因此传统的宣讲来传授德育理论知识的方法并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为践行生活化教育理念,学校应该结合实际状况,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有关德育教育的活动,以生活化的手段吸引学生参与。

(二) 树立生活化的德育目标和观念

德育目标和观念影响着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方法,正确的德育目标和观念是德育教育开展的保证。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要结合初中各年级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目标,引导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发挥主动性,在生活中发现道德楷模,自觉将自己在生活中领悟到的道德情感投入到言行中。而且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还要转变观念,要将德育的根本目的与学生自身相联系,以初中学生为主体,树立德育在学生生活中进行,为学生更好生活的生活化观念。

(三) 动员社会、家庭的力量,实现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整体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情绪、道德方面需求的了解,对学校德育教育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而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德育状况反映给家长,依靠家庭教育补充学校德育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初中学生因年龄及心理的因素,对社会环境、生活认识缺乏,这对于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是一个短板。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应加强社会与学生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生活。

五、 总结

初中生的德育需要深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创新改革德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而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关注,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初中是学生时期最美好的阶段,也是学生时期最危险的阶段,孩子们正处于懵懵懂懂的过渡时期,陪伴孩子们度过这三年是身为班主任的我一个重要挑战,让我们将德育滲透入生活,在生活中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王宝林.德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0(19):9-10.

作者简介:

楼亚菁,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解决方法
新形势下基层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铝冲裁废料堵塞的原因与解决方法探究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