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炼红
【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谋划沈阳加快全面振兴的思路举措,构建高层次产业体系、培育高水平创新能力、推进高品质城乡建设、打造高品位发展环境、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奋力开创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十九大 沈阳 老工业基地 振兴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壮阔蓝图,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员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沈阳篇章”。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结合沈阳实际,我们要着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2个3000-5000亿元级产业和机械装备、现代建筑等10个千亿元级产业,构建“结构优化、特色鲜明、集群度高、竞争力强”的高层次产业体系。
做强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我们要不断加大力度,深入落实沈阳振兴实体经济78条措施,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抓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推广市场化选聘管理层制度,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研发能力和工艺水平,扩大市场份额和产能规模,不断提升民营企业成长力。进一步扩大新增市场主体发育空间,造就一批成长性好、创新性强的“未来之星”,不断释放新生企业爆发力。
加快产业转型。党的十九大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要坚持优存量与扩增量并重,加快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坚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骨干龙头企业,推动制造业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坚持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加快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优势产业,扶持壮大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成长型产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推进协调发展。着眼于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积极推进城乡、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联动、要素共享,推动形成城乡共进、区域互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进一步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深入开展与沈阳经济区城市的合作,着力培育连接、聚合、扩散能力,不断增强沈阳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突破影响和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推动沈阳由科技大市向科技强市转变,不断激活振兴发展新动能。
壮大创新主体。坚持把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加快培育一批拥有市场主导权、能够代表沈阳形象、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主体。着力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依托机床、沈鼓、新松机器人等骨干企业,持续推进国家级研发机构建设,在高端装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快抢占制高点。着力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培育”计划,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为优化企业梯队、发展“未来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协同创新。坚持以产为主对接创新需求、组织创新活动、整合创新资源,构筑创新共同体,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围绕加快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引进和建立一批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联盟等平台,不断提高协同创新水平。围绕充分释放科技资源优势,进一步建立完善沈阳市与在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在推动学科建设、培养高端人才、建设科技园区等方面形成合力。围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积极搭建技术轉移中心平台,加快建设沈北、浑南、皇姑三个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促进成果转化。着眼于解决“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进一步在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孵化、产业化上想办法,切实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完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市场定价机制,坚持收益分配向发明人和转移转化人员倾斜,构建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壮大服务平台,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充分发挥东北科技大市场等平台作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率。
加快集聚人才。人才兴则沈阳兴,人才旺则沈阳旺。我们要努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新高地,为沈阳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不断加大引进力度,深入持续开展“引老乡回家乡、引校友回沈阳、引战友回驻地”的“三引三回”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沈创业兴业。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引进、利用国内外知名的中介组织和猎头机构,提高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全面落实“沈阳人才新政24条”,切实形成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鲜明导向,让各类人才在沈阳安心发展、舒心生活、开心工作。
区域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品质的竞争。我们要通过“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提升城乡品质,打造功能完善、品质一流、大气磅礴、形神兼备的大沈阳,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实施精准规划。切实以“现代化、国际化、品质化”的理念和标准来谋划城市发展,把“精准”融入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全过程。坚持兼顾当前和长远,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空间,加快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坚持兼顾局部与整体,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把规划延伸到各片区、各地段、各楼宇,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有机统一,提高城市规划的系统化和精准化水平。
推进精致建设。统筹面子与里子、地上与地下、硬件与软件,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注重抓好细节,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形态、建筑形态、街区形态以及建筑物的几何线、天际线、轮廓线,把建筑物作为艺术品来设计、来打造,使每一座建筑、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展示沈阳风韵的靓丽名片。注重完善功能,着眼“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构建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完善地下综合管廊等设施,有效治理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城市病”。注重重点提升,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区、重点商业区、大型交通枢纽以及生态旅游区改造提升工程,使之成为展示城市内涵的窗口、承载经济发展的依托。
强化精细管理。秉承“城管为民、城管从严”理念,下大力气根治各种影响城市形象的“城市病”,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以深化改革增动力,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政府为主导、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良性互动城市管理格局。以重点突破带全局,大力实施违章建筑治理、背街小巷环境提升、户外广告牌匾规范整治等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顽疾。以现代手段促提升,建立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智慧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环境是竞争力、是生产力。我们要拿出更大的气力、更新的举措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以善作善成、砥砺奋进的城市品格影响人,以底蕴厚重、开放开明的城市文化塑造人,以舒心爽心、人见人爱的城市魅力吸引人,为创业兴业者提供更适宜的土壤、更灿烂的阳光、更滋润的雨露。
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彻底肃清王珉等人恶劣影响,持之以恒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不断凝聚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以铁的纪律铲除滋生“圈子文化”和拉帮结派问题的土壤。推行差异化绩效考核管理,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评判器”“识别仪”作用,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激发各级干部昂扬向上、拼搏进取的激情。
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让“投资不过山海关”如黄鹤一去不复返。全力抓好政策落地,切实把促进产业发展、培育引进人才、加强园区建设等系列文件解读宣传到位、贯彻落实到位,实实在在为企业松绑减压。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放而有管、过槛即入,先批后审、有偏则纠,全程监督、跟踪服务”,让“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便捷高效”成为沈阳的城市名片和鲜明标签。
打造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切实把加强生态建设摆在振兴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努力绘好美丽中国的“沈阳画卷”。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打造“三环、三带、四楔”生态廊道,构建科学、合理、平衡的生态空间格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水、土污染防治行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好蓝天碧水青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打造公平向善的社会环境。坚持以法治保障振兴、以人文涵养发展,营造公平正义、诚信有序、向善向上的社会氛围。建设文明向上的沈阳,坚持时代特征与沈阳特色相兼容,传承城市文化,熔铸共同精神,切实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和城市精神感召力。建设平安和谐的沈阳,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持社会大局平安和谐稳定。建设法治诚信的沈阳,着力加强信用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正义,带动全社会提高法治意识和诚信水平。
打造宜居宜业的民生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真正让振兴发展成果越来越多惠及广大群众。持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努力为广大市民和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商务、旅游、金融等公共服务。完善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建立公平普惠的就业创业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加强养老金征缴和支出管理,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推进棚户区改造、居民小区改造提质等各项民生工程,搞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资源。我们要着力打造一支想为、敢为、勤为、善为的干部人才队伍,使之成为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中流砥柱。
旗帜鲜明讲政治。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于振兴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筑牢理想信念,牢记“革命理想高于天”,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实践者、忠诚捍卫者。坚定政治立场,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持之以恒强本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过硬”要求,引导各级干部不断提升推动振兴发展的能力水平。切实做到勤于学习,及时跟踪把握中央大政方针、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素养。切实做到知行合一,把中央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振兴发展的思路举措和生动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破解矛盾、推动发展。切实做到大胆创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谋划推动工作,形成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眼界胸怀和能力素养。
大干实干转作风。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坚决整治“四风”,注重以上率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全面杜绝“四风”反弹变异。端正用人之风,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切实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選上来、用起来,充分激发各方面干事创业的昂扬斗志。弘扬实干之风,让“马上办、钉钉子”“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引导全市上下真正把全部功夫下在大干实干上,把全部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不断开创沈阳振兴发展新局面,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沈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