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凤 杨继朋
——建设高水平大学:争取国内外一流大学、国家级科研院所在渝举办大学或分校,推动在渝高校與国内知名大学联合举办人工智能、微电子、软件等智能类学院。重点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和有条件的高校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新企业联合组建二级学院。鼓励支持与重庆产业布局相适应的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
2018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其实,不论是科教兴市,还是人才强市,落脚点最终还是在人才的培养上,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最有力的手段。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以‘双一流建设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提升,以产教融合为主攻方向,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争取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来渝合作发展,显著提升教育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业教育成为教育的“短板”和“软肋”。而在人们的意识中,上职业学校好像低人一等。
时代在变化,教育在变革。如今,这种偏见已逐渐失去市场。
在璧山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产教融合、军校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逐步提高人才质量,采用紧跟时代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为社会不断提供各类专业人才。
3月26日,记者来到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看到该校信息工程学院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甲骨文高职双创基地暨甲骨文大数据学院”的建设。
据了解,该基地由信息工程学院与美国甲骨文公司联合打造,是重庆首个甲骨文高职双创基地。
“与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不能关起门来办,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实习实训,都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与合作。”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介绍说。
的确,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是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深度参与,培养人才的结果也需要企业来考察和接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校企合作,就没有产教融合,没有产教融合,就无法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然而,目前有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高校跟风开设所谓“热门”专业,导致“你有我有全都有”,出现人才质量不高、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专业,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专业设置跟风、雷同的问题。
近年来,该校先后与兵工系统、世界500强等近百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各专业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一直处于同类学校领先水平。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三的舒玉金同学为例。他在企业负责微信平台应用开发,实习一个月后,企业就给出了月薪7000元并提前享受正式员工的待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辅导员介绍,“学院大部分学生实习期的工资都能达到4000—5000元,甚至不少学生在还没有领毕业证的情况下,就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近三年来,该校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为100%,专业对口率达92.6%以上。截至今年1月,即将毕业的2018届学生的签约率已达86%。
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创新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行动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对此,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37个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的紧俏专业及行业急需专业,建立了3个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技能培训鉴定中心、虚拟仿真教学实训中心),为在校学生的技能提升提供专业指导和训练。
周元是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近期,他正忙着集训,再过几天,他将和同学一起参加重庆市职业技能大赛。
同样在筹备比赛的还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另外两支队伍,他们将参加5月份举行的“合泰杯”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这些比赛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大量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竞赛指导老师张华说。
据了解,仅2017年,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全年累计参加11项技能竞赛,共获得奖励42项、获奖人数达200余人次,多项技能竞赛成绩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前茅。
为什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能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这当然离不开学校提供的良好教育培训平台。
“我们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并建立了技术服务中心、技能培训鉴定中心、虚拟仿真教学实训中心,为学生的技能养成和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张华说。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不仅在各类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更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尤其是参加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大都成为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人才。
2014年5月,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部和教育部联合确定为重庆市首家定向培养士官的试点院校。
对此,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重庆现代装备制造业和兵工行业人才需求,开设了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专业,为西南兵工和装备制造业以及地方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量机械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从入职到现在快一年了,收入可观,发展前景也很好,现在我已经被当作公司技术骨干预备人员来重点培养了。”去年从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的张浩兴奋地说。
张浩目前就职于一家兵工企业,在2016年10月的兵工系统双选会上,张浩被现在就职的公司录取。
“张浩只是一个代表。我们机械工程学院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进入兵工企业工作,而且大多数都发展得不错。”机械工程学院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重庆唯一举办兵工系统双选会的高职院校,自2006年开始,机械工程学院每年都有60%左右的毕业生通过双选会进入兵工企业。
为了更好地服务西南兵工和装备制造业,机械工程学院与多家兵工企业在已设立“大江班”“长电班”等订单班的基础上,与另一家公司合作签订了“火工班”,校企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定向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目前,机械工程学院的订单班数量达到11个,订单班培养学生400余人,实现行、企、校三方联动的订单式人才共育培养模式,为各行业不断输送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名单。其中,我市重庆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西南大学生物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西南大学在2017年上半年已制订并印发了《深化学科专业调整改革建设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明确学校学科建设的方向和任务,并在2017年学科建设中先期投入经费3亿元,将在学校已有的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殖发育生物学等学科优势基础上,组建跨学院(部)的生物学科群集成研究平台,打造植物学与植物生产、动物学与动物生产、发育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三个核心学科。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为社会、行业、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月27日,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与重庆轻工职业学院签订了深度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讨并重点建设市级骨干专业食品检测技术,这预示着重庆轻工职业学院食品检测技术专业的发展将迈上更高的台阶。
经过调研探讨,双方达成共识,共同筹建“重庆烘焙食品检测中心”和“重庆烘焙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双方将共同参与、不定期举办校企合作工作观摩、技术经验交流、科技项目研发、就业指导与人才招聘等教学研活动,建立深度融合的产、学、研、用合作办专业机制。拟形成以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协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双赢合作模式,并使之成为食品检测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术研究、项目开发、信息服务与技术援助的载体。
1月13日,金科集团与重庆大学“精英人才基金”项目正式启动。金科集团向重庆大学捐资300万元,成立“精英人才基金”,并在重庆大学设立金科“星光班”,全面支持重庆大学培养精英人才。
据悉,金科“精英人才基金”项目面向重庆大学建筑学部4个学院的全日制学生进行选拔,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突出才能等方面优中选优,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筛选出本硕生共50人组成金科“星光班”。
培养过程严格按照“共同选拔、优化课程、滚动淘汰、联合培养”的原则,不断优化学生质量。金科将通过“精英人才基金”,结合重庆大学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以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聘请公司高级管理岗位人员作为学业导师、开设特色讲座、资助国际化教学等形式,参与优秀人才的全过程培养工作。
在重庆大学“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总体培养目标基础上,结合建筑学科特点,金科同重庆大学打造校企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建立起“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位一体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