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东
户某,男,2岁5个月,因急性支气管炎使用头孢呋辛钠和炎琥宁2天,不见好转。第3天改用头孢曲松,静脉注射维生素K1 5毫克,约1分钟,户某出现了瘙痒症状,进而呼吸困难,全身紫绀,气促,呼吸每分钟达50次,双肺可闻及水泡音。医生立即给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结合利尿、纠酸、吸氧等治疗后,约3小时后呼吸困难得到改善,上述不适逐渐消失,生命体征稳定。
户某无过敏史,也无家族过敏史。最终医生确认,户某的不适系维生素K1导致的过敏反应。
在上述案例中,户某出现的主要是严重的呼吸系统损害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是在输入维生素K1约1分钟内出现明显症状,停用维生素K1,经及时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在并用其他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后,未再出现前述不良表现。
在临床上,维生素K1注射液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Ⅱ、Ⅶ、Ⅸ、X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而致的出血,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和新生儿出血症,肾脏穿刺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它还具有一定的解痉(泌尿道、胆道平滑肌痉挛)镇痛和止咳平喘作用。
由于应用比较广泛,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主要表现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晕厥等全身性症状;呼吸困难、胸闷、呼吸急促、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憋气、咳嗽、哮喘、憋喘、呼吸抑制等呼吸系統损害;紫绀、低血压、心悸、心动过速等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症状。
维生素K1不良反应在临床中时有发生,轻者皮疹,重者休克,需紧急抢救治疗。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逐年增加,然而基层医生对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也远未到位。
为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2017年9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要求生产企业修订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对其用药安全提出警示,引起了大众对其用药安全的关注。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修订说明中,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被要求添加黑框警告(“黑框警告”出现在药品说明书最靠前的位置,相比于“警告与注意事项”,“黑框警告”是更为醒目的药品风险警示方式),以警告其注射时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此外,在其不良反应项下增加以下内容:如全身性的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
有学者综述了从1995-2005年间国内发表的68篇文献,在243例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中,以皮肤过敏反应为最多。过敏性休克占全部反应的24%(1例死亡),中度过敏占39%,轻度过敏占29%。此外在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不良反应数据库中,就有240例维生素K1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医务人员是安全用药的卫护者。针对维生素K1黑框警示,临床工作者应顺应安全需求,减少可能出现的用药损害,建议遵循以下用药原则。
1遵适应证用药,按照正常剂量使用。一般为肌内注射、静脉注射,一次10毫克,一日1~2次。治疗新生儿出血症时,肌内或皮下注射1毫克,8小时后视病情需要可重复。
2依说明书用法,选择合理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一般应首选肌内和皮下注射,当患者病情严重或特殊情况下可使用静脉注射。就是说,能采用肌内和皮下注射给药的就不用静脉注射。
3若的确需要静脉注射,给药速度必须缓慢。按照药典要求,给药速度不应超过每分钟1毫克,如果静注过快,超过一分钟注射4~5毫克的总量,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反应。
4要问询过敏史,谨慎排除高危风险。在决定用药前,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及直系亲属的过敏史,确知患者对维生素K1及注射液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患者本人或直系亲属有过敏史者,要谨慎使用或尽可能不用。
在用药途中,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多加观察,及时、正确判断临床过敏病症,一旦出现异常症状,立即停药,及时进行救治。
作为患者或家属,在治病用药期间,也应尽心尽力,合力同心,协同医务人员做好患者照护。比如,在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期间,如能做到如下几点,也可减少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
1明白药物有时有效,有时也有害。“是药三分毒”,药物不是身体原有的,属外来化学物质,对药物治疗的矛盾性有所认知,一旦出现与治疗目的相悖的情况,能理性应对,避免出现误判或误治。维生素K1有解痉镇痛作用,而静注维生素K1有可能致过敏性休克,这与其可导致支气管痉挛有关。
2告知医务人员是否曾有过敏史,正在使用哪些药物。知道患者的过敏史、肝肾功能等情况,医生会权衡利弊,谨慎使用。维生素K1与不少药物联用存在配伍禁忌。与苯妥英钠混合2小时可有颗粒沉淀,与维生素C、维生素B12、右旋糖酐混合易出现浑浊,而水杨酸类、磺胺、奎宁、奎尼丁等可影响其疗效。
3严格规范贮藏使用,使用期间也要避光。维生素K1注射液为黄色液体,易被酶和氧化剂破坏,遇光颜色变深,一般需避光密闭贮存。静脉输液过程中也要避光。
4注意静脉注射期间和注射之后的观察。维生素K1不良反应大多在短期内发生,所以家属应注意观察用药30分钟左右的临床反应,一旦观察到过敏等异样变化,应立即请求医护人员帮助,先停药,并考虑积极救治措施,减少损害。
维生素K1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其不良反应发生原理并不明确,通常认为与身体因素、药物因素、给药方法都有关。一是免疫反应说,维生素K1是一种脂溶性成分,与血液中蛋白(或组织中T细胞)结合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二是增溶剂说,研究表明其注射液中的增溶剂很可能是引起类过敏的原因之一;三是溶血作用说,减少剂量(日剂量不宜超过40毫克),缓慢注射,稀释后注射,通过降低局部血液药物浓度,维生素K1的溶血作用减弱,能减少其不良反应。
尽管如此,也不要就此害怕使用该药物。政府尽力在用前警示,医务工作者努力在使用中用心,患者或家属始终有安全初心,维生素K1注射液的用药风险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