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 400015;2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重庆 400014)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制度,并在全国建立起了省、市、县三级完整的质量监管机构和监管体系,该体系下的质量监管工作存在质量监管效率低下、监管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工程资料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所以为了改善这些不足和缺点并适应未来发展新需要,必须采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十二五”期间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试点推广BIM技术以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并引发了建筑工程管理 “从纸质向数字”、“从前端向后台”、“从单一向协同”的重大变化;住建部相关文件也指出要着力增强BIM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
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清楚认识到BIM应用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巨大价值,进一步加快BIM技术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中的推广应用[1]。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BIM技术应用于质量监管进行简要分析。
BIM三维呈现的方式,比起传统的文字加图纸的表达方式,显得更直观而易于理解,能够很有效地提升内容理解效果。工程实施人员如果能够在工作目标和标准的理解上达到较理想的层次,工程质量就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
二维码或RFID技术的日渐成熟,让识别构件的效率越来越高。许多产品化的BIM平台都已经集成了相关的接口,能够实现实物快速匹配BIM模型,并从中获取相关的构件信息。当构件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扫描该构件上的二维码或RFID信息,并结合质量问题的类型(如是制造问题还是安装问题等)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或责任单位[2]。
施工单位通过BIM模型中的各构件参数与对应的施工方案、相关检测报告、验收资料、技术交底和质量抽检记录等进行关联,实时录入工程实体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和施工方法、成品保护措施等情况。监管单位通过在移动终端查看相关信息,对比技术资料和工程实体照片以及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体和技术资料的抽查,尤其是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并提出整改意见。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和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施工单位利用BIM进行模拟施工,监管单位可以通过模拟施工的成果比对专项施工方案,来判断现场是否按既定方案进行施工,并抽查重要的构造节点和特殊部位,降低安全风险,保证施工质量。
监管单位验收时,可以将施工图纸、验收标准、BIM模型集合在便携设备中。在BIM模型中可以对现场实施情况与设计方案的一致性进行检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
当前质量监管制度无法对BIM环境下的质量进行监管的重要环节有:
(1)由于不同施工阶段的BIM模型由不同的企业完成,而且政府部门没有相应的标准和法规对BIM模型质量进行规定和划分,导致BIM模型质量不可控;
(2)工程参与各方对BIM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不同,导致参与各方的交叉协同工作无法高效进行;
(3)设计、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引入,使得设计结果需要施工方和BIM技术提供方参与审核,施工成果需要设计方和BIM技术提供方参与审核,而现行制度中还未对三方的成果互相协调监管的规定;
(4)由于BIM模型和信息平台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将现场情况数据进行记录,但是当前数据收集录入情况不尽人愿,监管无法对数据录入提供硬性的要求,对数据收集录入过程缺少指导性的文件依据,监管存在困难,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的适用性。
用传统方式进行现场质量管理和检测时,一般通过测量实体数据比对二维图纸数据和相关质量验收规范,判断检验质量是否合格。项目运用BIM技术后,可以将传统的质量管理和检测方法与现代数码设备结合,进行现场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数据偏差,立即同步上传和报告,实现信息化的管理。表1总结了传统技术与BIM技术环境下质量管理的比较分析,并通过该表确切地体现出在BIM技术环境下工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需求。
表1 传统技术与BIM技术环境下质量管理的比较
承包方施工质量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内容为,承包合同质量要求和相关质量标准制定的质量策划管理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构建项目参与各方的协同工作模式。
建设方施工质量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内容为,通过控制项目规划、设计质量、招标投标、审定重大技术方案、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构建项目参与各方的协同工作模式。
政府主管部门应在已有政府质量监管平台上制定工程质量信息交互标准、建立工程质量信息化管理一体化平台、建立工程质量基础数据库,并借助社会监管力量来辅助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以及建设各方转型升级的需求,目前BIM技术在国内部分省市已经逐步开始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现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精细化质量管理、全专业协同化、合理分配监管、提高监管效能资源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仍处于初步阶段,目前还存在技术、政策、监督方式等多方面的问题[3]。
(1)BIM云平台的开发
由政府主导,BIM、设计、施工等企业参与开发适应建筑工程质量管控的BIM云平台,该平台应能实现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质量检测单位的质量行为监管信息进行采集,实现工程竣工备案、建筑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等信息共享,保障数据可追溯。
(2)制定BIM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和考核制度
政府应根据BIM技术应用特点以规范或管理文件的形式制定BIM实施标准,并制定相应的设计及施工企业应用BIM技术的考核制度。
(3)转变质量监督模式
政府主管部门需转变质量监督模式,建立BIM技术应用背景下的检查模式和验收标准。
(4)鼓励政策和示范推广
发挥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的引领作用,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并结合实际情况,坚持试点示范和普及应用相结合。
(5) 人才培养
搭建BIM技术应用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质量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可以肯定这是一种较传统的管理方式更为有效的系统。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政府导向和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BIM技术将会给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带来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亚东,郎灏川,吴天华.基于BIM实施的工程质量管理[J].施工技术,2013(8):42-15.
[2]金磊铭,张琳.BIM技术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16,(9):28-30.
[3]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创新工程监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