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慧媛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2)
20世纪5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就已调查大学生的适应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做了深入的探讨,据美国ACT的统计:学生在大一的学习与生活(尤其是新生适应期的情况)对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与未来的工作的差异化影响高达53%。作为生活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样化和生活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的“95”后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造就了“95”后独特的群体个性,甚至是特殊的心理状态。因此过去传统意义下的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研究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和心理调适的唯一参考。
基于此,本文将着眼于网络时代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研究的对象为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6年9月入学的新生,搜集材料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随机个案访谈获取样本信息。最终对网络时代下,新媒体对大学新生的适应内涵及对大学生存在的影响路径进行合理分析,尝试从新视角理解环境支持资源对大学新生适应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借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笔者在入学伊始,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64份,回收率为88%,并以班级为单位,抽取10位访谈对象,了解网络等新媒介下新生适应情况。通过对问卷的定量分析和10位访谈结果,对“95”后大学生大一的学习与生活有了大致了解,结合他们各自的调整状态,本文将针对问卷中出现的适应不良等其他症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离开生活十几年的家乡,只身在异地求学,恰好迎合了年轻人逐渐增强的自主性需求。大学期间,在接受专业学习的同时逐渐开始与形形色色的人们接触。这种专业技能与社交技能的获取是他们逐渐向社会人过渡的必经阶段,也是他们能否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大学新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而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会对新生的自我认知产生影响,并对个人的生活、学习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女生在对陌生环境的适应与接纳方面弱于男性。超过45%的大一女生觉得大学生活没有她想象的美好,而该比例在男性中只占23%。这些不美好的地方,一般体现在对住宿条件、饮食的不满,以及抱怨军训的不人性化。在专业课的学习适应方面,理工科的男生62%可以接纳专业课程的设置,有24%不喜欢上专业课,还有16%的学生对于自己是否接纳尚持不清楚心理。理工科的女生在专业课程适应方面明显弱于男生,只有近40%表示接纳目前的专业,其余均表示专业知识比较晦涩难懂,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反之,对文科专业的课程适应的男女调查结果与此相反。在对新生家庭基本情况的调查中,家庭条件优越的新生不屑于参加各类团体活动,而来自极度贫困的家庭则怯于参加各类活动,介于二者之间的新生则是各类活动的主力军。
迈入大学的学生们,正经历人生的第二次断乳,而网络正可以帮助他们释放积压的学业压力,排解心理孤独感。在对大一新生上网时间及目的的调查中,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下的仅占12%,4小时以上的则占67%,上网的途径也呈多样化的趋势,以手机客户端和宿舍上网为主,35%左右的学生会选择去学校附近的网吧。消遣娱乐、打发时间占上网目的的90%,仅有近10%左右的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学习或进行与学业相关的资料查询。
表1
表2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结果来看,大学新生生活迅速被网络攻占与他们长期被压抑的高中学习有关,随心所欲上网成为他们宣告自由的一种方式,加上父母管教鞭长莫及、辅导员关注力不从心,大学生在没有束缚下上网,上网时间不受控,上网内容也没有监督,极易上网成瘾。
过去,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只能通过他人的介绍或新闻媒体的报道,获取大学的一点基本信息。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便捷的社交工具如微信、微博、QQ等,大学新生可以多渠道、宽口诀获取更多有关大学的信息,能提前做好相应规划,这无疑是网络带给我们的颠覆性变革。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各高校相继开设官方微信、微博,使得大学新生点点手指便能了解到学校过去发生的,现在流行的,甚至是将会出现的。学生可以在线参与校园活动、提前挑选宿舍床位、对专业老师都有全方位的了解,这些对于新生适应新的生活都扮演者举重若轻的角色。
近年来,有许多个案反映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从我们的调查中也不难发现,有近20%的学生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这意味着这些学生在满足自己的上网欲望后,精力、时间上都无暇顾及学业。在第二轮调查中我们发现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的学生,几乎都存在挂科现象。这充分说明上网不当确实会影响学习。大一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传统的课堂已经不足以满足学习所需,老师和学生都对网络有一定的倚赖,故合适的上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于网络不要闻网色变,应当恰当地使用网络工具。
网络不仅会影响大学新生的学习,对他们的生活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以访谈对象小A为例,她说上高中每天都要骑车20分钟上学,学习压力也较大,体重一直维持在95斤以下(身高165cm),但上大学以来,手机不离身,回到宿舍也是刷剧、聊天,甚至吃饭也不放弃玩游戏,开学才3个月,已经重了10斤。调查发现像小A这样的个案不在少数,大家普遍反映网络的魅力太过诱人,散步、运动时间被网络碾压。
在众多的调查对象中,一位学生的告白也值得所有人的关注。他(她)坦言自己在初中时无意间接触了黄色网页,为避免代入,在此不对内容加以详述。从此他(她)经常会去翻阅类似网页,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精神不振、上课萎靡成为常态,成绩一落千丈。进入大学后有严重趋势,在详细了解该同学的信息后并征得本人同意我们已请院心理健康老师介入。
可见灵活又匿名的网络世界逐渐成为了很多人的“世外桃源”,尤其对于身处巨大变化、社会支持缺失的大学新生,网络成为了他们无助时的稻草,在虚拟的世界里获得认同感。
青年进入大学以后,正是其自我认识形成的主要时期,而自我认识与适应有着紧密联系,该阶段需要恰当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其学会适应新环境。
以家庭为例,应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帮助孩子形成自力更生的能力。如此,在告别家乡、离开父母之后,才能快速融入大学生活,不易陷入孤独而沉迷网络。读书是生存之道,却非唯一之路,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简单粗暴的教育只会让家长成为孩子的陌路人,善于陪伴与理解的家长才是指路人。
学校,作为学生生活最多的地方,不仅是识字算数的地方,更应是习得各项技能的场所,社会交往技能与社会适应作为社会生存的不二法则,学校亦应在沉重的学业之下适当安排一些课程或社团活动,不一味以“填鸭式教育”为主,否则学生一旦脱离密不透风的考试制度、360度无死角监督环境,会如脱缰的野马无法被驯服,并迅速陷入色彩缤纷的诱惑中。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第一层目标,大学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在入学教育时,应将攸关学生生活与学习所会接触的方方面面加以介绍,并对可能面临的问题和遭遇的困难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对策。鼓励新生参加社团活动,充实课余闲暇生活,这也能有效避免新生陷入网络世界,更快融入新环境。
社会层面应从制度完善与人文关怀两个维度入手。制度完善指加强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出台相应的法律制度,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创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人文关怀则指社会舆论导向,应以包容的态度来接纳这些初次离家、独立生活的青年们,人都是在错误中长大,对陷入泥沼的他们伸以援手。一旦搭建家庭、学校、社会的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定能帮助我们的学子快速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戒备。
当然,不论是父母、老师亦或是朋友,大家的帮助都是客观的,作为自身而言,更应该自救。一旦萌发对陌生环境的排斥感、寻求网络世界作为乌托邦的念头,不妨时常暗示自己善于发现大学生活的美好与自由、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做好金钱的分配,走出宿舍,结交三五好友,共同度过人生最美的大学时光。
参考文献:
[1]蒋惠玲.美国一流私立研究型大学内部治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2]孙佳明,张军,王敏芝.心理辅导在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问题中的作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3).
[3]腾国鹏,金盛华,马莹华.新媒体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及教育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4]李燕妮,罗阳.社会经济背景对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影响[J],时代教育,第七期.
[5]曲佳.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研究[J],科技文汇,2010,(1)(下旬).
[6]杜世舰,顾煜星,李伟亮.网络成瘾对大一新生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6,(6).
[7]安芹,李旭珊.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J],心理卫生评估,2010,(10).
[8]赵利.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目标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