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模拟交易会”为例

2018-05-21 03:15:4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交易会竞赛学科

杨 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和重要发展引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二课堂尤其是学科竞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又高于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某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竞赛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抓手,同时也是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的鲜活载体。

为了推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商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广外商学院“模拟交易会”学科竞赛活动已发展为结合专业特色、高品位、影响力大的学术品牌活动,助力创新创业人才成长。近年来,广外商学院学科竞赛在发展过程中受思想认识偏差及管理激励不足等问题困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进程。在学科竞赛视域下,高校应建立怎样的人才培养机制助力创新创业,成为新时代的新课题。

一、学科竞赛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紧贴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创业人才是具有首创意识、敢于冒险、创新创业能力、人际社交能力、企业家思维以及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复合人才。学科竞赛的举办旨在创造条件不断夯实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培养“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

(二)建成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阵地。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在于引导,核心在于对接实践要求,根本在于思想育人。学科竞赛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旨在提升学生素养,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阵地,学科竞赛播散创新创业的种子,浇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梦想变成现实。

(三)打造学生学术实践的平台。“模拟交易会”旨在为学生提供知识运用、团队沟通、人际交流、教学反馈的舞台,让参赛选手在模拟交易中体会真实人生。学院在不断探索中寻求模交更优秀的活动实践方式,不断完善参赛机制,全面考察学生能力,结合时代主题,切实增强“创意培植——创新培育——创业培训”三个梯度的人才培养。

(四)创新教学改革实践的基地。“模拟交易会”历年的不断创新,也是深化教学改革、与第一课堂相互渗透的灵活呈现。模交也将继续朝着“专业性、综合性、社会性、规范性”的方向,以“专业+英语”为基础,回应时代需求,不断改革创新,做到环环相扣、独具匠心,孜孜不倦、开拓创新,为参赛选手更好地利用专业知识、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二、学科竞赛助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偏差。部分教师对于学科竞赛认识不足,将学科竞赛划分为与课程教学关联不大的课外活动,没有认识到其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不愿投入过多时间与精力参与指导学科竞赛。同时,部分学生对于学科竞赛认识存在偏差。重视课堂学习,忽视学科竞赛反哺第一课堂的作用;过于注重比赛结果,忽略专业知识的运用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管理激励不足。学科竞赛学生参与率较高,但参赛项目精品数量较少;学科竞赛资金投入、场地配备及师资培养等不足,需不断优化第二课堂建设与管理;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学科竞赛的热情不高,需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肯定其劳动成果;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数量不足,需整合社会资源开拓创业孵化;学科竞赛创新优化仍显不足,需不断调整赛事体系,提升赛事吸引力。

三、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一)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建立“三创四式”模型

学院依托商学院学科竞赛,大力投入制度建设、人力、物力与财力,依照“创意培植——创新培育——创业培训”三个梯度的人才培养模型打造形成“递进式”的教育体系、“链条式”的实践体系、“全程式”的培训体系以及“多维式”的能力体系。

1.“递进式”的教育体系。学院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竞赛、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优化专业设置,把创业教育内容融入日常学科竞赛、专业课程,建设一个融合教学资源、竞赛项目、人才、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学生按照数据库导向进行精准支持和提供保障,形成对创新创业工作的有效支撑。建立从面(全院学生)到线(专业课程学习)到点(创新创业精英)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形成从理论教育到创新创业训练,再到创业实践、成果转化的“创意培植——创新培育——创业培训”教育培养体系。

2.“链条式”的实践体系。从创意萌芽到创新育苗,创业设计到项目孵化,依托学科竞赛,深入实践基地,促进学生夯实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创新创业技能。鼓励学生参加模拟交易会、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整合校友企业资源,开设创业实践训练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化理念——创新创业调研——多功能实践——学科竞赛渗透——创业孵化”的五要素体系。

3.“全程式”的培训体系。学院在学科竞赛基础上建立起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内容多层次、培训模式多样化,有效覆盖创新创业全过程的创业培训体系。在学科竞赛开展的同时,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工作坊”“创业实践训练营”等覆盖全过程。从SYB理论学习到案例教学,从模拟企业经营运作到创业实训,不断横向丰富和纵向深入学科竞赛的开展。学院发动专业教师同时聘请校友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参与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和就业创业实践,为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供资源支持。

4.“多维式”的能力体系。商学院以“培养国际高端商务人才”为使命,强化全球化商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特色,同时秉承“社会责任、相互尊重、诚实守信、知行合一、创业精神”的SMILE(S代表Social responsibility、M代表 Mutual respect、I代表 Integrity、L代表 Learningby doing、E代表Entrepreneurship)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德才兼备”型国际化商界精英,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需求。学科竞赛的开展着眼于为学生植入创新创业基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梳理创新创业品质与人格,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团队意识、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二)改进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

1.提高积极性,参与大众化。学院利用线上线下媒体资源,充分做好学科竞赛实施方案的宣讲与咨询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模拟交易会等赛事中来。根据学科竞赛的成绩给予表彰,并在年度综合测评给予相应分值,同时根据第二课堂管理规定给予相应学分。对于表现突出的队伍进行重点指导,培养“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后备力量,融合校友企业资源进行创业孵化。通过学科竞赛的内驱动力,不断提高活动参与率,扩展学生群体参与面,让参赛者充分感受学科竞赛的魅力。

2.加强指导性,激励长效化。学院成立第二课堂建设与评定委员会,并安排专职人员管理模拟交易会等学科竞赛相关事务。成立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同时聘请校友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院把指导学科竞赛纳入绩效考核范畴,把指导竞赛的成绩作为教研业绩,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激励政策,长效作用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发展以及学院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3.切实保障性,实践平台化。建立“双创型”师资队伍,加强对“双创型”师资的培训力度,切实保障教学水平。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不断完善学科竞赛发展及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服务。开放活动场所,搭建实践平台,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院学子提供创新思想碰撞和创业梦想设计的舞台。

(三)重视评价反馈机制,创新优化学科竞赛体系

在学科竞赛开展过程中,注重优化评价机制,及时调整创新学科竞赛内容和形式。同时,重视收集反馈建议,建立专门信息反馈渠道,搭建好有效沟通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调研,正确、及时、有效地收集赛事反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参赛者、指导教师以及赛事组织者参与活动效果反馈。重视过程性评价,把整个学科竞赛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深入分析赛事举办过程中的问题,形成良性反馈循环。提高评价客观性,增强学科竞赛体系科学性,在反馈交流中挖掘创新创业潜在因子。

模拟交易会,一场源自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大型学科竞赛活动,在广外这片国际化的沃土中不断开拓创新。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的梦想的使命。通过完善目标管理、激励保障与评价反馈机制,建立“三创四式”模型,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创新优化学科竞赛体系,从而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清远,杨明娜,李勇,等.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13-16.

[2]邱文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于学科竞赛的功能效应[J].当代经济,2015(1):107-109.

[3]郁震,高伟,陈颖辉.高校PBL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初探[J].中国青年科技,2008(1):47-52.

猜你喜欢
交易会竞赛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2020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2020北方烟台果树苗木·生产资料交易会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 09:08:51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2017武汉种子交易会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