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丽萍 郭建勇
(太原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中国梦、强军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体现,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在改革强军的伟大征程中,海军部队转型建设持续有力、武器装备陆续更新、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某舰艇同样承担着捍卫国家疆土、宣誓国家主权的使命,是一个国家的移动国土。作为一艘新型战舰,亟须人才智力的支持。因此,在原有远程开放教育的基础上,探索针对舰艇官兵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适合舰艇官兵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不但能够体现开放教育的广泛性、公平性,也将为军民融合、智力拥军开辟可借鉴、可复制的新路径。同时,在强军兴军的时代号角下,探索适合军队的学习供给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
1.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是指把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之后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负责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
2.学习支持服务
“学生支持”的概念1978年由英国开放大学大卫·西沃特在论著《远程学习系统对学生的持续关注》中首次提出。他认为,学习支持是一种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机构的教学服务设施。[1]我国远程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学习支持服务是指远程开放教育机构或者院校为指导、帮助、促进远程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通过面授、信息媒体等不同形式和途径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服务,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通常包括情感类的、技术类的、学术类的等等。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过程也即接受学习支持服务的过程,因此,建立科学、高效、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远程教育质量的保障,也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
有关军民融合与军事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专家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做了不同层次的分析。赵洪利、侯兴明(2018)从在线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的构成要素、需把握的原则;[2]梅阳(2015)从经济学分工理论的角度,提出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必须推进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素质发展格局;[3]李果(2018)结合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特点,针对军队建设的需要,提出大融合科研模式和教学孵化器的创新理念;[4]李林、胡宇萱、曾立(2017)从科技兴军的视角提出构建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以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培养为补充的院校格局。[5]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有关军事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研究,但聚焦开放教育舰艇官兵的学习支持服务研究仍属空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完善。
结合对某舰艇的教学反馈、教师访谈及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舰艇官兵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的学习需求,将对改进学习支持服务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巩固教学成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1.海军舰队流动性强、驻地偏远
海军舰艇官兵担任站岗执勤、培训学习、军事训练、出海演习等工作任务,期间进入全封闭无网络状态,鉴于军队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学习者的学习通常处于间断的状态,即使回到基地后,由于驻地偏远,完成网络学习的可能性较小。在对舰艇学员采用的学习方式的调查中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看教材或辅导书,占到55%,网络在线学习的使用频率排名靠后,并不受舰艇官兵欢迎。如图1所示。
图1:某舰艇学员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方式调查结果
2.舰艇官兵工学矛盾突出
海军舰队官兵除了完成岗位职责外,还经常涉及有关任职教育、军队条令条例的学习任务。某舰艇作为新型驱逐舰艇,面临的设备调试、出海巡航任务较多,官兵的学习时间更是紧张。在对某舰艇报名参加学历提升的官兵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工作日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达10小时以上的占到76%,此外,近一半的舰艇学员认为,他们每天用于学习的空闲时间不到1小时。
3.舰艇官兵作业环境特殊
由于海军舰艇官兵长期工作和生活在舰艇环境中,空间相对密闭和狭小,人际往来受到局限,加之性别结构单一,不利于舰艇官兵精神放松和心理疏导。由于工作压力大,他们的焦虑状况显著高于常规水平。在辅导教师与舰艇学员的访谈中发现,他们有很强的倾诉欲望,希望教师增加来舰艇面授教学的次数,以便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他们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需要无网络的移动式学习平台
由于海军舰队出海期间使用专用网络,无法完成在线的网络学习,调查显示,舰艇官兵学员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在1 小时以内的占到82%,如图2所示。在学习终端或学习工具的使用调查中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文字教材,占到64%,如图3所示。因此,在学习资源的配备上需要单机版的,现有的APP学习平台需要使用手机联网登陆,无法满足随时随地无网络的学习需求。
图2:某舰艇学员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调查结果
图3:某舰艇学员学习终端或学习工具的使用频率调查
2.需要建立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海军舰队由于战备、军队管理的需要常常有比较丰富的任职教育课程安排,导致舰艇官兵任务式学习多,业余时间较少,这就需要将远程教育的课程安排充分融入到任职教育、常规管理教育活动中,建立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以便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在关于对学校所开设课程建议的开放式调查中显示,舰艇学员希望开设课程丰富的同时,考虑工作性质和任务需要。
3.教师导学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感情投入
舰艇官兵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与家人分离时间较长,缺少亲情的关爱,欠缺情感的寄托。教师在导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倾听舰艇官兵的心声,不但成为他们学习中的伙伴,更要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亲人、朋友。在两个学期也即四次的上舰教学辅导反馈中,教师们普遍反映相比其他学员,舰艇学员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
4.需要送教上门
海军舰队不同于其他军队,工作的时间、承担的任务有一定的随机性。教学辅导需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在线学习辅导时刻准备、面授辅导随时待命。在对开放大学中最喜欢的辅导资源的调查结果发现,教师课程面授占到61%。也说明,传统的面授辅导对舰艇官兵学员的学习至关重要。
国家开放大学及各分部、学院目前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主要以网络支持为主,服务的内容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包括各类技术支持、资源支持、情感支持、管理支持、校外支持和时间支持等。其中,技术支持是指以国开总部、分部、学院的硬件设施为基础,通过技术人员向学习者提供的学习网的运行、数据库的存储、教学管理平台的维护等技术服务。资源支持指通过技术人员、辅导老师为学习者提供的包括课程资源、课程学习辅导材料等资源服务。在学习者参与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情感支持不容忽视,班主任和辅导教师与学习者通过时时沟通、交流,起到增进师生感情、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班主任同时还承担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因此,他们与教务人员一起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负责,包括制定教学计划、课程注册、形考管理、考试组织等管理类支持服务,同时,大多数的咨询服务、学生活动、学生社团、奖学金助学金、评优评先等活动也由班主任和教务人员共同组织完成。此外,学习者完成学业通常还需要家庭、单位提供强有力的时间支持和校外支持。如图4所示。
图4:国家开放大学现有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结合舰艇官兵学员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对国家开放大学现有学习支持服务进行改进和创新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军地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军民融合、教育强军、智力拥军的良性互动。
1.建立军队、地方、院校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互动
某市政府按照效能聚合的原则,委托太原广播电视大学,共同聚焦军事人才双向培养,达到军民融合院校携手共育英才的目的。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开展教育资源的军地共享、军院共建,采用自建、共建、引进等多种方式。另一方面,从舰艇官兵中组织选拔一批高水平教学专家,实现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的融合。[6]这样,学校与政府、海军舰队积极合作、优势互补,提升了学校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畅通了官兵“入伍即入学、转业即成才”的通道,推动了高效益的军民协同、融合共享的新型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的形成。[7]
2.建立学习评价和学习认证机制
现有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常常注重学员学习过程中的支持服务,而忽略了对学员的学习跟踪,并进行评价、反馈,建立学习效果认证机制。在某舰艇官兵学员学习过程中,除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员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外,还建立了教师对学员定期的跟踪访谈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反馈评价机制,通过跟踪——评价——反馈——整改,把过程反馈和结果反馈结合起来,进一步有效地、及时地改进了学习支持服务中的缺陷和不足。
3.使用移动学习ipad进行学习资源供给
针对舰艇官兵无网络的学习特点,在某舰艇学历提升项目中首次探索使用由国开开发的移动学习ipad进行资源供给,国开ipad整合了国开五分钟课程、国开学习网资源、电子版教材以及辅导资料等课程资源,使舰艇官兵实现脱机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以《审美入门》课程为例,在资源配置上,整合了国开五分钟课程、IP 课件、国开学习网等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三级教师的课程资源,极大满足了学员无限制的学习。
4.学习支持服务贯彻“六精三一”
以往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强调个性化,但在调查中发现,55%的舰艇学员希望提供的学习管理服务是“统一组织”,而非通过个人QQ、微信方式。由于海军舰队学员管理的统一性,舰艇教学工作由教导员负责协调,学校也指派专人负责舰艇学员的学籍、教务、考务管理,课程导学由专业教师负责。在教学规则、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舰艇官兵的工作任务和学习需求,做到精准设计、精确实施、精准服务。总体来说,对舰艇官兵的学习支持服务坚持学习辅导“精准定位——精准辅导”一条龙服务;考试安排“精心培训——精准组织”一站式服务;教学规则“精准设计——精确实施”一揽子服务。改进后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如图5所示。
图5:基于原有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的改进
在军民融合的背景下,从开放教育的视角,针对舰艇官兵这个特定群体,探索学历提升的路径以及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的改进,以期通过运用新的教育技术,新的教育方法,服务新的学习者群体,开辟军民融合背景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今后将继续跟踪舰艇官兵学习过程,探索和完善特定群体的精准学习支持服务模式,为远程开放教育助力军民融合、智力拥军、教育强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