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芳
有报道显示,全球阿司匹林年消耗量近年来基本维持在5万吨左右,相当于每年患者服下1500亿片阿司匹林药片。
由于药效众多,阿司匹林素有“万能药”之称。作为名副其实的百年老药、世界医药史上公认的三大经典杰作之一,以及网上流传的床头救命三宝之一,阿司匹林真是“一片在手,天下不愁”吗?
阿司匹林的英文名字Aspirin透露了它的来历,它与柳树有关。从阿司匹林的化学名称乙酰水杨酸,还可以洞悉它的制作过程。柳树皮中的活性成分水杨苷被分离、纯化,再水解、氧化成水杨酸。水杨酸是一种中强酸,服下后会使口腔感到灼痛或胃痛,于是,人们通过酯化反应,把水杨酸变成乙酰水杨酸,结晶后就制作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一般用于镇痛。除了解除疼痛外,查阅阿司匹林药品说明书可以发现,它还能解热、抗炎、抗风湿、抗关节炎、抗血栓以及可用于儿科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治疗。这样看来,阿司匹林简直是一专多能。
英国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这种“一专多能”缘于其可阻止前列腺素形成。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伊鸣指出,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形成来减弱炎症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带来的疼痛感。
虽然阿司匹林真有点“万金油”的意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功效主治说明大多附有“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病因,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的类似说明。也就是说,阿司匹林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既然阿司匹林不治病根,那么动不动就吃阿司匹林到底行不行?
伊鸣认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在预防血小板凝集的同时,有引起胃肠道反应、损害肝肾和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仔细权衡利弊,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的斯图尔特教授建议:“没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症状的人不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引起内出血的危险太大;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也不要忙于停用,任何关于是否服用或停服阿司匹林的决定应该由医生来做。”
阿司匹林的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一项标明,它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引起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为3%~9%,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胃肠道出血或溃疡。因此,有专家提醒,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间过长,如超过5年,应定期监测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且哮喘患者、手术患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活动性溃疡患者、血小板减少患者和凝血功能不佳者忌服阿司匹林。
一般来说,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疗程服用阿司匹林基本不会导致成瘾,但专家也指出,不能长时间、大剂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