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薇薇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193-01
家长,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着一个相当特殊的角色。他虽然不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但是他的言行却会成为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之力”犹如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巧妙,会为老师们省心不少,事半功倍,反之则会成为老师班级管理上的一道梗,甚至为学校工作埋下隐患。
一、建制度——建立健全班级家长委员会
一个班集体实则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干部协助老师管理班级。但是,班级管理并不仅仅限于学校内部,校外各种活动的开展,课后各种班级任务的完成就催生了“家长委员会”,我们需要一个“领导机构”把孩子们背后的家长联络起来,督促孩子们完成在家的各项任务,协助老师给予孩子课后的帮助,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
家委会的建立也可以通过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本身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又对班集体事务热心的家长是家委会成员的不二选择。老师在组建家委会的时候尽可能要协调性别差异,有些活适合细心、耐心的妈妈们去做,而有些活实在不能缺少有体力、识大局的爸爸。能力、性格上面的互补也是在组建家委会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热心的家长很多,老师需要对他们进行深入的接触,全面的了解,把那部分既能在思想上与老师所建立的班级文化相一致又有一颗善良、包容的爱心的家长吸纳到家委会的队伍中来。
当家委会组建起来之后就要有相应健全的制度来保障家委会的正常运作,委员们根据各自特点分工,明确责任。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把班级家委会成员介绍给全体班级家长得到大家的认可,便于日后家委会工作的开展。
二、善沟通——运用语言艺术把话说到家长心坎上
语言是一门艺术,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微妙的手段。能够处理好班级管理的各种事务,能够与家长达成良好的沟通效果的老师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语言艺术家”。面对同一个问题,或许仅仅是因为你说话的态度,方式不同,因为你语言表达的立场、角度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在学校我们是老师,回到家里我们也为人父母。给家长们反映孩子的问题时尽可能地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理解、包容,这样自然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比如,低年级孩子不完成作业通常都是因为父母工作忙,在家缺少陪伴而至,我们与家长沟通首先要了解孩子父母的职业,工作单位,工作时间等具体情况:“哦,你们工作太忙了,孩子才刚入学,回到家里你们没有时间辅导他作业,难怪,孩子经常出现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你用一颗同理心理解了孩子的父母,他们自然也会明白作为家长不能以“太忙,没有时间”为由推卸对自己孩子的监管责任。作为成年人,也无需老师再多言,沟通的效果已经达到。相反,如果你不顾三七二十一就先把家长训斥一顿,把对孩子不完成作业的不满都发泄在家长身上,我想,一顿争吵是在所难免的了。老师和家长伤了和氣,日后再要来弥补实在很难,而这中间的最大受害者其实是孩子本身。
三、巧挖掘——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学校课堂
办学,是开放地办学,“走出去,请进来”是我们提倡的教研精神。处理与家长的关系,这一点照样适用。家长中总是“卧虎藏龙”,客观地讲,论学历,论阅历,有很多家长都在老师之上。这时,我们一定要善于挖掘家长中的资源,拓宽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堂形式。我们应该创设各种条件开展多样的亲子互动活动,把家长请进学校,请进课堂,感受孩子丰富的校园生活,同时也看到老师们辛勤的付出。
每学期的语文口语考试,我们可以邀请家长来做评委测验孩子们的朗诵、复述、讲故事等口头表达能力;邀请家长来跟孩子们一起开展亲子绘画活动,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有美术特长的家长还可以“客串”评委;请家长来学校为自己的孩子颁一次奖,亲手为孩子带上荣誉奖章;请家长到课堂中观摩孩子上课,也可以参与到课堂中与孩子一起思考、发言、讨论问题;有的爸爸妈妈还亲自走上课堂当一回老师,给自己的孩子上课:交警爸爸教大家交通知识,医生妈妈为孩子们普及良好的卫生习惯;律师爷爷带孩子们亲临一次法庭现场……
学校课堂的场地、形式都有限,而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恰恰是一种很好的弥补。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拉近了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无形中也让一个班级的家长们萌发了友谊的种子,有事儿一起商量,有问题一起解决,有计划一起执行,班级凝聚力自然而然也就加强了。
班级是孩子们的另一个家,拥有和谐发展、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是孩子和家长的共同心愿。作为这个大家庭的“大家长”,老师一定要巧妙借用孩子背后的力量来充实“家长队伍”。众人拾柴火焰高,懂得“借力”,自然才会“省力”,班级管理工作一定干得既轻松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