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05-19 09:29赵烨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解决培养问题

赵烨

【摘要】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目的,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 分析 问题 解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161-02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创导下、数学教学是否取得成功关键体现在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学生能否提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一年级起,我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5年我校一年级数学用的是北师版版本。真心的说,北师版对我们边疆偏远农牧团场的孩子来学,学起来有些困难。教材中的问题串远离我们孩子的生活。为此,在坚持每节课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我都把教材中的情景问题变成我们孩子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孩子去发现、去提问、去分析,然后解决问题。

一年级(北师版)数学在“解决问题”教学这一块,对学生生来说,最难的是带有“比”的应用题。例如:小红6岁,她比小明小1岁,小明几岁?一年级的小朋友呀,一看,小1岁,马上就用6-1=5.他们为什么会犯让大人看来非常低级的错误?因为他们小,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把我班杨琴琴叫到讲台(因为我知道她7岁),又叫周宇轩也到讲台上,我让他大声告诉同学们:我今年6岁了,我比她(指杨琴琴)小一岁,她几岁了?这次同学们没有一口回答6-1=5(岁)而是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然后声音越来越大。在后来有些同学开始举手要回答了。当然这次他们的答案是6+1=(7)岁。我并没有就此罢手,紧跟着问:为什么用加法?一年级学生在口语表达上还不能完整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他能正确解答,说明他们刚才对此问题进行了一番分析。这时我就正面引导他们怎样分析此类问题。遇到“比”(比大小、比多少、比长短)的问题,首先我们一定弄清在问题中,谁大(多)?谁小(少)?是让我们去求大(多)的呢?还是让我们求小(少)的呢?如果让我们求的是大(多)的那一份,我们就用加法,如果让我们求的是小(少)的那一份,我们就用减。所以说,一年级关于“比”的问题,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就是找准题中谁多(大),谁少(小)。然后看问题让我们求那一份子。求多的那份就用加法,求少的那份就用减法。从此以后,同学们遇到题中带“比”的问题,都会先找出题中的量,哪一份子多,哪一份子少,是让我们求多的一份呢,还是让我们求少的那份子。一年级孩子就这样被培养出爱思考,爱分析,会分析的好习惯。在学会分析的基础上也逐渐学会怎样去解决问题。

到了三年级(人教版数学),对同学来说最难解决的问题算是租车、租船(统筹分配)的问题。例如:三(7)班有40人去公园划船,大船一只坐6人,一只小船坐4人,大船一只10元,小船一只8元,全班同学都要坐一次船,怎样租船最划算?刚一开始,学生见到这一题时都懵了,那么多数据,无从下手。这时我告诉大家不要被这道题的强大的外表吓到。我们无论遇见什么问题,首先一定明确这道题究竟让我们求什么?本题问我们怎样租船最划算。什么是最划算呢?最省钱就是最划算。那好吧,我们就从“钱”入手,先比较一下大船、小船人均各用多少钱,大船6人10元,人均不到2元;小船4人8元,人均2元。比较之下,你愿意坐啥船?当然是大船。好勒,咱们都去坐大船吧(此时学生如释重担的长叹一声)。可是问题又来了,40÷6=6(只)……4(人)。余下4人咋办?这4个人也坐大船吗?這个时候学生会说太浪费钱了,不划算,那怎样才最划算?只有让那4名同学坐一只小船了。到此,本题算是圆满结束,可我没有就此打住,继续追问: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这题解决掉,在解决这题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学生说一直抓住“钱”这个重点。那我们为什么一直绕着“钱”转呢?那是因为问题是“怎样租船最划算?”所以说呀要解决问题必须要抓住问题。然后再让同学们思考: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租车(租船)问题,你们从哪里入手?肯定从人均费用上考虑,一般情况是大车(大船)人均费用低一些,所以首先应考虑租大车(大船),余下的人在不够一大车(一大船)的情况下,再租小车(小船)。就这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被培养起来。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创导下、本人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仍要坚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解决培养问题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