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平
【中图分类号】G63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88-01
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作文教学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不仅仅如此,还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笔者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作文教学两种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能力的培养
1.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对客观现实的确切认识是从观察中得来的,为此要把观察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观察事物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在小学阶段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注意培养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阅历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观察要有顺序。无论观察景物、人、事都要有一定的順序。观察的顺序可以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从时间的角度去想。从空间角度来看,就是观察对象处在怎样的空间范围内,它的周围有些什么,本身是怎样的。在观察时指导学生依照空间顺序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然后看什么,这是静态观察。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主要是观察对象的活动状况。它是怎样开头的,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这是动态观察。观察还可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观察要有重点。抓重点之前先要纵观事物的全貌。对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了解了事物的全貌才能够抓住重点,捕捉到事物的本质特征。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不要把观察方法当作知识孤立地对学生进行讲授。一要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二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进行观察时适当加以指导。
2.观察要与思考相结合。要使学生把观察到的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不仅要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还要把自己对观察对象的所思所感真实地反映出来。做为我们教师来说,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在学生观察某事物时及时加以指导,让他们边看边想。对于同一事物而言,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有不尽相同的感受。例如《落花生》:几个孩子依据各自的生活经历,说明了对花生这一事物观察和各自感受:价钱便宜、味美,可以榨油,接着作者诱导孩子们从花生的形状、特点作用这三方面加以阐述,使落花生的主题得以升华。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又告诉我们观察事物要细致,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善于捕捉人们不易觉察到的东西,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比较,发挥观察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有观察又有思考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很大益处的。
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观察思考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还要通过语言文字反映出来,要把认识和感受表达清楚,就要具备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1.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能力。小学阶段用词造句能力的训练主要在“通、达”二字上下功夫。所谓的词句通达就是用词准确,句子通顺。句与句能连的起来。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教师对教材讲解精细外,还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不能把学生局限在教材规定的文章中。要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通过阅读来学习积累词汇。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的阅读,要求学生注意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话文环境中去分析体会。而不能满足于记住一些词语的解释。
语句通顺的训练,必须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同时下功夫。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具体认识怎样才是一句通顺完整的句子。再一段一段的连起来。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把句子写通顺,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和关系。切实加强语感训练,让学生自读自练,自己读自己写的句子。或者听别人读句子。一听就能分辩出是通还是不通,连贯还是不连贯。学生有了灵敏的听感和语感,就为语句通顺奠定了基础。
另外在同一事物中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去锤炼语句也是极为重要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有的是按观察点的移动来安排。如《桂林山水》、《记金华双龙洞》;有的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布局。《飞夺泸定桥》一文,就是从接受任务,赶到桥头,夺下泸定桥的先后顺序进行布局谋篇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认为,只有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才能体会作者是怎祥组织安排材料的。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能逐步摸索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安排材料的路径,拓宽作文教学两种能力培养的途径。
总之,我们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培养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