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摘要】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越来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更加重视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挥课本中文本的教学价值。本文首先从《语文课程标准》切入,针对目前大家热衷的表演式教学法,思考要使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更好落实,如何让表演形式发挥它在戏剧单元教学中更加实在的效果,不让戏剧只是在看似热闹以后全无后续影响,教师应该要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并从表演前排练的指导、表演后的评价以及进行剧本写作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议和方法。本文对高中语文课本的戏剧单元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戏剧单元教学 学生表演 教师指导作用 鉴赏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3-190-01
0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我们现在的戏剧单元教学中,我们大多会鼓励学生进行戏剧的排练和表演,这样似乎是学生喜欢、教师青睐的教学方式。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符合文本特征、切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其实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多和更细,让戏剧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大,价值体现的更透彻。
“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戏剧作品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和容纳不同风格的多元文化,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分辨精华和糟粕,作出恰当的评价。从优秀的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素养。”这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戏剧文本这一板块对教师教学提出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让学生来排练和表演戏剧,似乎是热之闹之,但是这里面的探究与思考不够,学生最终通过表演有没有收获到应该收获的东西,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造成這种现状的原因,应该是高考对学生的考察中,在试卷上对于文本的选择,几乎没有戏剧。所以教师对戏剧的文学价值不够重视,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也不不够深入。可是,戏剧作为与小说、诗歌并列的重要文学种类,它就有它特有的艺术魅力与价值,作为文学的教育者和传承者,语文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好好的利用这一文学艺术样式,对学生进行文学的引导和熏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
细细思考,我们会发现不同风格的戏剧作品具有与小说一样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例如,教材选文《窦娥冤》,在主人公窦娥的悲惨命运中可以窥见元朝那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黑暗;《哈姆雷特》选段,可以让学生感受莎士比亚语言的精湛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如果教师在教学指导中不够重视,容易让学生误以为,戏剧就是让大家轻松愉悦的东西。所以,如何让表演形式发挥它在戏剧单元教学中更加实在的效果,个人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首先科学有效指导学生排演
学生对于剧本的思考肯定有限,因此老师在学生排练时必须前期介入,为参加表演的学生详细说戏,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把握住人物性格,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尽可能的体会到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其他的细节要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毕竟学生的创造力我们不能小觑与束缚。但必须把控大局,严防学生将经典的戏剧作品恶搞成无效的剧本,使得最后的表演无效,预期的教学目的无法达成。例如,学生在排练曹禺先生的《雷雨》时,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到相认的过程中,周朴园的台词里有许多的“哦”,那么同样的一个字,就必须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觉,以体现周朴园丰富的内心活动。
二、必须重视落实表演之后的评价
演后的评价反思,是演课本剧的最终目的。正确的评价会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策略、思维的优点和不足。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的发展与优势潜能的发掘,也能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认可。
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分小组进行讨论评价、学生代表评价、教师直接评价等形式,这样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熟悉和理解,也达到了演剧的效果。而评价的角度,也应该是多元化,但是根本原则必须是紧扣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例如: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即学生表演的台词与动作是否到位;表演的过程中对于舞台说明是否有充分体现。
三、引导学生进行剧本创作
表演后利用学生在对戏剧产生浓厚兴趣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剧本的写作。无庸讳言,编演课本剧对学生学好语文,对他们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它是“大语文”教育观的具体活动形式之一,是口头表达能力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之一,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化被动的写作为主动的投入,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极大地得到加强和提高;更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大大地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动力及兴趣。
剧本创作的形式当然也可以是多样化,例如:根据校园生活自己原创,还可以把语文课本里的经典篇目进行改变,像《孔雀东南飞》、《苏武传》、《装在套子里的人》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文本都可以进行剧本的改变创作。
在现实教学中,许多老师和学生往往认为表演那是“多揽闲事”“得不偿失”,普通学校又不是戏剧学校,不必为培养戏剧人才而使自己额外地去多挑一副担子。其实,这些都是未树立起“大语文”观的具体表现。本来,戏剧教学就属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中也有剧本的节选;就如同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并不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作家一样,戏剧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对于戏剧的教学,不仅要重视表演,还要把表演以后的后续工作落到实处,才是真正利用好了课本中的戏剧这一文本的真正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刘培坤《文与道——关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之我见》.
[3]吴冰沁《走进高中语文教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