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秀嫦
【摘要】 近年来,教学改革势如破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更是大浪淘沙!诚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时代要求我们构建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谈谈笔者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3-130-01
0
一、课前5分钟小测
针对作业中的反馈,以出错率高的内容或上节课的重、难点为题材,设计对比性高的练习,使学生能通过少而精的练习对要训练的知识点有纵向和横向的认识,为上节课扫清尾巴。比如,有一次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诸多学生未能准确解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如下一组题目:
先写出单位“1”,只列式不计算。(不用抄题目)
1.校园里有杨树255棵,桦树棵数是杨树的2/3,桦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杨树255棵,是桦树的3/2,桦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有杨树255棵,桦树棵数比杨树少1/3,桦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有杨树255棵,比桦树多1/2,桦树有多少棵?
5.校园里有桦树170棵,比杨树少1/3,杨树有多少棵?
6.校园里有桦树170棵,杨树棵数比桦树多1/2,杨树有多少棵?
通过对这一组问题的练习和评改,同学们都深刻地记住了解决分数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多用加法,比……少用减法。以后遇到这一类的问题解决起来就准确多了。同时,因为要求练习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对学生来说,犹如一次小型的头脑风暴,对所练习的知识会记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练习速度,还能使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二、小组合作探究
近年来,“小组合作探究”在教学界可谓大热。它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具体操作各有不同,有时我甚至觉得在诸多的高效课堂演示中流于形式,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小学,日常教学中并不常用。我觉得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学生不善于表达,常常是不知“从何说起”,老师引导起来觉得太费时,于是就坚持不下来了。所以,要真正展现“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魅力,还需要建立一套可行性强的操作模式,并持之以恒的决心。下面就说说我的操作模式。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每个学生针对新课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分别用长方形纸条写好。上课时,给1分钟时间让各小组长组织整合各小组的问题。然后老师抽一组上讲台,把写有问题的小纸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如重点问题未出现,教师再引導补充展示。
2.问题整合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解决较简单的问题,保留重点问题让各小组讨论或操作解决。再抽若干小组上台展示。
初期,多数学生提的问题并不着调,有的脱离了重点,有的抄课本的问题,而且时间总是掌控不了,不能依时完成教学任务……但坚持下来,你就会惊喜地发现,问题越来越“精准”,这意味着学生的自学能力越来越强,表达能力越来越好,课堂教学也越来越流畅了。
三、课堂检测实施“一帮一”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困生并不是真的“笨”,而是上课不能集中精神。当我为他们一对一辅导时,发现他们的反应能力真的很不错。为此我很重视“一帮一”辅导。课堂上重点体现在课堂检测上。具体操作是教师在课前把检测内容整理好答案和要点提示,练习时,通常小组长会很快就完成,教师就组织他们在课室一角自己校对答案(教师事先整理好答案放在那里),再同其他小组长交流,如果还有疑问就问老师,直至完全明白。然后回到各小组,先辅导相对成绩较好的同学,再两人一起往下辅导,这样“松塔式”进行,不用三个回合,全组成员都通过了。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沟通、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转差”见缝插针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要使真正的“学困生”远离低分,“生帮生”的方法很难收到成效,必须要靠我们老师日积月累地去“拉”他们。我的方法是“见缝插针”。刚开始接手时,我总是在上课前交给他们一个任务:默写乘法口诀两次,默完给我检查了才听课。直到他们能很快默出来了,我再交给他们新的任务:交给他们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课前写下的分数乘法计算题及其演算过程,我让他们熟记下来了就用小黑板独立做出来给我检查。我会在其他同学练习时去指导或检查鼓励一下他们……就这样一步步,分数乘法一步计算,到两步计算,到四则混合运算,到简算、方程,教会他们去计算。我发现,他们在计算能力提高的同时,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都增强了。还有一个让人惊喜的发现:本来我还有点不忍心不让他们听课,但结果是他们更珍惜听课的“机会”了,听课时特别认真!(由于基础不好,听课对他们的作用并不大。)这是平时上课时的“见缝插针”,还有在单元检测时,我也会把他们几个安排在同一组,我一边监督其他同学答卷,一边不时地指导他们答卷。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而不论用什么方法,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改革走在前沿的课堂里,有着一个相同的原则,那就是教师教学的时间是可以想方设法压缩的,与之相应,学生学习的时间却是要给予保障的。先学后教,才会让教有针对性;以学定教,才会让教有有效性。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学生学习了,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困惑,教师的教学才有针对性,这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吧。所以,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