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现今地理案例教学中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的挑战、如何更好地进行地理案例教学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案例教学;成效;挑战;心得
一、 主要成效
1. 利于学生“区域认知”培养。地理案例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区域性。因为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的地理事物都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存在关联。通过对高中地理案例相关背景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对后续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比如在学习鲁教版地理3中“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该课首先让同学们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后面农业生产的布局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做了铺垫。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得“农业区位”的有关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并形成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案例教学是针对具体的事例展开的,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结束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从课本获得信息,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多途径地获得有关背景知识。例如网络、考察、访问、图书馆等。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资料的收集任务。这样学生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等即“地理实践力”得到培养。比如在学习鲁教版地理2“2.3城市空间结构”时,让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考察市区的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具体位置,并上网查询有关扬州市规划图等,并制作成PPT。这样让同学们有了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方面的行动能力和品质。
3. 利于学生“综合思维”培养。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对于其知识背景、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等,都可以多维度、多方面的分析了解。即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在学习鲁教版地理3中“2.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在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时,让学生学会要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调水的背景,即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区域资源的供需矛盾。所以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4. 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案例教学就是通过身边的一个个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体验,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主动关注地理时事,并身体力行,有了良好的主动保护环境的行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积极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比如在学习鲁教版地理3中“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通过对“钢都”匹兹堡形成地理背景的学习,加深了对工业区位条件的理解,同时也为资源型城市衰退埋下了伏笔。学习该课的最大意义在于对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例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再生有许多借鉴意义。
二、 存在的挑战
案例教学有其自身的优点,但地理案例教学也存在挑战。
1. 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果地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则难以达到案例教学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鲁教版地理3“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时,该课题对区域地理背景知识要求非常高,包括其地理位置、自然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对于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也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更难的是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的经验,实现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需要非常强的专业知识,不能让学生一背了之。
2. 精选案例困难。根据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可以把案例设计成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等。根据教法的要求,案例选取的前提一定是其能说明问题的典型案例,且教师能够有效组织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案例。因此要符合以上要求,就为精选案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学习鲁教版地理2“第二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时,在案例教学时,主要选择乡土地理的有关案例,但鉴于学生的实际,很多学生脱离了农村,对工业也是比较模糊。到底设计成讲解式、讨论式、活动式还是调查式案例,仍然在探索中。
3. 自选案例费时。自选案例是比较费时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在案例的选取上,现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时代,为了选取具有地理教学意义的案例,我们就必须认真搜索、筛选、整理。而且要求学生调查的案例,教师必须亲力亲为。这些都是庞大的工程。其次在课堂教学上比较费时。在分析案例背景知识、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治理的措施等,学生讨论起来时间比较长。在有限的课堂上,就会感觉时间的紧促。
三、 几点心得
1. 要跳出案例教案例。课程标准对必修三核心内容的描述是“以……为例,分析……”,课标解读中讲到“必修三是范例教学,然而再典型的实例也很难涵盖研究这类问题的所有内容和方法,我们要让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性的知识”。通过例子来使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本领,这就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所在。比如在学习鲁教版地理3“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时,不能花大量时间学习长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知识以及其上中下游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而要跳出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地理信息获取、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归纳出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即“扬长避短”。通过背景知识的获取,其优点我们就“扬长”,不利方面我们就“避短”。
2. 兼顾不同版本教程的案例。高中地理现有四种版本的教材,每种教材所选取的案例各有千秋,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他版本教材中的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必修三的核心内容是高考的主旋律,每年高考必考。而高考的选材又不来源于课本,而每一个案例又不能包含所有的知识点,所以课堂教学可以借鉴不同版本教材的案例。
3. 多选用乡土地理作为案例。一位教育先驱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走进孩子心中的教育”,而将案例教学与乡土地理结合起来,就能很好地走进学生的心中,这样会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会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会提高学生的乡土情。所以平常要注意乡土地理案例的收集和整理。比如在讲授工业布局有关知识时,就给学生准备了有关江苏扬农化工有限公司的有关资料,一起分析其搬迁的原因,并探讨其落户仪征化工园区的原因……通过乡土地理案例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获得课堂教学与乡土地理的双赢。
总之,案例教学丰富了现今的教学模式,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案例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只有将其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取長补短,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
杨发宽,一级教师,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