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海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经常困惑这样一种现象:语文老师一直勤恳工作,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改革,但是我们的成效一直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高,鉴赏能力比较薄弱,文学素养不容乐观。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些语文成绩能稳居前列的学生大都是“满腹经纶”,有着丰富的阅读量和较为全面的文学素养,所以语文老师不得不承认学生语文成绩好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大都是学生自己积淀的结果。北大钱理群教授说过: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
从教的前十五年,几乎定点在毕业班,活在题海,忙于应试,疏于读书。从教的第十六个年头,重回高一,在黄喜彬、周少勇领衔名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开始尝试和学生一起找回曾经丢失的美好;走了一年多,留下了一些痕迹,更多的是还是思考。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我谈三点体会。
一、读书兴趣的培养
只有发自内心的感兴趣,才能做好一件事,阅读亦是如此。培养读书的习惯和兴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是一个过程,坚持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一开始,每季度我都会安排两节阅读书目推介课,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专题推介十本我已读过的好书,涉及文学、文化、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制作PPT,对每本书做简要的导读,说明推介的理由,选取当中的一两个片段或朗读,或点评。推介后,学生从我推介的书目中购买一二阅读。一个阅读周期结束后,我安排两节阅读书目交流课,鼓励小组代表上台交流他们的读后感,引导他们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发言,最后我再逐一点评,在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同时激发其他同学自主阅读的欲望。到现在,我已经做了六期。
以前看名著读经典是因为高考,现在高考不考了,自然就不用再看了;看名著讀经典是想多考几分,可事实不尽人意。急功近利是读书的大敌,不少学生总想立竿见影,读书是慢功,贵在坚持,只要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必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二、读书内容的选择
语文老师都知道应该让学生多读经典名著,可是经典名著经常遭遇“读不下去”的尴尬局面,这里固然有经典名著本身难读难懂因素,语文老师指导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给学生推荐经典名著读物时,尽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红楼梦》《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等可以说是经典代表作,但是文本内容偏深偏难,不要说高中生,就是语文老师理解接受起来都有一定障碍。如果高一一开始就给学生推荐这类作品,他们很可能突然产生畏难排斥心理,从而拒绝读书。学生走近经典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高一上学期,我主要推荐一些浅易的带有注释的经典名著,如《论语》《孟子》《三国演义》等;高一下学期,在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学素养后,我逐步引导学生走近《老子》《庄子》《瓦尔登湖》等。
除了经典名著外,难道我们就不能读些别的书?这是学生经常会问语文老师的一个问题。给学生推荐经典名著以外的读物时,我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作品基调是健康的,弘扬真善美的,可以丰富学生情感、带给学生思考的。比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余华的《活着》《十八岁出门远行》,龙应台的《目送》等等,都是值得学生一读的书籍。
三、师生共读的倡导
语文老师经常会对学生说,要想学好语文,一定要多读书。现实是很多语文老师自己不读书。我相信,唯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所以,要使学生热爱阅读,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阅读,不仅是专业文学阅读,也要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多个领域的阅读,不断拓展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人生底蕴,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教育智慧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教学方法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彩,教学境界就在你与学生互助相长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若干年之后,偶遇曾经的学生,闲聊之余他还不忘提及当年语文老师推荐的路遥的《人生》一书对他人生的鞭策与激励,这应该是一种成功的语文教学!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高度取决于他人生阅读的厚度。的确如此。
2016年3月,学校语文组举办了一场“语文老师最需要什么”的主题交流会,大家形成了共识: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学识浅薄、孤陋寡闻,那将是致命的。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此后,语文组掀起了“三热”:买书热、读书热、评书热。每周二上午集体教研时间大家最期待的就是“好书我荐”一刻,每周一位语文教师推荐两本好书,简要阐述推荐理由和阅读心得。以下是语文组老师曾经推荐、值得一读的好书: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夏昆的《中国最美的语文》、王鼎钧的《人生三书》、土家野夫的《乡关何处》、蒋勋的《蒋勋说红楼梦》、李中华的《孔二先生》、饶平如的《平如美棠》、林欣浩的《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易中天的《易中天中华史》、刘瑜的《观念的水位》、王栋生的《不跪着教书》、余映潮的《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钱理群的《拒绝遗忘》、孙绍振的《名作细读》《文学文本解读学》、高尔泰的《寻找家园》、潘旭澜的《太平杂说》、杨显惠的《夹边沟纪事》、毕淑敏的《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等等。一年多了,上课过程旁征博引,评课之中信手拈来;可见大家的专业素养都有所提升。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困境与突破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50446)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福建莆田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