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而诗歌就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作为传统的文化题材,诗歌具有极特殊的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在目前的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同学对这一模块的学习有着很大程度的反感,这也使得诗歌鉴赏教学活动存在着较大的缺憾,并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笔者对开展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列举一些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开展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诗歌,简单的来说就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学习诗歌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其写作水平,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及思维能力。
1.诗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积累素材,感悟和运用诗歌,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也是一种积累,积累下的素材可以运用在作文中,作文也会变得更加生动、更具有文采。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代的文人墨客之所以能够写出名传千古的诗歌,往往离不开诗人在生活中细心的观察,更离不开诗人对所见所闻进行的丰富的想象。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留意点滴细节,并充分地展开想象,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更好地发展学生们的思维水平。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其审美能力。通过品鉴诗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提高学生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能力。高中生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纰漏,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共同完成诗歌情感的赏析,并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各类情感,以及诗人在写下这首诗歌时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目前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的不纯。部分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提升各方面的综合素养,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这使得教学内容完全围绕着高考内容来进行。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技能,而是围绕高考的考点进行“题海战术”,让学生知道遇到一个类型的诗歌鉴赏题该怎么做。
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解题技巧,并没有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在教学中,主要就是机械地围绕诗歌的意思展开,这使得诗歌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就只是机械地进行记忆和背诵,这使得诗歌鉴赏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三、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是一个高层次的阅读活动,它既能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关于如何培养学生们的诗歌鉴赏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基础知识。在诗歌中,很多字词的意思与现代白话文的意思不符,這与古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因此学生在学习诗歌前,一定要了解诗人所处的环境,掌握诗人所处时代的表达习惯,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常见字词的具体含义。
2.品读局部语言。在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和内容,都需要通过语言载体来表达。诗歌中的诗词往往都是经过诗人的深思熟虑及反复锤炼而得来的。因此学生在品析诗句时,一定要用心推敲诗歌的一字一句蕴含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注意诗歌的表现手法。许多诗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歌的主旨,常常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对表现手法进行判断。不同的表现手法有不同的赏析技巧。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先自己进行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归纳记忆。
4.判断诗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诗人具有不一样的语言风格。例如,李白的诗歌比较飘逸洒脱,而李清照的诗歌就比较婉转含蓄。诗歌的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个性,这也与诗人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的写作手法有关。在鉴赏诗歌之前一定要先看作者是谁,要先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及生活背景,要能够大致了解诗人平时写作的风格,这样对作品的理解也会轻松得多。对于诗歌的语言风格通常可以用词语归纳为以下几种:清新自然、华美绚丽、朴实无华、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等。在生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们多多进行积累,至少要能够让学生用一到两个词语来表达诗人在诗歌中的语言风格。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品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品读诗歌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是组织一些活动对于帮助学生们激发阅读诗歌的兴趣也非常重要。目前诗歌鉴赏教学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积极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也能帮助学生减少对诗歌鉴赏学习的抵触心理。
总之,新课改对诗歌鉴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诗歌鉴赏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诗歌鉴赏学习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诗歌鉴赏理解感悟能力,提升其阅读和鉴赏水平。
作者通联:安徽滁州市明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