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怡康
王海明在今年表彰大会上
1964年8月出生的王海明,是山东成武人,现任菏泽市林木保护站二级应用研究员。自1985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王海明一直在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第一线,坚持边研究边推广,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啄木鸟,奉献着心血,护卫着森林,为全市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大家亲切地誉为“平原森林的啄木鸟”。
为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王海明养成一个习惯,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天都会早起,或利用周末时间骑自行车到郊区林地里转转,掌握第一手资料。常年以来,在他的生活中,一瓶水两个馒头已经成为了饮食标配。因为经常穿梭在各大林地之间,被蚊叮虫咬更是家常便饭。王海明回忆道“接触有毒昆虫后,胳膊经常被挠烂,有些重毒的虫子甚至会危及生命。”
在这种敬业精神下,他先后积极开展了美国白蛾、杨尺蠖等重大食叶害虫的研究,积极试验并推广了“6HY-25”型烟雾机防治杨尺蠖技术,取得了“烟到虫除”的良好效果,解决了林农多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
此外,他还策划并实施了飞机防治和各种地面防治措施。2010年以来,菏泽累计飞防美国白蛾1000余万亩,直接经济效益9亿余元,实现了“有害不成灾、有情不暴发”的目标,有效巩固了绿化成果。
20世纪80年代,普通公众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野生动物也几乎处于被人漠视和任人宰割的境地。针对一些不法分子经常猎杀保护动物、受伤落难的动物很难得到及时救助的情况,王海明与同事积极筹备,于1987年元月成立了菏泽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并分别于2000年5月和2003年9月在菏泽天香公园和牡丹区儿童公园设立两处“菏泽市珍稀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为加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他还对全市湿地资源开展抢救性修复,加快了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宣传力度。目前,菏泽已建立湿地公园14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10处。
30多年来,王海明主持完成了全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大力普及保护知识,积极组织救护落难珍稀野生动物,严厉打击乱捕滥猎违法行为。他先后参与查处捕杀黄鼬、青蛙、鸟类等违法捕猎案件80余起,组织救护白鹳、大天鹅、灰鹤、豹猫等珍禽珍兽200余只,组织放生青蛙12万余只,使乱捕滥猎、非法收购鸟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现象大为收敛,有力地震慑了犯罪,教育了群众,菏泽出现了“鸟语声声林海绿”的喜人景象。
正是这份坚持和责任,让王海明在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科研创新等工作中硕果累累。
30多年来,王海明共完成科研成果21项,编制大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篇,在省级以上科技刊物发表论文38篇,著作1部。理论只是奠基,王海明还通过各种渠道将自身成果传播出去,无偿为群众提供防治技术服务,他先后在《中国森防信息网》、《山东科技报》、《菏泽日报·农民之友》等报刊上发表科普文章200余篇,在菏泽市广电局《田园风》、《农事新说》等栏目做节目100余期,病虫害发生防治季节,他还经常深入乡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今年2月27日,在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王海明被授予“市重大科技贡献奖”。面对这份殊荣,王海明激动地说:“我将把这份荣誉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把我的一生献给葱郁的树林,献给心爱的事业!”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王海明向小学生普及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