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宜弘
[摘要]宣传教育以其高度的公共性、强大的凝聚性一直是统治者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的途径和舞台。在抗日战争时期,党针对不同的受众采用不同的方法,尽力使用他们自己的话来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他们能听懂、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宣传肩负着抗日战争胜利助推器的功能,为我们研究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新的角度。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宣传激励;胜利报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8)02-0117- 0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同我党在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动员方面是分不开的,但对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以往研究大都把侧重点放在战争性质、党的组织建设、国际援助等方面,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主要有张羽编著的《战争动员发展史》、韩永录主编的《毛泽东战争动员思想概论》等。前人在论及中国共产党党资源掌控和调度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对于地区性党的综合宣传则几乎没有,本文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山西省和顺县为例,讨论党在抗战时期的多种宣传工作方式对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抗战的积极作用。
本文以和顺县为例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动员工作。1936年12月,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派共产党员马鹏云、王乃容和进步青年宋肇庆来和顺开展抗日救国工作。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动员各界人士奋起抗日,并在城乡广泛接触进步人士,公开发展牺盟会员,组织筹建牺盟组织。中共和顺县委1937年10月成立后,利用牺盟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开展各项抗日救国工作。
一、宣传动员的主要组织
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中共和顺县委和民主抗日政府十分注重从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充分凋动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分别派人深入到工人、农民、青年、妇女中做宣传动员工作,并组建各群众团体组织。
(一)农民抗日救国会
和顺县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总体工作,重点在农村,主力是农民。所以,中共和顺县委和抗日政府把主要精力首先投入到农村,发动和组织农民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到1938年夏,全县各区村都建立了农救会组织。农救会以贫雇农中的积极分子为核心,是当时和顺群众团体中人数最多,最有力量的救亡组织,是县委和民主抗日县政府在农村开展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抗战期间,农救会在向富户借粮捐款、反霸除奸、减租减息、建立民主政治、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动员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保卫农民自己的生命财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二)工人抗日救国会 县委于1938年初派宣传部长仝玉一、区委书记孔庆祥等人首先到煤矿工人比较集中的弓家沟一带,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发动工作。中共和顺县委于6月在县城召开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和顺县工人抗日救国会。工救会成立后,积极动员工人阶级增强爱国热情,全力以赴支援前线,为抗日战争做贡献。工救会从保障工人合法权益,提高工人地位方面开展工作,提高工人积极性,使全县工人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抗日力量。
(三)青年抗日救国会
1938年4月,县委又主持召开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和顺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并在各区建立青救會组织。青年们政治思想敏捷,爱国热情高涨。青救会成立后,立即在广大青年中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青年抗日队伍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工作。在县区青救会的领导下,全县青年积极参军参战,为保卫家乡、保卫抗日根据地奉献青春,贡献力量。他们奋勇向前,冲锋陷阵,在抗日救亡斗争中发挥了先锋队的作用。
(四)妇女抗日救国会
1937年1 1月,中共晋中特委机关驻和顺石拐镇,十分重视解放妇女,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同年12月,特委首先在和顺县三区翟家庄创建了全县第一个妇女救亡组织,妇救会成立,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法令,对妇女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教育和动员妇女提高觉悟,保家卫国,走向社会,积极抗日。妇救会发动和组织妇女做军鞋,看护伤病员,掩护抗日干部,担负起抗勤义务,慰劳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参加工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妇女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作用。
(五)文化救国会
1939年10月,路东、路西分别成立了文化救国会,全县教员都入会为会员。为了提高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抗日斗志,文救会的工作从扫除文盲着手,动员文化教育界人士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蒲宁在《三年来太北区国民教育的光辉成果》中回忆说,在开展的教育正规化运动中,太北区在学校念书的儿童已经占了百分之八十二以上,遗留在学校外的只是五千八百九十五个学龄儿童里的六百三十五人。全区一千三百二十六个小学中,儿童受到抗战教育培养的,一共有四万两千四百五十多,占了全区学龄儿童的百分之七十五。文化救国成为党在全县抗日的先声,全力做好宣传舆论和思想教育工作。
二、宣传动员的主要方式
(一)《胜利报》在和顺县园街创刊发行
《胜利报》于1938年5月1日在和顺县园街(今和顺县任园汉村)创刊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报纸。创办之初属中共晋冀特委机关报,后改为《晋冀豫日报》。朱德司令亲自题写报名。《胜利报》为四开二版,三日刊,在晋中、冀西、晋东南各县发行,由交通员徒步单挑,沿途转送。
《胜利报》是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份通俗化、大众化报纸,政治性、思想性很强。其刊头一般是结合实际的毛泽东语录和针对当时国内外情况的宣传用语或宣传画,第二版多为当时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及有关抗战的时评、来稿解答、连环画、故事、散文。在短短的创刊期间内,中国共产党利用《胜利报》开辟了多个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栏目,其中存在时间较长的主要有、世界大事、工农通讯、谈古论今、老实话、专论、社评、绅士模范、大众服务、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等。是和顺县动委会对全县人民进行思想宣传动员的主战场、主阵地。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组织建设及军队建设上,在报道抗日根据的战争动态上,都具有及时的政治和军事指导意义。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歌剧宣传
在中共中央内部,毛泽东同志对于文艺与抗战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见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强调、“要使文艺很好的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的和敌人作斗争。”在中共中央的宣传号召下,党组织演出了一大批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如《白毛女》、《兄妹开荒》、《三打祝家庄》、《逼上梁山》等,激励了人们抗日战争的热情。郭沫若同志曾指出、在解放区,“文学艺术开始做到真正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结合,开始做到真正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极大的变化。”
在歌颂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无数普通平凡的老百姓为之奋斗,无数革命战士为之牺牲,无数的英雄先烈为之赴汤蹈火的精彩事迹时,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随之问世,著名的有姚仲明、陈波儿的《同志,你走错了路!》,周而复、苏一平的《牛永贵挂彩》,这些作品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起了重要的正面宣传作用,给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一种正确的正面导向作用,号召大家向作品中的主人翁去学习。除了正面歌颂军民关系的戏剧外,党还有一批揭露旧社会本质、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向旧社会发起进攻的戏剧。一部《白毛女》激发了多少热血青年告别家乡拿起武器走上了战场,可以说一场《白毛女》的演出不亚于党的政工干部们一个月苦口婆心的教育。
三、宣传动员的主要成效
抗日战争初期敌人对和顺县进行残酷的扫荡、步步紧逼,根据地日益缩小,群众对抗战的前途悲观,为此和顺县动委会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责成每个干部都当宣传员、教练员,充分发挥讲演和歌曲的作用。宣传侵略战争必败,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人民。宣传持久战、游击战、全民抗战。讲演、歌声加深了对敌人的仇恨,激励了人民的斗志。当时就流传着“教不了歌就当不了教员”这样一句话。强大的宣传攻势,使群众由怀疑到心服,由心服变成了积极的行动。在整个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群众抗日救亡组织建立较早的是晋东和冀晋地区,在农民运动方面1937年11月,和顺县建立了冀晋地区第一个县级农民救国会;在青年运动方面,和顺县成立了由留外学生(即抗战爆发后,因学校停课而被迫返乡的学生)和在本县上学的学生参加的学生救国会。
和顺县宣传教育极大的动员了人民群众加入共产党的军队参加抗日战争,甚至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也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1940年8月18日,在由刘伯承、邓小平亲自部署的正太铁路破击战中,和西县县长翟文田先后带领三批自卫队员和民工2879人,牲畜550头,分别组成破击队、运输队、担架队,跟随主力部队到阳泉破路基、烧枕木、转运战利品,受到邓小平的表扬。同时和西县各村均成立妇女接待站,为前线运送粮食、转运和护理伤病员,缝制军衣、军鞋。站内分组,轮流替换,昼夜不息。
除发动普遍宣传外还在进行着重点突破,逐村调查摸底,把有粮户集中起来进行重点发动。向他们提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实行合理负担”、“减祖减息”等有力的口号,动员有粮户尽力而为,积极主动为抗战做贡献。叫地主和富农户谈话,开展攻心战,打拉结合,因人施教。這一时期提出该抓辫子的就抓辫子(接发罪行),该画圈子的就画圈子;根据表现,保证安全等一系列的口号。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和顺县无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战争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总人数为1184人,军队系统中,团级3人,营级2人,连级52人,排级58人,班级141人,战士757人;在地方系统中牺牲的县级2人,区科级22人,一般工作人员28人,村干部27人,民兵84人。
四、结论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在那段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先进性、革命性以及其特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广大的工人、农民、青年、紧紧团结在自己的身边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取得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争取民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去取得民众的信任,在社会中树立一些起积极帮助中国共产党抗日典型人物的光辉形象,同时也批判了参加伪军同日本帝国主义狼狈为奸的汉奸,以及更多的对国家形势不是很清楚的普通老百姓在党的宣传动员下提高了他们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第1卷)[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3]林之达.中国共产党宣传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4]和顺县志编纂委员会.和顺县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
[5]章伯峰,庄剑平.抗日战争[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6]郭满东.和顺老区[M].太原:和顺县老区促进建设会,2009.
[7]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群众运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8]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1921年7月一1949年9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9]孟广涵.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纪实[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10]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11]武月星,杨若荷,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五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2]山西省新闻工作协会.太行山上抗日烽火中的胜利报[M].太原:山西省新闻工作协会,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