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辅导在提升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作用分析

2018-05-17 16:27车昆胡静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同心圆工作坊新生

车昆 胡静

【摘要】对大学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可助其调整自我认知、情感与行为,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对大学校园生活予以适应。团队辅导以设计好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团体成员的自我体验、成员之间的相互分享改变行为,促使各位成员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团队辅导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

基金项目:校级重点项目《社会工作视野下贫困大学生人际沟通介入研究》(11XSYK209);校级教改项目《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创新实践研究》(2015Y005)。

团队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开设的一种短期的心理辅导课程,其以团体为载体,让参与成员相互间进行交互,按照某种活动形式让团队成员在互动体验式环境下成长与学习,对以往落后的观念、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予以改进,以团队互动的形式赋予课程辅导更强的开放性、活泼性与生动性。心理学研究指出,在大学开展团队辅导工作,可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中发挥良好作用。

团队辅导的理论基础

团队辅导以多个理论为指导:(1)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立),认为人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通过合理引导,有利于人正确把握自我实现的方向。基于此,团体可向成员提供安全氛围,让他们摆脱自我防御机制的束缚,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传达出来,通过分享与倾听实现个体对自我的真正认识与成长;(2)心理分析治疗理论(弗洛伊德创立),对个人内在的心理需求、动因分析及其满足状况予以强调,该理论可用于个体的咨询与治疗,引入团体咨询中则是关注与个体具有某种关系的每一个成员,为他们提供一种早年家庭关系的氛围,使其寻找到一些会对自己行为产生影响的、被隐藏或被遗忘的情感,以此形成对心理问题根源的觉知,对他们矫治性的情绪体验予以激发;(3)行为治疗理论(华生创立),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形成的,环境的改变有利于解决人的心理问题,在团体中,通过向成员传授应对技巧与行为矫正办法,让他们在团体外部作出实践,能够将其学习到的适应行为迁移至日常生活中;(4)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艾利克·伯恩创立),认为人际交互有利于人们了解人际间的互动本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团队中人与人的互动与沟通以及对他人的观察有利于个体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将焦点放于生活中要改变的事情之上,然后作出正确决定。

大学新生班级团队辅导的内容与做法

1.明确目标,进行与心理发展规律相符的团队辅导方案设计

基于对生源地不同学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与学习特征的考虑,出于对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予以激发与保持的目的,应采用小班团队辅导的形式打破学生生源地与性别“壁垒”,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在集体意识的培养中建立学生之间的互信互助关系,加强班集体建设,实现对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团结向上精神的提升。在此目标明确之后,进行班级团队辅导方案设计,以热身运动、自由交流、小组交流、团队文化建设、简单团队合作等活动的开展拓展训练新生素质。

针对每一届新生,班级团队辅导的内容设计均应有所差异,但具体的还应以团体活动、游戏、体验练习、回顾讨论以及分享等方式为主。活动起始于新生军训结束以后,每一次班级团队辅导历时大约3个半小时,遵循“热身→活动→总结→反思→分享→再总结”的流程开展。在整个团队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应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体验,与团队成员共同分享所思所想,更为关键的是辅导员需在学生交流及讨论之后作出准确而又深刻的提炼总结。

2.整合资源,建设班级团队辅导队伍

各院系学生数量与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班级团队辅导的师资队伍应由相应数量的心理教育中心专职与兼职教师、资深学生工作人员、新生辅导员、新生班主任以及优秀学生党员等共同组成。其中,心理教育中心的专职与兼职教师以及资深学生工作者担任指导教师职务,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优秀学生党员则提供助理服务。在每次开展团队辅导工作之前,指导教师会对助理进行专门培训,让其了解与掌握培训的内容,确保辅导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对不同类型以及特殊学生的关注程度。

团队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作用

1.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团队辅导的基本情况抽样调查

自2011年起,A地一所大学国际商学院启动“同心圆工作坊”项目,项目以大一新生为对象,在入学的前三天内开展时长约为150分钟的团队辅导活动,以期让新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阶段的新生活。文章基于该学院2015年与2016年的测量评估结果,以纵向时间为视角分析团队辅导的效果。

“同心圆工作坊”项目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大学新生适应的主题,聚焦目标于3个维度:(1)对新生之间的人际隔膜予以打破,推动新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使他们互相熟悉彼此;(2)提高新生对班级与学校的认知,对其归属感及团队合作精神进行培养;(3)引导新生更准确地认识自我,加强其认知、沟通与合作等能力。在具体的实施中,项目对传统灌输式教育理念与模式予以摒弃,应用团体辅导,将参与式、互动式与体验式特征充分发挥出来,以热身游戏打破隔阂,以相识游戏让新生之间彼此认识,以问题解决类游戏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集体归属感进行培养,以情感体验及分享类游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等能力。

2.团队辅导提升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效果分析

在“同心圆工作坊”中,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辅导过程,具体涉及对现场观察、问卷调查以及个案访谈等方法的应用,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了解活动效果并得到反馈意见。分析评估结果可知,“同心圆工作坊”在3个目标维度上均发挥了显著而又积极的作用。

(1)打破了新生间的隔阂,提升了新生相互之间的熟悉程度

在2015年与2016年的“同心圆工作坊”项目中,对全体参与新生分别进行了前测与后测,并在2016年加入控制组后测。

分析实验组前测与后测可知,经团队辅导后,每位新生在认识的同学数量、知道同学名字的数量、较为熟悉的同学数量以及聊天次数频繁的同學数量等要素上均有了显著增加,这是团队辅导效果的具体体现。分析实验组后测与控制组后测可知,接受团队辅导的实验组后测结果比控制组后测结果好得多,团队辅导确实在打破新生隔阂、消除同学陌生感、推动人际关系发展层面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另外,经过观察团队辅导中的分享活动以及活动结束后对新生的访谈得知,很多学生都对“同心圆工作坊”项目持以高度的认可,他们认为该活动在拉近自己与同班同学关系层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2)有效培养了新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归属感

团队辅导中学校介绍与班级认知活动的加入以及新生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的考查既强化了新生对学校、班级以及同学的认知,又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分析活动后测结果可知,超过97%的新生认为自己通过“同心圆工作坊”活动的开展产生了集体归属感,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增强;近90%的新生还认为活动的举办让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与了解了自己的学院与学校,项目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3)增强了大学新生的素养与综合能力

团队辅导中的一些活动旨在对大学生沟通、协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验,经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实也得到了提升。另外,这些活动也让学生更加客观与全面地认知了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与表现,为他们潜力的挖掘开辟了空间,拓展并强化了他们对自我的认知。

学生普遍表示,“同心圆工作坊”的功能是奇妙的,它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积极、活泼与能干的一面,发现了自己更多的潜质。而曾经参与“同心圆”项目的新生由于在活动中得到很多益处,因此,还会在来年报名参加该项目的选拔,期待以工作人员的身份继续参与到项目中。由此可知,团队辅导对提升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1]王祎:《新媒体时代大学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的作用研究——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生教育活动为个案》,《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第14期,第8-9页。

[2]陈瑞雯:《班级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班级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第98-100页。

[3]欧阳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29期,第90-91页。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学学院陕西咸阳

猜你喜欢
同心圆工作坊新生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同心圆梦再出发
重获新生 庇佑
同心圆梦再出发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同心圆变变变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