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格布·伯格:直击隐私的边界

2018-05-17 16:27子皿
摄影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监视系统观者伯格

子皿

当我们将摄影的艺术表现力与社会功能紧密结合时,会发现其生命力是如此强大,它不仅能够延展我们的意识空间与认知范围,也让观者不自觉地跟随摄影师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问题。

摄影师雅格布·伯格(Jacob Burge)自称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但他的摄影作品并不“含蓄”。他以某种令人们“匪夷所思”的方式对照片进行再加工,将被摄者的面部进行拆解,再分布于色彩鲜艳的画外框上,使观者思考作品的主题。在伯格看来,创新的目的首先是吸引观者的注意力,进而引发人们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这是《面部剖析》(Face Off)系列作品创作方式的意义所在。

在这个系列中,伯格想要引发人们关注与讨论的是作为监视系统载体的影像与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1960年代,科研人员试图通过提取人类的面部特征,如瞳孔的位置、眼角的距离、五官比例等,对个体进行识别。今天,这种科技已经大量运用于各个领域。人脸识别技术与监视系统的发展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安全保障与信息便利,但与此同时,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第三只眼”却无时无刻不在侵犯我们的隐私。我们何时出现在哪里?与谁有过交集?我们的消费行为与生活习惯如何?甚至我们的居住地与家庭成员等私密信息都可能暴露给监视器后面那群掌控者。

伯格说,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身份信息被数字化的世界,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个人信息已经被各种各样的系统记录并存储。在他看来,摄影师在未经被摄者允许的前提下进行街头创作,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对人们隐私的一种侵犯。甚至包括人们自发拍摄并上传到公共网络平台的照片,也在悄悄泄露我们的信息。2013年,Facebook用户每日上传图片量已达到3.5亿,这个数字直到今天依旧在增长。2016年,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也指出,微信朋友圈用户每日上传图片约10亿张。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们对隐私的界定标准与防护底线已经越来越模糊。通过《面部剖析》系列作品,伯格对当前社会中监视系统泛滥、个人隐私严重泄露的问题提出质疑。同时,他也以再加工的创意影像向人们展示出摄影的更多可能性。

1981年出生于英国的摄影师伯格,自幼在英国郊区长大,28岁开始接触相机。在日本的一次旅行经历引发了他对摄影的兴趣。回到家乡后,他放弃了当时正在从事的工作,前往赫里福德艺术学院学习摄影。目前,雅格布·伯格在日本生活,并从事摄影与设计工作。

《面部剖析》系列作品的創作灵感来自哪里?

雅格布·伯格:社会无处不在的监视系统与人们隐私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在我创作这个项目的时候,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并且愈加严重。我曾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个主题。通过在东京进行街拍,我试图寻找街头摄影与监视泛滥问题的某些相似之处。因为在我看来,某些摄影师(包括我自己)在没有得到拍摄对象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拍摄,也是对隐私的一种冒犯。从那时起,我更加专注于拍摄这个主题。

请介绍一下这个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

雅格布·伯格:在作品创作之初,我并没有明确的计划。《面部剖析》中使用的图像大多来自过去在东京旅行时拍摄的照片。那时,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东京街头拍摄我感兴趣的内容。

猜你喜欢
监视系统观者伯格
我的爸爸叫焦尼
端午节观龙舟赛
北极监视系统
“我”来了
关于集中监视系统在调控中心的应用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扎克伯格写给初生女儿的信
创新的摄像监视系统取代车外和车内后视镜
被动成像广域空中监视系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