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强 瞿家权 许美凤 冉玉平 陈 果* 罗小平
(1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血液肿瘤科,重庆 409000;2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心脑电图室,重庆 409000;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放射介入科,重庆 401000)
近年来,对于恶性肿瘤的报道越来越多,对其研究也随之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目前没有一个完全的阐述,主要的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疾病史(长期的胃溃疡、肝炎等)、家族遗传史以及自身免疫功能。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不断繁殖和扩散,临床治疗中就是切除这些扩散的癌细胞组织。然而对于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即使是手术切除癌细胞组织,患者仍然忍受着疼痛的折磨。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人们恐惧恶性肿瘤,避免谈论此类疾病。为了解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的2015年~2016年4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对照组(21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在45~55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肺癌5例,肝癌10例,乳腺癌6例;治疗组(21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在50~61岁,平均年龄55.5岁,其中骨癌7例,肺癌4例,肝癌6例,乳腺癌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对恶性肿瘤患者常规常规的治疗方法,不同癌症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重度疼痛的患者可以皮下注射镇痛药来缓解疼痛,镇痛用药可有吗啡、杜冷丁等。轻度疼痛的患者可以口服止痛药[1]。治疗组采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根据癌症类型选择不同方式的介入治疗。例如胃癌患者的介入治疗。对于中晚期胃癌患者来说介入治疗不仅可以起到临床治疗的效果,并且能够有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在胃癌介入治疗上一般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左侧或右侧的股动脉,进而对腹腔动脉造影,通过造影找好靶血管后,将稀释好的化疗药物及栓塞剂缓慢地注入靶血管内。灌注的化疗药多为亚叶酸钙、草酸铂、5-氟脲嘧啶[2]。化疗药物能够直接灌入肿瘤,能更有效的杀死癌细胞。并且介入治疗的化疗药物浓度远低于常规的化疗,但是由于直达癌细胞,杀灭癌细胞的价值大。化疗药物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降低了医疗费用。介入治疗的化疗药物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静脉化疗的不足之处,也减少了化疗药物在体内游离的数量,提高了胃癌的治疗效果,也减轻了化疗药物对自身的不良反应,降低了对其他器官的损伤。而栓塞药物有明胶海绵、表阿酶素、超液化碘油。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部坠胀等情况出现,患者可能会出现惊慌、排斥治疗的心理。在这过程中医师需要对患者耐心开导,镇定患者的情绪,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松解,使其情绪不断趋于稳定,避免患者因情绪浮动而引发应激反应。在病情需要时可以选择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为患者的生命提供支持。
1.3 判断标准: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患者的疼痛频率和疼痛程度作为观察指标。显效:患者疼痛次数明显减少,重度疼痛次数几乎没有;有效:患者疼痛次数减少,重度疼痛显著减少;无效:疼痛频率和疼痛程度都没有得到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为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数据。其中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恶性肿瘤治疗患者,2组的比较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对于中晚期不能选择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是一种极为有价值的治疗方式。中晚期患者治愈率比较低,因此选择介入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3]。
在本次研究中介入治疗的患者有21例,其中治疗效果显著有19例,占总数的90.5%;而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显效人数为15例,仅占71.4%。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安全、不良反应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介入治疗后患者身体比较虚弱,在治疗上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状态等,在饮食上宜清淡有营养,补充患者的机体需要量。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力比较低下,患者应避免去人多的场合,以免引发感染。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在临床上疗效显著。患者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能够在帮助患者对抗疾病上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综上,对癌症疼痛患者给予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应用价值大,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毅.进展期胃癌介入治疗41例临床分析与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6):64+66.
[2] 潘洋.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及镇痛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3):58-59.
[3] 王东林.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及阵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