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飞 于秀丽 宛 洋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干诊老年病科,辽宁 沈阳 110044)
相关研究资料指出,近年来我国肺结核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呼吸衰竭是肺结核晚期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有针对性地预防与治疗呼吸衰竭,能有效降低肺结核病死率。为探究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治方案,本文收集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12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1 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120例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与肺结核、慢性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2]。②年龄在18~80岁。③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订知情书。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者。②严重心肾疾病患者。③资料不全者。其中,男65例,女55例,患者年龄在18~79岁,平均年龄为(45.2±2.1)岁。肺结核类型:浸润型肺结核42例,慢性纤维空洞肺结核46例,粟粒性肺结核32例。合并症:气胸14例,肺气肿40例,糖尿病29例,肺源性心脏病42例。
1.2 治疗
1.2.1 抗结核治疗:及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尽快控制或去除呼吸衰竭诱发因素。利福平、链霉素等均是较为常用的抗结核药物。
1.2.2 控制感染与纠正酸碱平衡:通常来说,肺部继发感染导致的肺部换气功能受损是引发肺结核伴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合理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非常关键。另外,对于重度呼吸酸中毒患者,应积极纠正酸碱不平衡问题,及时补碱,一次常规给予100 mL 4%~5%碳酸氢钠溶液,pH值达到7.3即可,预防碱过量。
1.2.3 及时应用呼吸兴奋剂:通过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增强呼吸中枢的兴奋程度与通气量。与此同时,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状况,促使呼吸道畅通。持续静脉滴注呼吸兴奋剂,可选择氨茶碱、洛贝林、利他林等药物。
1.2.4 机械通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促进患者供氧与吸痰,减少死腔。若患者各项呼吸功能仍未恢复,且处于昏睡状况或重度呼吸衰竭,24 h持续治疗不缓解者,需气管插管,若72 h后无法拔管,需进行气管切开治疗。
1.2.5 氧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高浓度给氧或低浓度持续给氧。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美国康伟BIPAP呼吸机,面罩置于患者口鼻部位,设置压力支持(8~12 cm H2O调整到12~20 cm H2O)+呼气末正压(2~6 cm H2O)模式。频率设置为每分钟12~16次,氧浓度40%~50%,每次治疗4 h,每天2次。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治疗情况:120例患者,16例死亡(呼吸衰竭6例,咯血窒息2例,肝功能衰竭5例,循环衰竭3例),平均死亡天数(12.5±1.2)d。104例患者治疗好转,平均治疗(38.9±3.2)d。
2.2 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治疗后上述患者SaO2(88.8±8.2)%、PaCO2(55.3±5.0)mm Hg、PaO2(75.5±4.5)mm Hg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组间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指标
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病情危急,及时给予抗结核治疗、控制感染与纠正酸碱平衡、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氧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有效去除诱发因素、缓解急性期症状、预防疾病恶化,进而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通过本文研究证实,120例患者,16例死亡,104例患者治疗好转,平均治疗(38.9±3.2)d。治疗后上述患者SaO2(88.8±8.2)%、PaCO2(55.3±5.0)mm Hg、PaO2(75.5±4.5)mm Hg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提示及时、有效诊治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及时、有效的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临床诊治,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情况、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娜莉.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死亡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6):48-49.
[2] 黄海,吕静,罗艺.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3,21(7):33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