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钧
央行行长易纲在4月11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其中,与银行业有关的开放措施包括: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济、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
这些开放措施对在境内运营的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影响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外资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刚加入WTO的2001年年末,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1.82%。到2017年年底,外资银行在华总资产达3.24万亿元,较2001年年末增长10倍多,但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至1.32%。这说明在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外资银行并没有跟上中资银行的步伐。不过其资产质量水平较高,2016年年末不良贷款率仅为0.93%。一直以来,持股比例和业务限制是阻碍外资银行发展的主要原因,取消持股比例限制、扩大业务范围将为外资银行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未来发展机遇可期。
第二,对中资银行来说,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是否难敌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受限的情况下,过去主要发展对公业务与资金托管业务,财富管理端对客户的门槛较高,通常在10万美元以上,一些外资银行对于资金没有达到门槛的客户收取账户管理费。此外,外资银行在手机银行与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并没有跟上中资银行的脚步。未来,除非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放宽后改变经营策略,否则短期内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应该不大。
第三,对外资银行来说,并购中小型中资银行是可行策略。以台湾地区来说,花旗、渣打、汇丰3家银行十几年前分别并购了3家台湾的中型民营银行,虽然都曾经历企业文化差异导致的转型阵痛,但1年内业绩扩展数倍。
第四,外资银行对金融合规更加重视,无论是公司治理还是业务发展都较为稳健,近年来未出现嚴重的风险事件。反观中资银行,其在同业、资管、表外业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但很多都是为了规避监管所做的套利,使得巨量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僵尸企业等低效领域,或在金融机构之间空转,不仅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还蕴含金融风险。近年来金融监管趋严,监管部门既可以为外资银行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又有信心防范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第五,外资银行若大幅扩展在中国的业务,是否会引发中资银行人才的跳槽风波?相对来说,外资银行更重视从业人员的生产力,虽然起新薪较高,业绩压力也更大,业绩不达标就可能被辞退。因此,外资银行或许可以吸引一些愿意挑战自己的人才,而中资银行想留住人才,也要参考外资银行的激励制度,从而在人才争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