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及内容方法研究

2018-05-16 02:45赵庆梅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古镇文化遗产历史

赵庆梅

一、古镇文化遗产

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5世纪以前的“表象认识”时期。当时人们仅局限于对一些可移动器物的表象认识,对历史建筑物和建筑群则缺乏相应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有破坏前朝建筑的“革故鼎新”现象。

第二阶段为15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延伸认识”时期。这个时期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开始向历史性建筑扩展和延伸。英国首次立法保护古罗马圆形剧场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

第三阶段为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的“全面认识”时期。人们开始注重遗产的历史价值、民族价值、艺术美学价值、道德伦理价值和普遍性价值,保护对象开始扩大,如文物建筑、住宅建筑、乡土建筑、工业建筑、城镇肌理和人居环境等。

第四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深化认识”时期。以1972年的《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为标志,正式把文化遗产分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文化遗产的内涵外延发生了变化,保护体系日趋完善。

二、国内外古镇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古镇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欧洲工业革命之后,一批古建筑遭到毀灭,这些教训和挫折催生了世界各国对历史文物及历史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扩大了文物古迹的概念,指出“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

(二)国内古镇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即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的“形成”阶段(即建国初至文革时期),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的“发展”阶段(即文革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及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保护体系的“完善”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三、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内容

(一)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到古镇,主要指各具特色的乡土房屋建筑、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富有立体感的街巷空间、形态各异的村落形态、返朴归真的田园环境。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体到古镇而言,主要指乡村文化、本地居民和邻里关系、村镇特性和外在形态、传统手工艺。

四、古镇文化遗产保护方法

(一)多学科运用的保护方法

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必须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社会学和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进行指导和实践。运用历史学,就是要研究古镇的发展变迁,为古镇的深层次保护奠定基础。运用地理学,就是研究古镇所处区域的地理差异,从而找出有效的保护方法。运用建筑学,就是通过编制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进行建筑整治,保护村落整体环境和街巷空间。运用社会学,就是在保护过程中建立公众参与及监督机制,让本土居民对自己所居的环境产生自豪感和眷恋感,使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得到传承。运用景观生态学,就是要依据古镇的环境、生态及景观的实际,采取措施进行有效

的保护。

(二)技术理论运用的保护方法

戴彦等学者提出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种技术行为。首先,要构建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决策支持技术模型,即保护评估模型。利用数学原理进行信息处理,以准确、客观地反映遗产现状情况,使得保护者可以据此作出科学的保护决策;针对古镇历史文化遗产所有关联群体进行评估,使其成为一个开放灵活的评估系统;评估结果必须通过量化来表达,作为客观决策的技术依据。其次,要构建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适应性技术方法。遗产关系的区域拟合为古镇地理区域保护的新型方法,结构形态的类型保存为古镇传统镇区保护的基本方法,空间修复与功能协调为古镇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方法。

(三)实际运用的系统保护方法

对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结合古镇的经济、文化、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和建筑设计进行综合考虑,把对旧建筑、历史风貌地段的更新改造,以及新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协调、文化传承、特色保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保护,主要从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空间环境进行。对文物古迹采取冻结保存和重建方法加以保护,对历史地段采取博物馆式和拼贴式方法加以保护,对空间环境采取布局调整、格局维护和环境维护的方法加以保

护等。

总之,古镇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缩影,是反映一个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的体现,加强对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保存历史、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古镇文化遗产历史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新历史
千年古镇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