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昔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郭春林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昔阳县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夯实“135”农村党建,探索推行“六条路子”,精准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行动”,有效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⒈抓住一条主线。即牢牢抓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坚定不移贯彻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围绕“抓党建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题调研,从机制体制、政策资金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真正原因,理清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对照存在问题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施策,攻坚克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⒉夯实三大保障。一是夯实保障干事创业基础。大幅度提高乡村两级运转经费,足额拨付乡村党建经费,乡村干部待遇得到充分保障。提高45个红旗党组织干部奖励性岗位报酬,对任职满30年的73名离任农村主干,每年增加2000至5000元的生活补贴。二是夯实保障干事创业队伍。下派151名第一书记和302名驻村工作队员开展驻村帮扶。强化考核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昔阳县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奖补实施细则》和《昔阳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性文件,科学规划了“有主导产业、有收入来源、有经济实力、有监管机制”的村级集体经济“四有”目标。实施了县级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片、县直机关定点帮扶等具体举措,确保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三是夯实保障干事创业激情。坚持好干部标准,18名第一书记和76名机关帮扶干部受到提拔重用;“五一”、“七一”表彰农村党组织48个和党组织书记56人;对工作落实不力的16个单位、40名干部进行了约谈。在全县树立了以贡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正确导向,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壮大集体经济机制正在形成。
⒊实现五大突破。一是能人破“局”。着眼解决困扰部分村级班子“没人干事、能力不足”的困局,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大胆启用政治素质高、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经济能人”当干部、干书记,形成了能人带动有力、民富村强双赢的良好局面。二是后备干部破“百”。采取动态选树与实践历练相结合的方法,储备培养农村后备干部500多名。三是培养培训破“格”。先后组织部门“一把手”和乡村干部举办延安、清华、苏州等六个专题培训班,共计培训400余人次。四是产业结构破“单”。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引进仿真花、玉露香梨、规模养殖及服装加工等产业407个。五是服务功能破“限”。打破自然局限、乡村界限,大力实施“百村示范”、“1+9”便民服务体系等工程,持续铺开新一轮农村水电路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功能建设,环境改善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基础保障。
⒈深挖潜力,走土地租赁路子。整合盘活荒山、荒坡、荒丘、荒滩等,通过土地流转、集中承包等方式,将集体土地承包给企业和经营大户,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⒉加大投入,走项目扶持路子。统筹做好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机关部门对口帮扶村、党员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等工作,通过出点子、招项目、引资金,在帮扶“输血”的同时,注重提高村级自身“造血”功能,帮助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⒊做大存量,走资本增值路子。积极引导资源村、城中村兴办专业市场、购买商业门店、建设仓储中心和物流园区,实现了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⒋龙头引领,走企业带动路子。在界都、赵壁、乐平等乡镇,引进仿真花制作、服装制衣、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等企业十余家,积极探索“公司+集体资源”发展模式,引导村两委将集体土地、闲置房屋等资源折价入股企业,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⒌创新机制,走资产盘活路子。将县城内国有商业性门店统一纳入政府监管范围,集中经营、市场管理,统筹分配。政府每年将其中收益的200万元下拨到全县335个村集体,每村收益不低于5000元,让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⒍依托优势,走旅游增收路子。立足“山水昔阳、户外天堂”旅游发展定位,通过政府主导、村集体入股、企业开发的模式,先后在大寨、崇家岭、水磨头、井沟等20多个村发展起了红色文化游、乡村休闲游等,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⒈注重政策引导。县里相继出台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加强村级资产和财务管理的文件,各乡镇也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具体管理举措。
⒉创新了村级组织治理体系长效机制。推行了“两保三带四规范”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和“五步五签”农村民主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党务村务规范化管理的相关文件,制定了村务公开制度,明确了村务公开内容、形式及时间等,每月定期对各村村务公开进行检查,对于不公开,或公开不规范、不全面的村予以通报。
⒊推进村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把村务监督纳入农村管理体系建设,全县322个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了全覆盖。
⒋完善农村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了“村帐乡管”制度,资金拨付时,实行“五联签”并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人签字同意,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或相关部门予以拨付。
⒌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以群众举报乡村干部腐败为切入点集中解决群众信访诉求问题”两项整治,先后查处违纪案件115件,处理党员干部131人,5名村干部因受到党内处分被取消年功奖励享受资格,有效强化和提升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民主管理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