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必伪装自己

2018-05-15 09:00陈彤
现代家长 2018年4期
关键词:亲子身份评价

关于亲子沟通的方法,教育专家们大多认为家长应该放下架子,营造民主气氛,与孩子平等对话,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心,但是退休中学教师郭学旭不这样看,他别出心裁地倡导“家长不必伪装自己”。这位在中学做了30多年班主任的老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家长千万不要把自己伪装成孩子,那样与孩子沟通太像欺骗,孩子不是傻子,不是那么好骗的!家长该怎样就怎样,自然就好,因为自然就是真实,只有真实的态度才能赢得孩子的心。”本期,我们邀请郭老师参加校外家长会,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亲子沟通话题。

做个容器又何妨

主持人:各位家长,您习惯以什么身份与孩子沟通?是严肃的监护人还是宽厚的长辈?是孩子的铁哥们(闺蜜)还是挑剔的警察?请大家畅所欲言。

孔延生(12岁男孩的爸爸):那要看场合。如果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我自然要笑脸相迎;如果孩子在学校闯了祸,那我肯定得严肃批评他一番。

主持人:比如跟孩子商量报考哪一所中学,您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吗?

孔延生:孩子的意见还是要听的,不过也就是听听罢了,他懂什么呀?升学率、师资情况、校舍情况、学费、离家远近……这些情况他哪里会懂?

叶文娟(8岁女孩的妈妈):我听过很多家庭教育讲座,说到亲子沟通,专家们都说家长应该放下架子,主动做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才愿意跟家长说心里话,但是实践中真的很难做到。成年人怎样和8岁孩子平起平坐地交朋友?那不是做戏吗?我认为家长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导师就是权威,没有架子是不行的。

主持人:请郭老师谈一谈。

郭学旭(资深中学教师):我在中学做了30多年的班主任,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对亲子沟通有一点心得,愿与大家分享。我认为,亲子沟通不需要那么多技巧,只要自然就好。成人之间的沟通最讲究真诚,其实亲子沟通也是这样。我很奇怪,家长为什么要以别的身份与孩子沟通?难道家长不是一个身份?难道家长这个身份不应该受孩子的欢迎?

孔延生:请问郭老师,家长是什么身份?哈哈,这样问感觉很奇怪。

郭学旭:不奇怪,事实上很多家长已经在林林总总的家教理念的熏陶下迷失了自己。家长是什么身份?这个问题我想反着回答:什么不是家长的身份?或者,什么有失家长身份?首先,唠叨就有失家长身份。似乎那是催债鬼的手段。其次,苛刻有失家长身份。只有敌人才斤斤计较,而家长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再次,拒绝有失家长身份。家长永远向孩子张开怀抱……有失家长身份的做法还有很多,无法全部列举。

主持人:仅就亲子沟通而言,郭老师认为家长首先应该怎样做?

郭学旭:我认为家长应该首先做容器。这是个比喻的说法。在亲子沟通时,家长最好不要一开始就侃侃而谈,而要学会倾听,像一个容器那样,无条件地包容孩子,让孩子畅所欲言。且不说听得越多越接近真相,单单让孩子倾诉就能解决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

叶文娟:我扮演8岁孩子都有困难,扮演容器就更不在行了。总不能坐在那里傻傻地听吧?

郭学旭:做容器只是个比喻,意思是说家长要有胸怀和肚量,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不急于评价,尽量减少沟通中的误会。当然,倾听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适当的言语和动作也是必要的,比如“然后呢”“原来是这样”“你想得很周到”“真的是这样吗”等。切记,言语和动作不要带有倾向性,因为有倾向性就会打扰孩子的表达。中性提醒最妥当

柳瑞云(9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很调皮,经常犯错,被老师请家长,让我很没面子。从学校回到家,我少不了要教训他一番,这种时候往往沟通最不通畅。请问,怎样的沟通方式能让孩子改邪归正?

郭学旭:我有4点心得,供您参考:

1.营造气氛。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大发脾气或唠唠叨叨往往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用冷静、理性、真诚的态度营造一种正式的气氛,这样才能让沟通深入下去。与男孩沟通尤其适用。

2.三明治法。与孩子沟通要讲究策略,委婉便是最重要的策略。具体做法是先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再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建议,与孩子讨论,最后提出对孩子的希望。这种“两褒夹一贬”的沟通方式就像三明治,最容易被孩子接受。

3.就事论事。据我观察,亲子沟通不畅,往往是家长借题发挥,上纲上线,最后惹恼孩子。其实,就事论事是最高效的沟通,孩子并不反感。所谓就事论事,就是只批评孩子的错误做法,不扩大到对孩子品德的评价。

4.换位思考。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以帮忙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不要制造警察抓小偷似的对立气氛。家长要把着眼点放在这次如何补偿、以后怎样改进的方面,而不是一味指责。放心,孩子都有良知,做错了事自然会惭愧。家长的追责、惩罚、羞辱都是在磨灭孩子的良知,孩子不仅不会改错,反倒觉得自己已经为错误付出了代价,不需要吸取教训了。

鞏晓琴(10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也是个屡教不改的调皮鬼!老师每次见了我都要告状,说我儿子上课不遵守纪律,还影响同学。我对儿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总是不见效,请郭老师帮我想想办法。

郭学旭:这种情况,建议您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问题,给他一个中性的提醒。

巩晓琴:中性的提醒?

郭学旭:比如孩子做事磨蹭,家长可以这样与孩子沟通:“我很理解你已经尽力了,有的孩子好动,坐不住,需要练习才能持续地做一件事。这对你不是问题,但你要练习动起来,快起来。”孩子上课爱说话,您可以这样与他沟通:“我知道你是个思维活跃的孩子,这很好。你的思维就像个活跃的小猴子一样,但是,我们要训练它,让它最合理地发挥本事。孙悟空也是被训练好的,你不想像他那样本领高强吗?”

巩晓琴:啊?孩子犯了错还要表扬,这不是溺爱吗?

郭学旭:这怎么是溺爱?明明是客观的评价!这样与孩子沟通,并非为了让孩子心里好受些,而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往深里说,这样的中性评价是在帮孩子正视自己,学会自我评价。当孩子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够正确地对待外界评价,而不是被外界评价所左右,轻易失去价值标准。孩子只有习惯了就事论事,才能对外界评价尽量善意地理解,而不会觉得对方在攻击自己。用好奇代替愤怒

程远峰(12岁男孩的爸爸):孩子犯错时,我总是无法克制自己的愤怒,不是吼孩子就是打孩子,把本来规划好的亲子沟通弄得不欢而散。我知道,这是我的问题。请问郭老师,脾气不好的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主持人:这是一个好问题。家长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再来解决孩子的问题,往往事半功倍。

郭学旭:孩子犯错,无论是大错误还是小错误,我们都把它看成一个危机,那么家长此时与孩子沟通其实就是危机干预。打个比方:家里失火了,您是奋力救火还是咒骂火焰?当然是救火。那么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为什么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呢?所以,家长干预危机的策略不是斥责孩子,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冷静下来,客观地分析问题,帮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姚静香(8岁女孩的妈妈):我女儿好像不太聪明,学习很刻苦,成绩却不行。我总是忍不住骂她是笨蛋,越骂情况越严重。请问郭老师,我应该如何摆正心态?

郭学旭:家长的做法都是心态的具体反映,刚才已有所涉及,不妨有所重复地总结一下:

首先。家长要端正观念。孩子犯错不是一件丢人的事,不能证明自己是不合格的家长,只能说明孩子有可改进之处。这样的心态不是说有就有的,需要家长主动练习。家长不妨这样想:“以前孩子也犯过错,正是改正了错误孩子才有了实质性进步,所以现在犯错也是进步的机会。”事实也的确如此,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不能因为犯错就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既然如此,家长还有什么可愤怒的呢?

其次。家长要学会倾听。前面已经谈过了,不再赘述。

再次,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行為,提出中性的意见。最好能在与孩子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制订出改进的具体办法。

最后。监督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很多家长忽略的地方。家长往往对孩子进行批评之后,负面情绪发泄得差不多了,就甩手离开,不再监督孩子的下一步行动,孩子的能力仍然没有得到提高。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佳,分析试卷的结论是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运用得不够熟练,那就要监督孩子多练几遍,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看到努力和进步的关系,可以让孩子下次自觉地努力,也可以给亲子沟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当然,有些问题解决起来不会马上见效,比如自控力差、在校纪律不好。这些需要和孩子讲明道理,提出简短明确的要求,表达家长的信任,同时提出一些辅助的小办法,最后告诉他:明天我们看看是否有改善。正是因为这些问题难以立见成效,才需要家长坚持不懈地监督。

主持人:总之,家长要务实,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就没有闲工夫发脾气了。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亲子身份评价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