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部城市低碳发展研究

2018-05-15 07:03曹艳梅丁冬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低碳发展城市化进程西北地区

曹艳梅 丁冬梅

[提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本文以城市化为背景,通过对西北城市化的介绍和西北城市低碳发展特点的研究,探寻西北地区城市低碳发展基本路径。

关键词: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低碳发展

基金项目:宁夏大学科学研究资金资助项目:“生态文明视阈下西北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研究”(编号:NGY2017071)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18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經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但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区域性差异,东西部地区差别较大。我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气候干旱少雨,幅员辽阔,人口稀少。西北地区的资源虽然较为丰富,富藏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资源,但是西北地区城市发展却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如交通地理不便、发展基础薄弱等,使得西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中部地区。本文以城市化背景下西北地区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北地区城市发展优势与劣势的比较研究来探寻中国西北部城市低碳发展的新思路。

一、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特点

(一)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数量与规模还落后于中部、东部地区。西北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截至2016年末,在西北地区城镇人口比重中,新疆为48.35%,比2008年末提高了8.71%;内蒙为61.19%,比2008年末提高了9.48%;甘肃为44.69%,比2008年末提高了11.13%;青海为51.63%,比2008年末提高了10.77%;宁夏为56.29%,比2008年末提高了11.31%;依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截至2016年末,在全部地级以上城市数中,内蒙古没有400万人口以上及200~400万人口的城市,仅有100~200万人口城市3座;甘肃没有4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00~400万人口城市1座,100~200万人口城市2座;青海没有400万人口以上及100~400万人口的城市,仅有50~100万人口城市1座;宁夏没有400万以上及200~400万人口的城市,仅有100~200万人口城市1座;新疆没有4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200~400万人口城市1座;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大城市数量较少,尤其是没有4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二)西北地区工业化水平基础薄弱,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05年西北工业化指数为263,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后半阶段,在七大经济区中居于倒数第二位,仅高于同处西部的西南地区。从历史排名来看,西北地区工业化水平一直居于全国之后,与西南地区大致相当。此时,东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环渤海、东三省地区也处于工业化中期。据《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0)》显示,在七大区域中长三角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珠三角、环渤海和东三省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中部六省和大西北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大西北的工业化水平最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因此,西北地区的工业化平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工业化过程中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还会有所提升。

(三)西北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西北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开发潜力巨大。一方面西北地区的地势从世界屋脊下落到低海拔平原,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地貌包括几乎所有的类型,特别是西北地区具有显著的矿产资源优势,虽然部分矿产资源的开发成本较高,但是矿业开发已经成为西部重要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西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但是,西北地区的丰富资源也面临着粗放开采、粗放经营甚至人为破坏等负面因素的威胁。同时,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虽然经过长期治理明显改善,但总体趋势仍不理想。西北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这一客观地理因素导致了土地沙漠化退化严重、水生态平衡失调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目前,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已经提出了针对西北地区荒漠绿洲区、黄土高原区、草原生态区、陇南山地和黄河沿线灌区等不同地理环境下生态农业建设的新途径。

(四)西北地区污染增长较快,治污费用逐年攀升。2016年6月发布的《江苏、湖北、陕西、四川四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评估报告》指出:“四省的治霾政策力度不如京津冀,并给四省的雾霾治理出谋划策。之所以关注中、西部是因为2013年作为中国PM2.5污染治理的元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外的PM2.5污染治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没有在PM2.5的减排上设定强制的约束性目标。”依据“2013中国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表”,西北各个省份的环境污染投资占GDP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二、低碳城市理念为我国西北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建设低碳城市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低碳城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低碳城市建设是西北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自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但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加之环境基础建设方面“底子较薄”等原因,环境质量改善较慢。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西部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环境问题。面对这一系列难题,我们应积极利用最新的高端环境装备化解治理难题,顺利推进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实现西部地区环境美化、空气净化以及生存优化。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西北地区发展低碳城市提供了新的动力。西北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这一现实情况是制约其经济开放的因素之一。西北城市应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理优势,积极融入“向西开放”的产业链条中来。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与“向西开放”有关的组织机构,开展境内产业園区建设和境外产业合作,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走进来”所涉及的准入、管理、纠纷协调等政府服务。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教育、文化、旅游、卫生等领域的全方面交流合作,扩大人文合作领域,通过民间交流合作,为深化合作夯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三、西北地区城市低碳发展基本路径

(一)走符合西北地区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西北地区应以自己的区域特点出发,综合利用各种绿色前沿技术,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在充分考虑西北城市现有的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城市发展规模与城市形态的前提下,确定西北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合理调整城镇空间结构,明确城市功能分区,优化产业布局。同时,西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本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有着紧密联系。我们应充分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光热、风能、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来建设生态城市,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矿产资源,与东部经济技术先进地区的石化企业“强强联合”,并且依托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最新的绿色科技发展资源密集型企业,集开采、深加工、消费为一体,吸纳西北地区大量人口,如此,既可以提高西北群众的经济生活水平,又可以强力推动西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

(二)走符合西北地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应立足西部特色,发挥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西北特色的低碳生态的工业化和信息化道路。首先,应在西北地区广泛宣传节能减排意识,只有群众充分认识到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危害,化石能源节能减排政策才能得到理解和贯彻。因此,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从上至下进行能源危机、能源利用和能源政策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才能彻底转变西北群众及相关从业人员的能源意识;其次,坚决淘汰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进行集约化、精细化管理作业,将“扩大规模、增加项目、多投入资金”等传统方式改为“技术引进、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新手段来进行结构调整。同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强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依托西北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良好机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低碳发展成就显著[J].决策与信息,2012.2.

[2]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介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4.

[3]李佐军.推进我国低碳发展的思路和对策[J].企业文明,2013.7.

[4]田晨.低碳生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J].世界环境,2008(2).

[5]陈佳贵.西北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阶段性特征[J].开发研究,2017(1).

[6]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0)[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中国统计年鉴2017.

猜你喜欢
低碳发展城市化进程西北地区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浅议城乡布局对改善人居环境的影响
关于城市人行道透水路面技术的研究
营运船舶节能减排现状及其低碳发展的途径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系数估算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在西北地区的兵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