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刁文鑫 王曼芬
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桃木亦名“仙木”“神木”“降龙木”“鬼怖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辟邪驱鬼的材料之一。宋代以后,人们常用桃木板写春联,悬挂在门旁,用来辟邪和迎接新年。正如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写的那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此之外,桃树也是中华民族寄托美好愿望和憧憬美好生活的载体,《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是最好的依据。
现在,桃木雕刻这门手艺已经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涌现出很多桃木雕刻手艺人,山东枣庄的骆祥长就是其中的一位。
和很多艺人家传“童子功”不同,今年50岁的骆祥长接触雕刻只有十年。“小时候,家里的长辈曾经用镰刀削些小桃木刀、桃木剑给我们带着辟邪。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别人的桃木雕刻作品,一下子喜欢上了,就开始学雕刻。”骆祥长说,“刚开始,我没有经验,遇到不少困难。桃树枝比较细,中间有芯,容易变形,大一点的料会开裂,不好保存。针对这种特性,我做了分工:如果桃木枝比较完整,就做大一点的工艺品;如果桃木枝比较细小,就做成刀、剑、斧之类的小装饰品。”
除了桃木雕刻,骆祥长还迷上了桃核雕刻。读初中的时候,骆祥长学过明末散文家魏学洢的《核舟记》,非常钦佩文中的雕刻奇人王叔远,“他能用长一寸的木头,雕刻成房屋、器皿、人物,乃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并且栩栩如生、各具神态。文中写的小船用果核雕成,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作品的布局,雕刻的文字、题款,我都很喜欢。我现在雕刻的龙泉塔、小泰迪也都受王叔远启发,取材自文学作品。除此之外,我还把一些有美好寓意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从而表达更好的意思。比如,莲花和莲叶组合在一起,代表着好运连连。小老鼠和花生组合在一起代表着鼠生财。蝙蝠和钱袋组合在一起,代表着有福有才。还有这个知了,代表着腰缠(蝉)万贯。”
要在两厘米左右的桃核上雕刻,其难度可想而知。“桃核微雕创作缺的是原料,平常的桃核也能用,但是硬度不是很好,最好是用秋桃或者冬桃的桃核,每年都要找这种最好的原料。”
微雕雕刻出的是精微细小的立体画面,创作时不仅要把握好外观尺寸,还需要学习物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底蕴。骆祥长在不断学习雕刻技巧的同时,还积极紧跟时代潮流,对桃木雕刻进行一定的创新。他雕刻的小泰迪在今年的年会展销时就得到了很多顾客的欢迎。他雕刻的电影《捉妖记》里的小妖王胡巴,也得到了很多影迷的喜爱。
骆祥长说,雕刻是件费工夫的事,每做一件微雕,短则一小时,长则两天。十年下来,他的手指上磨起了厚厚一层老茧,有时一不小心就被刻刀划破,手上留下的疤痕不计其数。从开始在桃木上雕刻,到后来在桃核上雕刻,骆祥长越“玩”感觉越好,投入的热情也越来越大,他的手中诞生了数百件活灵活现的艺术品。在骆祥长看来,雕刻是件非常奇妙的事,一件作品完成后,不仅自己会有种满足感,还能带给别人许多欢乐。
更多信息,请扫描二维码关注“老创客”微信公众号。如果您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拨打电话0551-6260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