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周正
[摘 要]北极东北航线合作开发利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创举,更是中俄合作创意的典范。其综合价值不限于当下评估的范围,随时间推移延伸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将是目前无法估量的,对于这些丰富内涵有待深化研究。通过对此航线开发与振兴东北冰雪产业问题展开探讨,从而梳理出东北振兴的转化理论模型:从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从资源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从传统文化优势转化为现代市场文化优势的一般理论。
[关键词]北极航线;冰雪产业;东北振兴;动能转换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1-0112-04
东北作为冰雪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冰雪产业已初具规模,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转型升级矛盾与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制约着冰雪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盲目开发、重复开发、资源闲置浪费、冰雪制造业产品集中在低端市场,以及企业经济效益低等方面。而在产业发展的瓶颈时期,“一带一路”背景下形成的中俄“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将会给东北冰雪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一、“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背景及战略意义
“冰上丝绸之路”一词首次出现是在2017年的7月4日,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梅德韦杰夫时,双方正式提出了这一概念:“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但是这个概念的酝酿时间已长达两年甚至更长。早在2015年12月,在中俄总理第20次会晤联合公报中,“冰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就已经出现,当时的表述是“加强北方海航道开发利用合作,开展北极航运研究”;到第21次联合会晤公报中,表述变为“对联合开发北方海航道运输潜力的前景进行研究”;到了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这一框架更加清晰。普京明确说:“希望中国能利用北极航道,把北极航道同‘一带一路连接起来。”
这里所说的“冰”是指北冰洋;“冰上”即通过北冰洋向歐洲开辟北极航道;“冰上丝绸之路”指的是穿越北极圈南部边缘,连接东亚、北美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北极航道包括“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两条线路,这两条航道都能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而中俄“冰上丝绸之路”指的主要是其中的东北航道。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降低物流成本。我国90%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都要依赖海运。中国的远洋航线虽然不少,但是通往欧洲的航线受各种因素限制。我们必须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才能到达欧洲各国港口,如果船重超过21万吨(苏伊士运河的限载量),则还要绕道非洲好望角航行。相比之下,北极东北航道作为东北亚连接欧洲的最短航线,可以缩短1/3的航程。如果从上海出发至汉堡,走北极航线可节约里程6 400公里之多[1]。
第二,航路安全。目前,我国去往欧洲的传统的航运线路,要途经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等区域,这些地区的种族、宗教和文化等问题极其复杂,恐怖主义、极端事件频频发生,海盗猖獗,不稳定因素极多,对航运安全构成威胁。而“冰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相对比较单一,主要经过俄罗斯北部地区,不稳定因素相对减少。同时,北极圈的特殊地理环境,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免遭海盗的侵袭,提升航行安全程度。另外,中国的崛起必然引起世界格局的重新划分,在一定时期与一定范围内遇到抵制及阻碍是不可避免的。为长远战略发展考虑,合作开发利用北极航线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反岛链封锁的战略价值。
第三,新的发展机遇。俄罗斯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天然气资源储备最丰富的国家,北极圈内储备资源更加丰富。相比之下,我国资源储备不足问题十分严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未来我国的能源体系仍将高度依赖外部[2]。以石油为例,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8%。可见,如果北极东北航道开通,北极地区将成为另一个重要能源通道,届时中国无疑能够占得先机。
综上,“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利用与“沿北极经济圈”的互联互通,将对我国全球发展空间的拓展带来极大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战略价值。
二、“冰上丝绸之路”为东北冰雪产业带来的发展契机
冰雪经济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其基础是冰雪产业,而冰雪高端产业的基础则是高端装备制造业。①冰雪产业从高端到低端可以分为以下内容:高端制造业。如破冰船、科考船、航运货轮、航运游轮、石油天然气运输船、冰上专用飞机(直升机、客机、专用救援机)、冰上摩托、冰上链轨车、冰原钻探机械、冰上营地建筑、科考器材、通信器材、极寒服装、超低温工作生活用具,等等。②一般制造业。冰雪生产性制造业如:冷链物流、冷冻贮藏、保鲜库房与用具;冰雪生活性制造业如:冰雪体育器材、冰雪文化器材,及生产与生活兼用冰雪制造业如:冰箱、冰柜、移动冷冻箱等等。③冰雪旅游业。滑冰场娱乐器械与服装、滑雪场与娱乐器械及服装等等。
北极航线开发利用对以上三类冰雪产业都有提升转型与溢出效应,因此对振兴东北冰雪产业,特别是冰雪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次新的机遇,开辟冰雪制造装备业的新领域、新市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外部与内部的“双动力”,再加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承办机会,东北的冰雪产业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一)贸易合作
“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将会为贸易合作带来契机,以中俄两国冰雪旅游为例,两国民众对冰雪旅游产业的供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资源优势与文化的互补性以及商品的流通性会填充两国产业差别。俄罗斯轻工业发展缓慢,但资源禀赋优越,可以在滑雪板基材生产方面,俄罗斯能够弥补中国木材市场的供给不足,在中国进行深加工,各取所长。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发达,在生产制造方面具有优势,“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又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产品的成本更加低廉,因此销往欧洲国家的冰雪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从而优化两国贸易合作方式[3]。
(二)文化交流
差异化的冰雪旅游产品,是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东北地区有金元文化、红色文化、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等等,将东北地区独有的文化融入冰雪产品中,顺着“冰上丝绸之路”沿着北冰洋销往欧洲的各大港口,在冰雪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不仅宣传了东北地区的生产制造能力,同时也宣传了文化魅力,提升东北地区在国际的形象和影响力,为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带来发展契机,也为振兴东北开辟出一条新的航线。
(三)招商引资
在“冰上丝绸之路”成功启动后,东北地区与欧洲之间的贸易与信息交流变得更为容易和顺畅,因此,不仅可以建立世界冰雪区域联系,扩大与欧洲冰雪产业发达地区的往来,而且可以发展全方位经济合作,给我们带来人流、物流、资源流、信息流,促进了经济贸易。东北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冰雪产品的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4]。因此,对东北地区冰雪产业的投资收益是十分可观的,可以利用冰雪的有利时空条件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不光从国内进行招商引资,还可以借助“冰上丝绸之路”从欧洲发达国家寻求全产业链外资的引入。
(四)延长产业链
冰雪产业有利于形成更长的产业链。首先,由于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会形成对与之相关的商品需求,像缆车、雪具、造雪设备、压雪机、雪服、雪镜、雪橇乃至冰雪小镇的房地产形成的需求,会给国有企业乃至民营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带来契机。其次,冰雪旅游又为餐饮业、酒店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冰雪经济又推动了电力、交通、通信、水利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了这些行业的投资与发展。“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会大大减少运输成本,不仅有利于产品的出口,也有利于产品的进口,当冰雪产业的相关产业链配套完成,其对东北冰雪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冰雪不仅是一种资源,而且还是一种商品,是企业的商机,东北地区冰雪的质量、数量与时空范围都是亚洲最好的之一。亚布力滑雪场每年都因雪季早而接待日本、韩国等运动员训练[5]。因此,在建设冰雪旅游产业相关基础设施时,如滑雪场、冰雕等。以“冰上丝绸之路”为运输载体,使用北极圈内丰富的冰雪资源也是一项可行之策。
三、振兴东北冰雪产业的对策
(一)组建“冰上丝绸之路”合作开发利用研究院
以中俄两国相关学科专家学者为主组建智库性质的研究院,进行分领域研究,并定期举行论坛交流沟通,为合作开发冰上丝绸之路提供政策咨询解读,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研究院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吸收美国、加拿大及北欧国家专家学者加入,实行开放式、国际化运作,形成国际化与本土化兼备,国家利益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存的有分有合的高端智库。
(二)设立“冰上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
园区可与自贸区、高科技园区、经(开)发区及新区等兼容,形成冰雪装备制造业特色,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高端制造业与低端制造业与冰雪产业内在融合,延长产业链与价值链,使冰雪产业与北极航线开发利用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能,形成装备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与特色优化的动能转换机遇,凭借老工业基地的基础平台打造出新兴产业链,利用俄罗斯冰雪产业制造业的优势融合成跨境自由贸易区。
振兴东北冰雪装备制造业的新动能来自于中俄合约的市场与政府的双动力驱动,所以是千载难逢的大机遇。而新动能转换则来自于东北三省的内生动力,寻找装备制造业的新的切入点,提高中央、地方政府及企业自身对装备制造业的R&D投入,开发与北极航线相嵌入的产业链,促进地方国企、民企与央企的混合所有制发展,设立相关学科专业提供人才支撑等等,这些无疑是东北振兴的一次重要机遇。
但是,东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与装备制造业的传统文化优势并不能自然使东北的冰雪制造业成为优势,而是必须发挥好市场机制与中央及地方省级政府的两个积极性,还要充分与俄罗斯政府与市场搞好对接。东北三省的三个优势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甚至产生溢出效应(如促进贸易)关键看东北三省是否将三个优势进行转化为市场思维,具体讲就是把区位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而不是资源诅咒;把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文化优势。这三个转化的关键是竞争力,核心是人才与产业政策的融合,东北如果再失去这次机会,将无法将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三)加快培养冰雪产业创新人才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已初见端倪的今天,无论产品、产业、市场、金融等任何要素都没有人才重要。大批各类人才只能靠教育培训提供,教育对生产率的贡献已高达0.2233%,加上溢出效应已高达0.36%。培养冰雪产业的各类人才是当务之急,它既是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的支撑,更是对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没有人才与产业的黏合就无法真正实现三个优势的转化。可喜的是,黑龙江省已于2013年设立了冰雪职业学院,形成了专业化培养的格局。
(四)冰雪产业转型升级与协同发展
1.建立区域冰雪旅游合作机制。在中俄“冰上丝绸之路”开发之际,可以借助地理优势,同俄罗斯共同构建区域冰雪旅游合作机制,把冰雪旅游延伸到北极,全年全方位开展冰雪旅游项目,形成国际化的旅游圈。构建中俄冰雪旅游目的地支撑体系,全面整合“一带一路”战略中“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经济带”沿线的冰雪旅游资源,在充分挖掘两国优势资源的同时,也要互相借鉴各自成熟打造冰雪旅游大国的成功经验,以区域内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全世界,精诚协作,做好旅游产品板块的战略部署,并对相应的服务要素进行合理搭配[6]。依据区域特点共同培育冰雪旅游线路,整合推出“大东北旅游线路”精品旅游線路,重点打造以黑龙江省为核心,连接吉林省以及辽宁省,辐射京津冀发展协作区的冬季“跨域越界”旅游观光带。
2.打造冰雪文化品牌。挖掘冰雪产业的文化内涵,从文化的角度开发冰雪资源,将冰雪产业的发展纳入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让文化产业与冰雪产业相互融合是东北地区冰雪产业继续发展、开拓创新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充分整合东北地区的冰雪文化资源,建立协调冰雪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专门机构。
3.提高冰雪产业服务水平。在发展冰雪产业的同时,要注重加强产业间合作,以冰雪旅游为龙头,冰雪产业通过与餐饮、住宿、客运等多种产业的合作实现了双赢与共赢,带动雪具生产、雪服、配套设施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不同地区的冰雪资源具有不同的特点,冰雪产业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到区域间协调发展。以冰雪旅游为龙头,带动相关地区的发展,进而带动城市的发展和沿途城乡边缘区及乡村经济的发展。
4.培育冰雪旅游线路与产品,推动冰雪旅游便利化。中俄两国共同培育冰雪旅游线路,积极推进跨国冰雪旅游产品的推广,促成多目的地跨境冰雪旅游项目的合作。一是双方共同努力承办中俄国际冰雪旅游活动,扩大交流与协作的平台。以冬季旅游活动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从而推动区域冰雪旅游机制、深化合作关系。二是定期举办中俄冰雪产业国际合作研讨会和冰雪旅游论坛等活动,使之成为中俄两国旅游企业的交流平台,成为推动中俄冰雪旅游国际合作的桥梁。三是协作开发界山、界河、界湖、界江。在产业层面积极推动实体项目落地。四是双方开展多形式的冰雪赛事,强化冰雪资源的共享。
[参 考 文 献]
[1] 刘惠荣.“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北极航线开发利用[J].中国工程科学,2016,(2):111-118.
[2] 李振福.北极航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协调发展[J].国际经济合作,2015,(6):59-65.
[3] 张侠,杨惠根,等.我国北极航道的战略选择初探[J].极地研究,2016,(2):267-276.
[4] 朱明亚,平瑛,等.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视角下的北极航道战略价值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2):1-5.
[5] 王凯宏.中国北方冰雪文化产业生态化研究[J].学术交流,2013,(7):138-141.
[6] 徐淑梅,张德成.欧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11,(11):120-127.